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ill黃士豪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有房子但沒有太多現金的人,該怎麼照顧好自己的老後?若退休了,眼看勞保勞退的收入不足支應支出,如何防範自己坐吃山空?從事財務教育的Will 黃士豪為這種族群指出3個脫困策略。
收入<支出,並且資產>負債,我稱為坐吃山空族,常見於失業中,正在尋求下一份工作的人,或某些中年危機、公司減薪,甚至開始放無薪假,導致入不敷出、吃老本的人。也可能是退休後空有退休金,好不容易還清房貸的人。這類型的人必須要馬上止血,找到工作或是利用資產變現的形式,先養活自己!至少先存下一年開銷,在開支打平+10%儲蓄的情況下去探索熱情!
在第二象限的好處,就是至少手邊還有一點錢。但即便如此,也不夠讓他們無憂無慮地終老。
退休有房住但沒太多積蓄 擔心坐吃山空怎麼辦?
常聽到一個概念—趁年輕買個房、把繳房貸當成儲蓄,老了的時候至少還有房子,至少晚年生活就不用擔心。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這只是減少退休之後的「居住成本」而已。除了房貸、房租外,一樣要操煩其他生活開銷、生活品質,甚至晚年的照護。也因此,終其一生為了買房,而沒有太多積蓄,也沒有什麼餘裕進行其他資產配置的人,到了退休後,最有可能的生活狀態就是:一邊擔心健康、一方面斤斤計較生活支出。由於只剩儲蓄跟勞保、勞退可以用,一不小心超支,就要擔心坐吃山空。
簡單生活並沒有錯,只是絕大多數人心目中的退休,似乎都希望能到處走走、有時間學習新事物等,而不是只能哪裡不用錢、哪裡有補助,就往哪裡去。因為終於還清房貸,於是每天的焦慮就變成「到底是錢先花完還是人先走」:錢先花完,怕晚年沒保障;人走了,錢還在,心有不甘。這樣的焦慮程度相較於面對房貸,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而對於發生在壯年時期的被迫轉職、無薪假,或是降薪工作、吃老本生活等情況,其實倒也不用太焦慮。因為從職涯發展角度來看,反而還大有可為。
無論是壯年吃老本,還是退休坐吃山空,都同樣適用於以下的脫困策略!
有自住房但入不敷出 脫困策略1. 資產活化
落在這個類別的退休族群通常都有房產,或是投資型保單、儲蓄險等資產,總和也都大於負債。但因為長年以來的觀念,導致注意力只放在現金上面;因此忽略了其他資產其實可以拿來運用,創造更多收益。所以有一部分人光是藉由活化資產,基本上就能從第二象限右移到第一象限了。
而活化主要來自2個方式:1. 資產變現、2. 抵押槓桿。
資產變現就是直接出售低回報的資產(例如定存、沒有綁定什麼重要主險的儲蓄險,不知道到底在幹麼的投資型保單等)。(相關閱讀:繳了多年的投資型保單沒賺錢,該留下或贖回?4大考量,一張圖看懂如何決策)
而抵押槓桿則是用現有資產去進行抵押,從銀行拿錢出來(要符合槓桿原則),直接把現金拿回來,放到可以帶來相對穩健現金流的標的上,如債券、殖利率高的好公司、金融股 ETF、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等,或是一些能月發甚至季發配息的基金,增加每個月的收入。目標是能打平本來開銷、以及槓桿延伸的每月支出。
如果是用房產抵押,千萬不要想著「好不容易還完房貸,怎麼又要貸款」!請永遠回到錢的根本:房子、錢都是拿來讓你活得更好,你不需要死守一間「沒有貸款」的房子、看著帳上慢慢坐吃山空,或是謹守勞保勞退每月的金額,讓自己綁手綁腳。那樣就像是一輩子只為房子而活,到最後再讓勞保勞退來決定自己怎麼活。
如果是用房子抵押貸款,也請盡可能延長寬限期,讓自己能在比較沒有壓力的情況之下,爭取更多時間執行「脫困三策略」的策略 2、策略 3。(相關閱讀:嫺人專欄|拿房子去借1千萬,買高股息ETF換一年40萬現金…50後房屋增貸投資,是個好主意嗎?)
