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窮學生的八十年代,總是坐最後一班晚夜車回台南。舊式復興號的窗戶是可以手工開啟,總喜歡就讓外面的涼風吹面,半睡半醒的晃到站時,已是黎明時分,台南早餐的攤販都準備開業迎客。
很喜歡這個時刻,總感覺是一整個城市,用滿滿的美食煙火味歡迎你回家。
走出車站,我最喜歡左轉往東門圓環方向走去。那裡有我超級愛的台南早餐攤。所以東菜市、圓環頂,是我青春食譜的懷舊路線。
遊這條走食路線,我通常都會從民族路或者衛民街轉進萬昌街,再走往府前路。
年輕時鑽進這裡,能感受到老台南在地生活。有趣的,現在已經成為年輕遊客的大本營。假日能見大量年輕人的店與娛樂在此進出。顯然店家正在跟著時代變遷,而這不正也是台南與時俱進的好風景?
哪怕我是台南人,走進萬昌街後都很容易食神上身,管不住自己的嘴。
萬昌街臭豆腐,來盤台式泡菜臭豆腐,加點些關東煮,吃完添上免費的黑輪湯,這一吃就是幾十年。
姚記煎包,鍋貼水煎包加奶茶,大學時代吃到現在。口感清爽重點還實惠。
或者去吃太陽牌冰城,懷舊的芋頭冰磚跟牛奶霜,非常的不同。冰一上桌,穿越回到過去的口味與感受,是很美妙的體驗。
以上這三家,只是熱身的零嘴,都是路上的小美食。圓環頂的正餐,介紹才要開始。
社長心中前三名的早餐美食:
阿和肉燥飯、進福炒鱔魚跟老黃陽春麵。
這裡的遺珠圓環頂菜粽,是我的最愛,但目前停業只好不予推薦。
早上你到東門圓環,招牌只有肉燥飯,馬上路停滿摩托車的攤位就是阿和。
阿和不是只有肉燥飯,他真是台南人的早餐攤。豉汁吳郭魚、滷魚頭、滷小腸,生熟魚皮湯、魚腸湯、才是饕客的重點。
當然這些美食需要一碗滷肉飯來承載飽足感。
阿和肉燥飯相對偏肥,而偏肥的口感就是膠質更多,飯粒吸收的滷汁味會更香更多。所以客人就得控制合適的鹹度。
每次來阿和,都沒能力再戰下一攤,總忍不住,這想要、那也想要的貪心。
太能滿足我那台南式早餐的味蕾了。
進福炒鱔魚,嚴格說來並不是早餐。但近來太習慣早午併餐吃 ,加上假日午晚餐的進福等待時間太嚇人,所以我都是在開店時光顧當成台南版早午餐。
進福的炒鱔魚脆度很足,要求中的酸甜感、鍋氣、汁入麵的濕潤度都很夠,感覺是少數傳道二代還能超越創始者的店。
不論乾炒或羹麵都好,唯一不足是我認為羹太甜口,算是台南全糖式口感。相比我會更喜歡阿江師或城邊的炒鱔魚。當然味道就是個人感受了。
進福其他的隱藏版料理,才是我每每回台南必到進福的原因。
進福的炒麻油腰花,可真是一絕。用麻油炒上腰花,入口會出現嫩脆兩種極端口味,薄片薑片沾滿麻油香氣。同時享受,真是美妙好滋味。
同時它的燙魷魚,本身魷魚彈脆的口感,沾上台南的五味醬入口。那也是個滿足。值得嘗試看看。
老黃陽春麵,在名店進福跟阿和肉燥飯的中間,相對超不起眼。
台南人早上都吃陽春麵?還真沒有。
而老黃也真不是傳統台南早餐。他的麻醬麵跟陽春麵都算山東麵食。但就夾在圓環頂一片美食攤中挺立了一甲子,也早已成為台南早餐的一道風景了。
老黃的麻醬麵是開啟我對麻醬喜好的美食,他的麻醬香味十足還能很好的讓細麵條入味。最厲害的是加入辣椒調味,很能挑起食慾。
阿和的肉燥飯、圓環頂的菜粽、老黃麵店的麻醬麵。年輕時無數個清晨火車回台南後,陪伴我的台南早餐,每每跟朋友說起,腦中立即影像重現,真是美味無窮阿!
姊妹淘口袋美食
萬昌街臭豆腐
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35號
姚記煎包
台南市中西區興華街8號
太陽牌冰城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一段41號
阿和肉燥飯
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12號
進福炒鱔魚
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46號
老黃陽春麵
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8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