《開創者》是我最近著迷的一部台劇。故事發生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講述留日的富二代江永信,他引進日本的保全科技,在台灣創辦第一間保全公司。在創業期間,他面臨種種困難與挫折,最終成為科技保全領域的龍頭企業。
江永信(溫昇豪 飾)帶著公司的業務團隊,努力開發第一位客戶時,恰巧被金鈴(宋品葳 飾)撞見,她自稱是永信的妹妹,對永信充滿喜愛。
當她見永信屢次被客戶拒絕時,心生不忍,私下找來經營金飾店的美蘭阿姨幫忙。然而,當永信以為自己終於簽下第一筆生意時,卻得知是金鈴的安排。他當場臉色大變,找來金鈴尋求解釋。
(同場加映:《有生之年》心理師解析:「自證預言」與「比馬龍效應」,如何改變一個人?)
一開始,金鈴雀躍地走進永信的家門,她一坐下便說:「說要請我喝咖啡,我以為要去老爺或希爾頓呢!」
此時,永信的妻子蕙蘭(安心亞 飾)端出咖啡,永信對金鈴說:「你二嫂煮的咖啡不輸給大飯店,試試看。」
金鈴嘗了一口咖啡,放下杯子時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永信詢問她:「怎麼樣?」
金鈴雖然覺得好喝,但她因不喜歡蕙蘭而回答:「你是買哪間店的咖啡豆?」
永信直接回答:「台龍飯店貴賓廳一樣的咖啡豆。」
這讓金鈴理所當然地回:「難怪!咖啡要好喝,還是要好的咖啡豆。」此刻,蕙蘭表情尷尬,眼神飄移了一下。
永信原本靠著沙發上,突然坐挺直說:「我其實不太贊同你這個說法。」他解釋蕙蘭學煮咖啡多年,是因為他對咖啡很挑剔,所以蕙蘭才不斷努力與嘗試,才有如今這杯好喝的咖啡。
永信繼續接著說:「我們看不到別人的努力,就說這杯好喝的咖啡,功勞全是咖啡豆,這對你二嫂並不公平!」
圖片|《開創者》劇照
當下,金鈴感到不以為意,反問:「難道,咖啡豆就沒影響嗎?」
永信承認咖啡豆確實有影響,但他更在意的是金鈴的想法,他指出金鈴擅自主張幫他拿下第一筆訂單,使他感到不悅。
永信以煮咖啡來比喻,說:「這好像你二嫂很努力煮一杯咖啡,結果這杯好喝的咖啡,功勞全是咖啡豆。」道出永信努力開墾新客戶,最終簽下第一單,卻是因為金鈴的介入,功勞歸屬於她。
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你是自身努力經常被他人忽略的蕙蘭?還是經常忽略他人努力的金鈴呢?
你知道嗎?我們很有可能都是,是蕙蘭,也是金鈴!
別人總認為你有問題?那是因為他眼中只有你
今年八月,當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後,反覆出現感冒的症狀,後來發展成支氣管肺炎,需要住院治療長達四天。然而,令我和先生感到意外的是,在孩子出院後,我的先生竟然遭到了長輩責備,指責他沒有好好照顧孩子,導致孩子住院。
當時,我們夫妻倆感到非常委屈,因為我們都是在第一時帶孩子就醫,並按照醫囑給予治療,我們已竭盡全力,難道我們要放棄讓孩子上學嗎?
(同場加映:《MOVING 異能》心理師分析:為什麼收不下別人的建議?三個阻絕回饋的觸發機制)
一般來說,人們在解釋事情發生的原因時,可簡單分為兩個因素,一是性格因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二是情境因素(situational attribution)。
- 性格因素:與個人有關的內在因素。例如:個人的性格特質、能力與態度等。如同長輩認為我們夫妻倆沒好好照顧孩子,才導致孩子生病住院。
- 情境因素:與情境有關的外在因素。例如:他人的行為反應、社會或時代的影響等。如同我們夫妻倆都認為,是因為學校環境流行太多的病毒與細菌,才導致孩子生病住院。
圖片|《開創者》劇照
為什麼我們夫妻和長輩有不同的看法呢? 我認為,當人們在尋找行為的原因時,會因為視角不同,而有不同的判斷。
通常,當事人的視線自然是投向整個環境的,而旁觀者的視線則是聚焦在當事人的身上,因此當事人更傾向歸因於情境因素,而旁觀者更傾向於歸因於性格因素。這就是行為人——觀察者差異(actor-observer difference)。
因此,在面對問題時,旁觀者的視線會停留在當事人身上,認為這是當事人的個人問題,例如不夠努力、能力不夠好、態度不夠好等。但只有身為當事人的你,才最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有多大的影響力。
別再為沒有智慧的人感到受傷
再回到《開創者》劇中,為什麼同為觀察者的金鈴與永信,他們的看法會不同呢?金鈴認為咖啡好喝的原因,是來自於咖啡豆,也就是情境因素,而永信卻認為是來自於蕙蘭的努力,也就是性格因素。
那是身為觀察者,會因為個人的動機,如個人需求、利益和目標等,影響自己取得與處理資訊的過程,最後導致出現不同的歸因。以及,人通常會傾向於認可對自己最有利的原因,以符合自身內在想法。
(同場加映:被好友 PUA 怎麼辦?從《黑暗榮耀》的朴涎鎮,破解「過度自戀者」的三大技能)
由於,金鈴不喜歡蕙蘭,也想處處贏過蕙蘭,因此當她喝到好喝的咖啡時,為了避免自己落下風,便下意識地傾向於情境因素,好喝的咖啡來自於好的咖啡豆。但對永信來說,他身為富二代,光環都在他的父親身上,他的努力常被外人忽略,同時身為丈夫的他,其自身的經歷使他更能理解蕙蘭的努力。
當一個人缺乏清明的智慧,便無法抱持著客觀立場,給出正確且全面的判斷。通常他們會做出偏頗的判斷,只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判斷,而非客觀可信的判斷。若你因為這些人偏頗的判斷而感到受傷,那真是太不值了!
圖片|《開創者》劇照
哪些人不值得信賴?就是雙種標準的人!
你可以觀察那些評判你的人,是否容易出現以下兩種雙種標準的狀況:
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歸因於性格因素,但發生在他人身上時,卻於歸咎於情境因素。
舉例來說,當他得到升遷時,他會認為是靠著自己的努力與能力獲得的,但當你得到升遷時,他卻認為是你的後台硬,或是剛好有主管的空缺,僥倖取得罷了。
壞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歸因於情境因素,但發生在他人身上時,卻歸咎於性格因素。
舉例來說,當他工作上出現失誤時,他會認為是因為工作量大太、難度太高等,才造成他的失誤;但當你在工作上出現失誤時,他卻認為是他不夠認真與努力。
如果,你身邊的親友呈現出這樣的傾向,那我會建議你,請將他的判斷當成是耳邊風,不必因為他們的觀點,而壞了自己的心情。
同時,希望我們都能培養清明的智慧,理解人性的盲點,避免自己陷入這樣的偏見,誤傷他人而不自知,這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更和諧、更美好的人際關係。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