針對壯年族群,做這樣的資產盤點活化也是必要的。因為職涯還有很長的時間,用複利的角度思考,其實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也因此我常提醒大家做自己所有資產、微資產的盤點,大到房產、投資組合,小到自己家裡閒置的跑步機、家電,甚至包含買了沒在練的吉他鋼琴、高爾夫球具,都是可以拿來變現的好資產。重點不在金額大小,甚至如果沒人買也能直接捐掉。因為目的是要讓這些微資產也開始活化、物盡其用,去到它們該去的地方,不要因為你的「以後會用到」而閒置在那裡。這能讓你的生活重新聚焦在你該聚焦的地方,減少環境上的干擾。(相關閱讀:想丟東西,別只選垃圾桶!3 種贈物管道,讓無用之物變別人的寶)
無論金額大小,至少你的居住工作環境能重獲更多空間,而你的思緒、注意力也更能專注在為自己創造價值的方向上。這時,就可以將拿到的資金,按照資產配置與投資組合的原則,重新進行分配。也可以當作自己的緊急備用金,讓自己有更充裕的緩衝時間,找到下一份工作或打造新的收入來源。
脫困策略2. 從退休晉升「反退休」 摸索新的財富曲線
我不相信退休這件事,當然也不認為退休就應該過著單純消耗、沒有任何產出的生活。所以上述的第一步是從擺脫貸款到重新槓桿,也就是從退休晉升「反退休」狀態—做你有優勢、能帶來快樂、同時可以造福自己也造福別人的事,也就是發揮財富因子,讓自己的每一天更有意義。
我們並不需要追求財富因子能立即為我們帶來多大的財務回報,而是追求先能讓自己的生活慢慢圍繞財富因子而設計。因為這樣才是真正打造出一個能讓我們不再擔心收入,並且踏上有無限收入上漲空間的生命旅程。
因為這個象限的人還有資產,所以可以在緊急備用金的基礎之上,增加半年的生活費,給自己最多一年時間來摸索。目標不在於一年時間就要達到多高的收入,而在能夠用這一年時間,看到財富因子領域的更多可能。這對於一年後的自己要繼續投入還是轉換跑道,或甚至是增加副業來維持J型曲線的投資預算,將是重要的依據。
更重要的是,你也開始在這個領域認識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人、每天期待能學習新的事物,或是看到新的風景。比起很多人覺得要等到「賺夠錢」才能過這種生活,你一開始就做到,不正是實現「人生財富」最美妙的地方嗎?
脫困策略3. 盡力做到收支平衡 讓開源漸現成果
當我們開始探索、投入發展財富因子之後,我們將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來給自己時間打造財富因子的跑道。而在損益方面也需要做出階段性的努力—進行支出盤點。
支出盤點需要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所有開銷,並對其進行靈魂拷問,是不是真的需要?是不是真的沒有花就活不下去?重新回歸到「生存線」等級的開銷水準,再斟酌自己的生活品質進行調整,以達到開銷的最有效狀態。結果不在於調整完後有沒有比本來更低,而是確定這樣的開銷狀態,能讓自己處於最穩定的狀態,也能增加盈餘的可預測性。
但即便如此,在預算用完之前,財富因子帶來的收入可能仍未達到我們的基本開銷。
在這種時候,我們最不能做的決定,就是認為財富因子賺不到錢所以就此放棄,又走回頭路回去為了錢而工作。反之,要思考的是:如何讓自己在收支平衡的狀態下,持續讓財富因子繼續滾動,直到達到J型曲線的上揚。
也因此,你要做的只有2個方向:一為重新配置資產,編列更多預算來讓自己繼續專注財富因子的發展;二為找到能夠最小程度影響財務因子發展的收入來源,至於衡量的標準就是你的開銷和時間了,即便那有可能不是自己很喜歡的事。不過我相信,在這樣的狀態,你也不會有太多負面情緒了,就如同尼采所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案例:繳完房貸也快退休 卻擔心錢不足以顧好自己的老後
