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文學院也有AI造浪者!別再說黃仁勳旋風與文組生無關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7月05日05:20 • 發布於 06月28日04:00 • 李加祈

黃仁勳來台參加COMPUTEX後,AI旋風再度席捲。高教界也不例外,連看似跟AI無關的文學院,也推出AI應用課程。顯然,文組學生並非是這波AI浪潮的邊緣人。 一圖比較文學院AI課程。

黃仁勳在台大體育館發表關於人工智慧(AI)的演講,點亮台灣科技業大好前景的同時,卻也引發文組生的就業焦慮。文組學生紛紛表示「文法商全死」「文組要被淘汰了」等絕望心態。

當文組學生擔心被AI浪潮淹沒之際,不少學校的文學院已開設AI相關課程,讓文組生也能在AI浪潮中,乘風破浪。

AI+X!領域應用才是關鍵

「不是人人都要當AI工程師!」政大學務長、應數系副教授蔡炎龍一語道破社會普遍對AI人才的誤解。

蔡炎龍解釋,AI和所有領域都息息相關,除了少數技術人員負責AI工程,大多數領域需要的是「AI應用人才」。現在強調AI+X,X指的是領域專業,例如AI-Medical,就是人工智慧在醫療的應用,AI-Finance則是AI在金融方面的應用。

既然百工百業都要發展AI應用,文組的人文社科領域當然也不例外。為培養文組學生的AI應用能力,各校文學院已開始推動AI跨域學習。從通識、跨域學程,再到院選修、系必修等課程,各校從不同主題和面向著手,帶領文組學生跨進AI世界。

註:許多大學皆有開設這類文學院相關AI課程 整理:李加祈
註:許多大學皆有開設這類文學院相關AI課程 整理:李加祈

註:許多大學皆有開設這類文學院相關AI課程 整理:李加祈

逾2000人加簽,台大文學院AI通識課

正因各領域都需要AI應用力,連台大文學院也攜手「AI界網紅」、台大電機系教授李宏毅,首度共同開設生成式AI通識課「生成式人工智慧導論」,介紹像ChatGPT這類生成式AI的運算原理和應用方式。

今年2月開課時,不僅台大演講廳500多個位子座無虛席,連走道都擠滿學生,盛況空前。甚至,還吸引超過2000名學生加簽!

這門通識課,是文學院的AI跨領域課程之一。其中,歷史系、戲劇系、外文系和翻譯學程,都將此門課列為系選修。

為什麼文學院學生需要學習AI原理?台大文學院院長鄭毓瑜表示,AI技術讓文學創作變更多元,若學生具備AI知識和技能,未來將在數據分析、文本處理、策略規劃等面向,有更廣泛的就業機會。

李宏毅也補充,自從生成式AI快速發展,「人人都可以使用AI,且AI變成通才,」因此,他將生成式AI設計為通識課程,讓全校各領域學生,不論背景都能修習。

現今網路有許多生成式AI指令資源,但李宏毅強調,只有知道AI背後的運作原理,才能更深度發展其應用模式。

因此,課堂中,李宏毅會先講解生成式AI的原理,再透過每週作業,讓學生實際操作生成式AI的應用。

那學生掌握生成式AI原理後,如何結合原先的文科專業?鄭毓瑜提到,生成式AI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有助於文本分析和文學研究,可快速分析大量文學作品,幫助文學審評,也能提供自動化評分和建議,幫助作家改進創作。

而對圖書資訊系學生來說,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更可實現全文檢索、訊息分類、相似性搜索等功能,提高訊息檢索的效率和準確性,還能協助文獻數字化保存和管理。不僅如此,AI技術可以應用在圖書館服務,提供讀者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

實踐跨域學習,政大全校將近200門AI課

雖然是以人文社科為主的大學,政大校長李蔡彥強調,政大絕不會在AI議題缺席。他認為,除學習「懂AI」及「用AI」,還要進一步「幫AI」及「駕AI」。在今年6月才剛結束的學期,政大全校共開設將近200門AI相關課程。

其實,早在2022年生成式AI大爆發前,蔡炎龍早已開設AI相關課程,他觀察到政大同學在AI課程裡,很會運用AI技術和理論,「但他們其實不知道,這些專案要解決什麼問題,」導致課堂成果很難真正落地應用。於是,蔡炎龍從108學年第一學期,便和傳播學院副教授陳宜秀合作,開設「設計思考與人工智慧」課程。

蔡炎龍表示,以前的AI學習專注在AI理論和技術,但現在,AI落地應用則要從生活的問題出發,因此,需要對社會有廣泛深度觀察的人才,「由各領域專家提出具體問題,」再找到AI技術能介入之處。

為了培養具備AI素養、且能和工程師團隊溝通協作的人文社科人才,設計思考課程,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一學期內完成一項AI專案。學生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思考,定義問題後,將其轉換成AI能處理的問題,並實際運用AI工具完成專案。

