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比AI還大的商機?瘦瘦針打在七巨頭身上,資金正往減肥藥廠流

商周.com

發布於 2024年03月20日01:00 • 劉怡廷
比AI還大的商機?瘦瘦針打在七巨頭身上,資金正往減肥藥廠流

2024年,美股七巨頭的成長方向出現分歧。

輝達、Meta、亞馬遜、微軟毫無疑問地繼續領漲美股大盤,尤其輝達和Meta股價從年初至今3個多月間已分別成長了88%和43%;相比之下,Alphabet成長已疲軟,蘋果、特斯拉更開始走下坡,股價分別跌了8%、32%。

與此同時,兩家製藥廠,禮來(Eli Lilly)、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追趕而上,他們的股價自2024年以來成長了28%和31%,比亞馬遜、微軟都還高。

「美股七巨頭的時代已經過了。」最初提出七巨頭稱號的分析師O'Rourke 表示。當AI緩慢退燒、財報季結束,市場關注起七巨頭各自前景。JPMorgan表示,散戶正把他們從AI賺的錢獲利了結,部分轉移到這兩家製藥廠。

下個兆元企業不是科技業,是藥廠?

禮來、諾和諾德是全球市值第一、二名製藥公司,這兩年因為減肥藥的強勁銷售而爆紅,市值紛紛在今年超越特斯拉。《華爾街日報》甚至稱,禮來有充分理由取代特斯拉,成為新的美股巨頭之一。這對一直以來由科技公司主導的美股市場來說是罕見的事情。美銀分析師則把禮來的目標價從800美元上調至1000美元,意味禮來有望成為第一個市值破兆的製藥公司。

除了AI,終於出現讓投資人再度興奮的題材了嗎?為什麼是減肥藥?

減重需求急遽擴張⋯全球減重市場規模有多大?

減肥藥龐大的成長潛力,來自各國驚人的肥胖速度。

肥胖症被WHO列為全球第5大死因,不只容易引發心血管併發症,工作和生產力也都會降低。據《The Lancet》醫學期刊最新統計,全球有超過10億人患肥胖症,相當於世界上每8人就有1人肥胖。這個原先估計2030年才會達到的門檻,提早8年就超過了!依此速度,到了2035年,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都將超重或肥胖。「減重」因此成了急遽擴大的需求。

當減重成了普世追求的目標,靠一針、一錠就能減肥的藥物動搖了人們對於飲食、運動才是肥胖解方的信念,也大大開展了過去靠著無糖飲料、低卡食品、健身房會員、減肥醫療計畫就已撐出的760億美元減重市場。

全球減重市場規模

在諾和諾德的Wegovy,於2021年正式在美國獲准成為合法減重藥物後,銷量在3年間翻超過2倍;禮來的Zepbound雖然於2023年11月才獲得美國合法藥證,但其更便宜的價錢、更強的減重效果,被預測將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藥物。而在此之前,在兩家藥廠的糖尿病用藥Ozempic和Mounjaro被證實具減重效果時,早就是坊間供不應求的藥品。

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全球光是減肥藥市場到2030年將成長超過16倍,到達1000億美元,相當於5倍的台灣國防預算。而整個減重市場,Dimension市調機構預測,在10年後將成長到4248億美元,台積電於熊本一、二廠總投資額的21倍。

減肥藥市場還在初期

讓人振奮的是,這個市場仍在迅速成長,離飽和還非常遠。

到目前為止,只有不到1%的人接受治療。且兩家藥廠近年不斷試驗傳出捷報,不只Wegovy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證實能夠降低20%肥胖者心臟病發和中風機率;Zepbound也有助心力衰竭到睡眠呼吸暫停的治療。口服形式、更強效力的藥物也正持續試驗。

負責管理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的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NBIM)表示,藥品還在推出的初期,「這個題材遠遠還沒結束」。

受益大眾文化、比奢侈品更賺的生意

減肥藥如今也不再只有「醫療用途」,受益大眾文化炒作,它們進入時尚圈、電影圈,成為奧斯卡獎意外贏家。當大家好奇紅毯明星穿什麼名牌禮服、戴什麼首飾,也開始想知道:他們用哪一牌的減肥藥?

Ozempic和Mounjaro開展出和過去藥商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它們不再依賴權威醫師和買廣告做宣傳,而是把顧客當作活招牌,成為讓人渴望的奢侈品,甚至比奢侈品還賺!對比奢侈品龍頭LVMH 29倍的本益比,諾和諾德的本益比達49.1,禮來本益比甚至高達129.7。

禮來、諾和諾德成「製藥界輝達」

領先優勢寡占減重市場

對比已被科技大廠、新創塞滿的AI市場,目前減重市場幾乎只由禮來、諾和諾德2個先行者主導。

即便龐大商機已催生從製藥公司到科技新創的大批追隨者,《彭博》估計目前有快100種候選減肥藥物正處於不同的開發階段。 不過《經濟學人》預估,禮來和諾和諾德將壟斷90%以上的減肥藥市場。

禮來、諾和諾德為何能寡占如此龐大的減肥藥市場?他們一飛沖天的關鍵,和輝達的成功軌跡其實相似。

輝達當年在平板電腦崛起的年代堅持研發顯卡技術,苦熬10年等到AI需求爆發,成為晶片市場龍頭。而禮來、諾和諾德則是在全球仍享有經濟增長帶來的健康紅利時,專注於糖尿病藥物的百年藥廠。

即便曾被《經濟學人》稱「乏味」,諾和諾德仍堅持「治癒糖尿病是企業DNA」;即使禮來的營運一度瀕臨墜崖,前執行長John Lechleiter也堅持繼續把資金投入研發。

誰會料到在幾十年後一個糖尿病用藥的「副作用」—— 減重,會成為如此龐大的需求。他們從既有的產品線深入研發,蹲了幾十年默默實驗創新、建立自己的護城河,並在需求爆發後作收紅利。

開發新藥的時程約9年,在黑馬崛起前,兩藥廠還是處於非常有力的領先地位。

核稿編輯:林易萱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