當阿嬤的阿娟姐,年屆退休、孩子也都各自有工作了。記得第一次見面聽到她這樣說時,我還說:恭喜啊!要開始享福了!她卻開始向我傾訴她的不安。
她大概40歲的時候在新莊買了房子,用了20多年時間拉拔孩子長大,也努力清償房貸。現在房貸還完了,房價也漲了,2個孩子也都各自有出路了,照理說應該要開心迎接退休生活,但她卻滿是擔憂。
她說退休後,她只剩勞保、勞退,每個月收入大概2萬元。2個孩子雖然大了,但是收入不高。說到這裡,她還自責在孩子成長過程沒有多陪他們、督促他們讀書。她自己單親帶2位孩子長大,第二個孩子30好幾已經離婚了,所以自己又要幫忙帶孫子。擔心孩子壓力大,所以只要自己過得去,就會拿老本倒貼帶孫子的各種開銷。
隨著年紀增長,以前長期勞力工作的後遺症也多了,不能久站、走遠,腰也容易痛,很擔心自己之後會變成孩子的負擔,更擔心走了之後,2個孩子會為她留下的房子反目成仇。
當下除了感謝阿娟姐願意向我透露這麼多的同時,也感嘆她的所有擔憂,都是因為擔心下一代,而不是希望自己能過多瀟灑的退休生活。這就是母親的偉大,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也感到一陣鼻酸。
改變(1) 找回夢想
後來我開始問阿娟姐年輕的時候,或是還沒結婚前,有沒有喜歡做的事、想完成的夢想。她說她很喜歡研究餐廳裡的菜色,以前要存很久的錢,才能去好一點的餐廳吃飯,每次去都會研究每一道菜、細細品嚐,生怕一下就把菜吃光。正因為如此,那些吃得特別慢的時光,也成了最棒的回憶。她曾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一位廚師,做出很棒的菜來讓人感到幸福。只是後來結婚了、有了孩子,需要維持生計,而當廚師要上課、考證照,自己沒有那個時間跟預算,就一路努力賺錢養家到現在。
後來我建議阿娟姐去考丙級廚師證照吧!先去看看要上什麼課、有沒有補助、什麼時候考試等。(相關閱讀:嫺人專欄|退休後可做什麼工作,有錢賺又讓日子不無聊?7種工作真的有退休族在做)
改變(2) 不怕賣房子
另外,阿娟姐的資產組合有:解約可領回約80萬元左右的投資型保單,以及價值約2,000萬的房子、近120萬元的現金活存。
最好的情況就是,阿娟姐能用她的廚師熱情,創造出足夠的生活開銷,而極端的建議則是重新評估租房成本。
阿娟姐的住房需求行情價大概3萬元左右,生活開銷每月大約4萬是相對夠用的,也就是一年84萬的基本開銷。用4%殖利率回推,只要有2,050萬的防守型投資組合,就能滿足持續的生活品質與保險開銷。
也就是說,最極端的資產處置方式就是,阿娟姐可賣掉房產,拿回2,000萬現金、加上本來的120萬元現金、80萬元可贖回的保單價值,共有2,200萬元。扣除84萬元的緊急備用金,再扣除26萬的熱情投入費用(用於學習、體驗的相關費用),剩餘的2,090萬直接投入像是債券,或是穩健現金股息派發的標的,在生存受到保障之餘,自己也有一段時間能發展熱情與收入。
阿娟姐最初不太能接受把房子賣掉的想法,但是後來想到身後的繼承問題等,也開始慢慢接受。不過阿娟姐後來還沒處置房子,就在6個月後考到丙級廚師證照,也開始在一些機構兼職,幫忙準備午餐了。
因為她也需要照顧孫子,所以每天早上送孫子到幼兒園後,才到單位去工作,下午又能準時下班去接孫子。收入差不多能打平開銷,勞保勞退的2萬元就當儲蓄,也應付不時之需。
重點是,阿娟姐本來的焦慮不見了,就算工作不是很有保障,但她起碼還有房子可以進行活化。甚至因為喜歡下廚,也考慮再往乙級證照精進。她一年後再來找我時,是帶著她自己做的麻油雞。當時我吃得很開心,阿娟姐也說這不是她最拿手的菜,是因為聽到我喜歡吃才做。她說真的很謝謝我及我的團隊。我也很謝謝她,讓我知道分享財務思維是多麼有價值的事業。
(本文摘自Will黃士豪著,《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行動清單×10張表格】逆轉勝!成為自己的富一代》,三采出版)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