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3月初宣布加碼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川普盛讚這是將晶片製造業帶回美國的重要一步,但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前執行長季辛格表示,由於台積電的研發工作仍集中在台灣,所以美國若想重回半導體主導地位,必須大幅投入研發。
《金融時報》26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3月初在白宮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設廠,當時白宮稱這筆來自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的投資,是把最先進半導體製程帶回美國本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前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美國不會因為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就重返全球晶片製造業領先地位,因為台積電的研發工作依然集中在台灣。
季辛格於本周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美國沒有掌握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那就不可能在半導體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台積電的所有研發都還是在台灣,他們也沒有宣布要把研發轉移到美國。」不過他也補充,川普當年的關稅威脅,對美國多少還是有些正面影響,因為的確讓像台積電這樣的晶片製造商,更有動機在美國設廠。
台積電則表示,他們計畫在美國的技術開發工作,只會針對現有已量產的製程進行,不會包括核心研發,而這些核心研發仍會繼續留在台灣。季辛格提到,「除非是在美國設計下一代電晶體技術,否則美國就稱不上具有領導地位。」同時,他也表示,雖然美國在尖端晶片製程技術上已經落後,但美國在許多其他尖端技術上仍有全球優勢,而這些技術很可能會決定,未來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主導地位。
報導指出,英特爾10年前敗給台積電、失去晶片製造領先地位,如今是否能為美國重拾榮光,前景未明,川普政府因此寄厚望於台積電。季辛格還在英特爾擔任執行長時,沒能在AI晶片領域追上美國晶片設計大廠輝達(Nvidia),於去年底離開英特爾,本周成為美國加州矽谷創投公司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該公司專精於投資「深度科技」(deep tech),包括量子運算和新一代晶片製程技術。
季辛格於本周表示,需要全新的技術,才能讓AI真正普及,「AI的發展雖然令人興奮,但它的成本實在太高了。要讓AI真正能應用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面向,我們就必須大幅降低AI的推論成本。」
此外,對於中國AI初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以低成本、高效能之姿崛起,是否會對美國企業造成威脅,季辛格對此不以為意,「DeepSeek做得不錯,是很好的工程技術,但那不算是核心創新,也不是什麼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