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蔣萬安拍板拆除公館圓環 學者、KOL樂觀其成

民視新聞網

更新於 03月26日09:19 • 發布於 03月26日09:16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台北市長蔣萬安昨(25)日宣布拆除羅斯福路、基隆路口公館圓環,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並將該處改為平面正交路口,盼能大幅降低目前約占30%的側撞交通事故,提升市民行車安全。對此,曾任柯文哲市府前交通局長、現為交通安全促進會理事長的陳學台也表態支持,認為此項改革將更強化交通安全;而臉書粉專「標線改造台灣路」創辦人劉冠頡今(26)日則說,「拆除做完整的規畫,我是支持的!」

公館圓環肇事率高,連7年成為臺北市肇事第一的危險路口;基於民眾生命安全考量,蔣萬安經評估後,25日拍板拆除公館圓環,預估肇事率將下降30%,盼提升市民行車安全,而此政策一出,獲不少學者專家肯定。

快新聞/蔣萬安拍板拆除公館圓環 學者、KOL樂觀其成
蔣萬安在25日市政會議上拍板拆除公館圓環。(資料照/北市府提供)

陳學台表示,過去在柯文哲市府時期,就曾做過公館圓環拆除的相關營估,不過當時認定不可行,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考量保留地下道,不將它封閉、要改為平面,但此舉恐怕會減損公車專用道的效益,因此經評估後,認為效益不高,所以未推動。

第二個無法推行的原因則是,陳學台說,因地底下有一大型自來水幹管,當時詢問相關單位,認為遷移的可行性不高,所以便打消了拆除圓環的方案,沒有再繼續推行。

如今北市府宣布要拆除公館圓環,陳學台表態支持,他說:「我覺得是OK的」,因為公館圓環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車流量則如此高,以致事故率在統計上都是名列前茅。他認為,未來若能改為十字交叉路口,交通上會相對較單純,並減少車道交織情況,「我相信在交通安全上面,應該是會有幫助」。

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也表示,他的看法與蔣萬安相同,也肯定長期未解的拆除公館圓環計畫終於有動靜。林提到,過去公館圓環拆除議題,始終停留在爭論當中,導致交通問題延宕多時,如今北市府終於拍板執行,他十分認同,盼這項方案能順利進行。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羅孝賢指出,過去約15、16年前,拆除公館圓環的議題就已被討論,確實是礙於自來水幹管的關係,再加上該處有基隆路高架橋在上方的緣故,導致樑底淨高不夠,因此無法推行這項政策。但他說,此次自來水幹管問題克服後,未來拆除公館圓環,在交通安全及效率上勢必會有幫助,「我是樂觀其成」。

「標線改造台灣路」臉書粉專昨日發文表示,自台北公館圓環要拆掉改成十字路口的新聞出來,後台就私訊湧來大量訊息詢問相關意見。顯示網友對此議題相當熱議。

「拆除做完整的規畫,我是支持的」,劉冠頡26日受訪說明,在得知北市府決定解決公館圓環問題後,「我就是終於覺得好像要做一個大刀闊斧的改善」,過去長期沒有人敢動。

他說,即便大家都知道那是問題,但要將公館圓環大型改造,這對歷年來的市府來說,「都怕可能碰下去的話是這個大雷,所以寧願就是逃避它,讓之後的人去處理」,因此,他是肯定市府這樣的決策,但也提醒未來不只要讓車流動向更加順暢,大眾運輸與一班車輛的動線、周遭巷弄道路的設計等,市府也都要做全盤性的規畫。

對公館圓環拆除議題,劉冠頡第一時間在粉專上建議,這種超高流量的路口做成十字路口其實會比較適合,如果要用圓環的設計的話半徑要夠大,並且做成渦輪圓環,利用號誌分流,但是市區道路他會傾向把空間留給行人。

他最後提到,目前市府的規劃朝向拆圓環、填平地下道來處理,他就用韓式的公車專用道來設計(藍色標線),可以觀察看看公車左轉的處理方式。整個路口重新整理之後人行空間變得非常的大,偏向生活道路的汀州路直接改成5.5米寬雙向通行,換成紅磚鋪面(荷式處理方式)。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