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一個人外貌上很重要的象徵,尤其是正值發育期的孩子,父母更是特別關注,就怕他未來會在身高上矮人一截,甚至希望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長得比父母高大。 4-12歲,是快速長高的年齡,除了喝奶外,對現代兒童來說,能不能到目標身高,有更重要的三件事:「跳躍運動、早睡、少糖」,但我們卻很常做不到,例如,奶茶、含糖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但孩子就是愛喝;而運動與早睡則會刺激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但孩子就是不能早睡,這篇對孩子生長很重要。國外有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孩子每多一公分,未來的收入就可能多3%,這個研究,當然不是只看到孩子的金錢收入,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身高跟健康狀態、身高跟社交能力、身高跟大腦,可能都有某些關聯性,所以,長高的議題,在也不是教孩子重視外表這種膚淺價值觀而已 。
很多媽媽來信,問長高的關鍵是什麼?有沒有必要照骨齡?會長到什麼時候?孩子到底可以長到多高?讓我來為大家整理一下這些迷思
目標身高有公式
孩子的身高跟父母的遺傳大有關係,大概有70%-90%左右,會受到遺傳的營響,用以下公式可從父母的身高算出孩子未來可能的目標身高。不過,營養+環境,也會部分影響最終的身高,所以目標身高的計算,協助家長觀察是落差太大,而需要進一步的關心孩子的整體發展:
男生目標身高(公分)=(父+母+12)÷2 (+/- 7.5~10)
女生目標身高(公分)=(父+母-12)÷2 (+/- 7.5~10)
孩子身高快速生長的三個黃金期:
1歲以內、小學時期、青春期
有沒有必要照骨齡?
骨齡(骨頭年齡)是醫師用來評估孩子長高潛力的依據,與實際年齡不一定相等,相差1~2年是正常的,通常以左手X光片做為判斷的依據。這其實是美國史丹佛大學Greulich及Pyle教授在1950年出版的《手與手腕骨骼發展之影像解剖學》書中指出,他們多年的研究發現,孩子左手X光片的骨骼生長板成熟程度,就足以代表全身骨骼發展的情況。之後,評估兒童未來身高的準則,就以左手X光片為依據。
但非特殊情況,其實不需要去照骨齡。特殊情況是指,若非家族性矮小卻明顯比同儕矮一個頭以上,或是每年長不到4公分,這個時候可以去找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決定照不照骨齡,或找出長不高的原因及長高的方法。想長高的孩子若是錯過了最後的成長黃金期,即使花大錢打生長激素也成效不彰。
孩子會長到什麼時候?
男孩子跟女孩子的成長速度不太一樣,一般而言,女生骨齡滿13歲(約初經來後1~2年)、男生骨齡滿15歲,就只剩3~4%的生長空間,所以一定要把握長高的最後關鍵。但很可惜的是,我們的孩子在這些最後的長高時期,經常都是被書及書包壓得喘不過氣來,而且運動量大大的漸少,這是很值得警惕的一件事。在臨床上常發現,女孩子骨齡滿16歲,男孩子骨齡滿18歲,身高就真的一動也不動了。
長高,吻仔魚大骨湯都沒用,得掌握3個科學因子!
很多家中會問我,要買什麼鈣片及營養品,才有助孩子長高。其實,不說你不知道,長高有3個關鍵,就是沒有吃鈣這一項,因為現在孩子不缺鈣!
人類有二個快速生長的黃金期:嬰兒期及青春期(女生平均每年長高8~10公分,男生10~12公分)。在骨骼的生長板還未關閉前,是最後的長高機會,需要好好掌握。臨床醫學研究,女生骨齡滿13歲(約初經來後1~2年)、男生骨齡滿15歲,就只剩3~4%的生長空間。3個長高因子,一個都不能少:
1.充足睡眠:
別再熬夜上網啦!睡得飽才長得高,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是在睡眠的慢波期,約是入睡後30~60分鐘,而且睡眠週期每60~90分鐘循環一次,所以「睡愈久就分泌愈多,」小學生每天要睡足9小時、國中生至少8小時,台灣的孩子,是亞洲孩子中睡的最少的。而生長激素的兩個高峰時間為晚上10~11點跟早上4~5點。
2.適當運動:
每週3次以上,持續激烈讓孩子運動20~30分鐘,也能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尤其是需要跳躍的運動,例如跳繩、打球、戶外的跑跑跳跳,要注意過度拉筋反而有可能影響身高。現在孩子的靜態活動太多,功課壓力太大,長高的年齡範圍,變得非常的侷限,不利於長高。快趁假日帶孩子出去玩吧!
3.營養均衡:
美國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營養學中心主任希博(Dr.DavidHeber)表示,每天攝取足夠的熱量及優質蛋白質,就能發揮基因的潛能,長到理想的高度。因為生長激素是一種由蛋白質合成的荷爾蒙,但影響生長的飲食不能只有蛋白質,還必須有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熱量,食入的蛋白質才不會被當為能量來源。這也就是我們不建議孩子光喝奶,父母斤斤計較奶量的原因。正餐吃得好,對長高來說,才是王道。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糖”,吃糖會抑制生長激素!
最後再提醒各位家長,5歲後每年應長4-6公分,若孩子的成長曲線落後太多,就要去「兒童代謝內分泌科」找醫師評估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