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面對憂鬱症家人的情緒,接受前先釐清自我界線,以免陷入「卡普曼戲劇三角」

女子學

更新於 03月29日11:42 • 發布於 03月29日02:56 • 女子學
面對憂鬱症家人的情緒,接受前先釐清自我界線,以免陷入「卡普曼戲劇三角」

B 是一個 20 幾歲剛出社會的女生,她是家中的長女,母親似乎有憂鬱症,卻不願意去就診,而每次有情緒都會往她身上丟,B 對此很困擾,但其他家人也不想管,就期待 B 去負責接住媽媽的情緒。

抓住自己的界線,避免陷入卡普曼戲劇三角

B 的情況,在台灣的社會其實很常見,家中有人心理上生病了,其他人都希望由一個能處理的人來處理,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負責處理的人,往往會陷入卡普曼戲劇三角裡面的拯救者的位置,而媽媽則是扮演迫害者的角色,其他家人則是受害者的角色。

圖片來源:pexels@RDNE Stock project
圖片來源:pexels@RDNE Stock project

B 如果希望媽媽不要把所有情緒丟到她的身上,那麼就要有意識地去發現自己扮演拯救者的位置,並且避免自己持續扮演拯救者。

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B 需要拉開自己的界線,告訴媽媽說「我只能幫妳到什麼程度,剩下的希望妳能尋求專業的協助」。B 也可以同時讓媽媽知道「我是在乎妳的情緒的,但我沒有專業能力來解決妳的困擾」。

跳脫卡普曼戲劇三角,尋求其他家人協助

圖片來源:pexels@Tatiana Syrikova
圖片來源:pexels@Tatiana Syrikova

如果我是 B 的話,我也會把其他家人拉離受害者的角色。B 的家人可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媽媽是迫害者,老是喜歡把情緒往他們身上丟。

B 的家人必須要認知到,自己也不是受害者,媽媽也不是迫害者,媽媽只是生病了而已,必須要尋求專業的協助。

他們可以試著聯合起來一起帶媽媽去看醫生,或是尋求家族治療的協助,全家人一起去看家族治療,由治療師協調,讓媽媽不再覺得自己是個迫害者而感到自責與生氣。

當媽媽意識到自己的家人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線的時候,比較不會感覺到被孤立、被排擠,也比較不會感覺到都是自己的錯或自己的問題,脫離這個角色的媽媽,得到家人的支持之下,比較不會認為自己被孤立,進而有勇氣面對自己的課題。

要讓媽媽脫離迫害者的角色,這整個過程並不容易,但家人們對於意識到自己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也是自己塑造出來的之後,比較有機會脫離這樣的循環。

圖片來源:pexels@Alycia Fung
圖片來源:pexels@Alycia Fung

卡普曼戲劇三角講求的是,一個家庭裏面沒有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所有人都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互相協助與支持。因此,家人們若能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對於 B 脫離這樣循環,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對 B 來說,讓家人認知到他們自身認定自己處於受害者的位置,並從而脫離受害者的角色,也是打破卡普曼戲劇三角的重要一環。

◆延伸閱讀:家人間也會有人際關係問題!長時間相處難免有摩擦,調整 4 要點讓家人感情更好

主圖來源:pexels@Almighty Shilref

Copyright by Share99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蘇榮煌
    其實自己不用必須承擔起親人或其他人的情緒等問題!
    03月29日04:27
  • lesane
    當有人用人皮面具時,他大概不是什麼受害者。 就像運動員拿一個針筒往自己或別人身體注射藥物時,他也不算是受害者。
    03月29日09:4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