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鼻胃管一放一輩子?台大名醫揭:吞嚥訓練擺脫束縛 重享舌尖美味

1,231 觀看次數

年長者因中風或失去意識而住院,為了安全攝取水分和營養,往往會需要配戴鼻胃管,等到患者出院,鼻胃管也一起帶回家。鼻胃管不能取下嗎?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其實,透過專業的吞嚥訓練,年長者可以有機會重拾美食的樂趣。

全台每年20萬人使用鼻胃管

為什麼需要鼻胃管?王亭貴副院長說明,鼻胃管是一條從鼻腔進入,經過咽喉進到胃部的透明塑膠管。透過這個管道灌入流質食物,可快速提供年長者每天所需要的基本營養。
看更多:吃飯喝水常嗆咳?吞嚥困難沒改善恐釀肺炎 名醫授4招改善吞嚥功能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全台灣每年有將近20萬人使用鼻胃管;其中,65歲以上住院人口,平均每5人就有1人依靠鼻胃管進食,使用鼻胃管超過3個月時間的人數則有7萬人。王亭貴副院長表示,其實吞嚥和咀嚼能力都是「用進廢退」,透過復健治療,可望擺脫鼻胃管的束縛。

使用鼻胃管4大族群

王亭貴副院長說明,使用鼻胃管的主要族群可分為4類,包括中風、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病變者;二是吞嚥構造受損者,例如頭頸癌曾進行腫瘤切除手術者;三是受到運動神經元病變等退化性疾病影響;以及占比最多的,單純因老化而導致吞嚥功能退化的年長者。

鼻胃管長期刺激恐發生後遺症

鼻胃管放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拔除?事實上,鼻胃管對鼻腔、咽喉及食道都是一種刺激源,它不僅會讓鼻腔產生分泌物,提高病患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也會造成食道括約肌疲乏,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而且每個月必須更換,對病患是很大的痛苦,也影響外觀,降低病人社交活動的意願。

另外,由於長時間刺激,病患的吞嚥反射也可能逐漸變得不敏感,加深日後吞嚥訓練的困難,以致更難擺脫鼻胃管。

王亭貴副院長表示,鼻胃管只是急性期暫時採用的替代方式,雖然有其必要性,但不是萬靈丹。過去因照護人手缺乏、拔除鼻胃管的訓練時間冗長,以及民眾觀念等種種因素,鼻胃管往往一放就是好幾年。
看更多:該不該插鼻胃管?插鼻胃管就得放一輩子?醫師曝決定關鍵 1訓練助吞嚥功能重建

胃造瘻口降低吸入性肺炎風險

事實上,除了以復健改善病患吞嚥功能之外,如果需要長期灌食,「胃造瘻口」是一種廣泛應用於需要長期灌食的療程。對於行動自如的病人而言,胃造瘻口沒有臉上的管路,看起來跟一般人一樣,可以增加病人自我的尊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也較低。

王亭貴副院長表示,在美國,中風病人在治療約6周後,若是仍須管灌飲食,便會將鼻胃管改成胃造瘻口,等病患吞嚥功能恢復後再關閉胃造瘻口;日本、韓國則普遍是3個月後;但在台灣,則往往長達3年後,才會改用胃造瘻口。

使用胃造瘻口也不代表必須永久依賴它進食,如果能妥善復健吞嚥能力,仍然有機會關閉胃造瘻口。過去,在醫院內要協助一個病患重新找回無鼻胃管的生活,平均要3到6個月。現在在政府積極推動下,各大醫院加強各科別之間的配合,建立出系統性的鼻胃管拔除流程,希望大幅縮短療程,讓吞嚥障礙患者能重拾經口進食的尊嚴。

看更多:陳秀丹醫師:強迫生命末期病人被灌食 是不仁道的行為!

◎攝影/陳炫璋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諮詢專家/王亭貴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健康2.0影音

更新於 06月13日16:00 • 發布於 06月13日16:00
自動播放下一則

留言 0

沒有留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