蔡炎龍強調,設計思考課程的重點,不是數據分析精準度,「我們不要去搶AI工程師的工作!」他進一步說明,領域人才的AI學習重點是:如何設計思考和定義問題,以及熟知AI工具的功用和限制。而在執行AI專案的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建立AI素養,並跟自己原本的專業結合,未來做更多進階探索。曾有一位中文系的同學,受到設計思考課程啟發,開始鑽研AI技術,畢業後真的成為AI工程師,「但變成工程師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啦!」蔡炎龍笑著說。

設計思考與人工智慧的修課學生、政大企研所碩一的林凌卉表示,原先沒有寫程式經驗的她,在生成式AI的協助下,寫程式的門檻降低許多,「可以把程式碼丟進去,請它(ChatGPT)幫忙修改,」經過一學期的專案執行,林凌卉從以前只會用Excel,到現在用Python分析數據,效率提升許多。

未來,她會將資料搜集的能力用在企管專案中,不僅提升數據分析速度,也讓簡報的視覺化圖表更豐富。

清大整合理工強項,首推人文生成式AI指令

近年,清大與竹教大合併後,積極推動人文社科和理工專長的跨域整合。清大更成為全台第一所針對生成式AI成立工作小組的大學。AI浪潮來襲時,「清華學生要做的不僅是逐浪而行,還要成為造浪者,」清大校長高為元登高一呼。

清大教務長巫勇賢則提到,人社領域學生的專長,在於「以人為本」的思辨能力這是AI無法取代的。若人社學生掌握如何使用AI,將讓AI更適切地為人所用。

在課程方面,人社院院長李卓穎在剛結束的這學期開設「生成式AI指令與歷史學習及研究」,李卓穎提到,這門課應用ChatGPT來分析史料、歸納重點,並提出反思與辯證。而課堂上的經驗,也被彙整成歷史研究的AI指令集,讓研究者未來能更準確有效地對AI「下咒語」,與它協作研究。

文學院學生也能藉由認識AI工具和其原理,成為未來世代需要的AI應用人才。黃菁慧攝
文學院學生也能藉由認識AI工具和其原理,成為未來世代需要的AI應用人才。黃菁慧攝

文學院學生也能藉由認識AI工具和其原理,成為未來世代需要的AI應用人才。黃菁慧攝

東海文學院結合資工系,雙師共同授課

除了幾所國立頂大,東海大學文學院也積極部署AI跨域學習。東海文學院從院內課程,再到全校大一中文通識課,系統性地規劃AI課程。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周玟慧認為,除了學習應用AI工具,文學院師生更肩負「讓AI不斷學習進步」的使命。

周玟慧以金庸小說為例,要先練好九陽神功,才能拿起倚天劍和屠龍刀;張無忌因為內功深厚,所以能發揮出兵器的最大武力值。

這個概念用在AI領域,則是學習者必須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才能讓AI工具發揮更豐富的可能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多數學校的AI通識課,都交由資工系老師負責,東海大學文學院卻採「雙師共授」進行AI通識課。像是日文系的「AI思惟與程式變計」課,便由一位資工系老師加上一位日文系老師共同授課。「只有該學科老師知道,他們要把AI工具用在哪裡!」東海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陳仕偉提到,以前只有資工系老師帶領AI通識課,會引起少部分反彈,學生認為:我就不是要念資訊,所以才來文學院,為什麼現在又要學這些AI概念?

但當日文系老師加入,跟同學分享如何將生成式AI應用在日文翻譯和文本分析時,學生終於知道自己「為何而學」。陳仕偉觀察,文學院學生修AI課程的動機提升許多,而教師們也有跨領域交流合作的機會。

不只文學院內部進行AI跨域課程,東海甚至在大一的全校中文通識課,也推動生成式AI的寫作教學。東海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高禎臨表示,中文通識課程目的包含:文學閱讀、鑑賞和書寫,但有些學生天生就不擅長文字表達,現在有了生成式AI的輔助,「學生像多了個家教老師,能隨時諮詢,」讓原先對寫作感到困擾的理工科系學生,也開始感受到文字創作的豐富和成就感。

不過,高禎臨也補充,老師們仍會要求學生將結果拿回來討論修正,「師生共同討論、調整,才是思辨力和創意的養成關鍵!」高禎臨強調,生成式AI只能起到激發創意的作用,仍無法完全取代真正的創作者。

AI應用風雲湧現,文組機會隨之出現

在AI風雲湧現的時代中,文組學科的轉型機會也隨之出現。許多大學的文學院相繼開設AI課程,各專業領域也都有AI應用的需求。未來文組學生在人文底蘊和邏輯思辨基礎下,若能藉AI素養加乘,不僅能開啟職涯發展新可能,也將創造更深度AI應用,進而開創更廣闊的AI新局。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