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台股指數扶搖直上,漲多的電子股在市場居高思危下,資金開始陸續轉進生技族群,搭乘第4季旺季列車。相較過去投資人一窩蜂追逐新藥題材,最後股價一翻兩瞪眼,損失慘重;今年要穩賺生技股,最靠譜的做法,還是以有業績數字、穩定配息的個股為主,搭配趨勢及股價位置,勝算更高。
**
「第4季通常是生技『投資氣氛』的旺季,但對製藥產業來說,淡旺季其實沒那麼明顯!」話才剛說完,美時製藥代理發言人陳荻雅話鋒一轉,「不過,因為今年公司陸續在歐洲上架了3款癌症藥,市占率漸有起色,第4季營收獲利表現,確實有機會優於前3季。」
布局掌握3大原則
日前美時公布第3季財報,受惠多項外銷產品上市,公司營收年增率持續成長,今年前3季每股純益達2.17元,創歷史新高。陳荻雅表示,第4季營收在外銷產品滲透率持續攀升下,應能繳出更好成績,「到年底,還有一款減肥藥計畫將在韓國鋪貨,是接下來營收重要成長動能。」
過去經驗,第4季市場資金多偏好生技醫療個股,主要是國際重量級醫學會議、醫材展陸續登場,相關題材豐富,市場氣氛熱絡;「像12月4日有北美臨床數據發表、12月7日是血癌研討會,都是法人會特別關注的重要醫學會議。」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指出。
而今年還加上資金積極找尋避風港的效應。「大盤呈現驚驚漲格局,尤其科技類股漲幅大,資金開始居高思危;去年生技股沒什麼特別行情,股價基期相對低,但有些個股基本面其實不錯,公司若能繳出漂亮的營收,法人必定會回頭檢視這些標的。」群益中小型股基金經理人吳胤良說。
在內、外投資環境助攻下,生技股可望成為市場接下來的亮點。但如何選股,則是現階段投資人心中最大疑惑,畢竟過去市場資金瘋新藥解盲題材,最後開獎,股價一翻兩瞪眼,對投資人傷害不小。也因此,想要搭乘這波資金順風車,一定要懂得自保,布局生技股最好掌握3大原則。
首先是選公司有實質獲利、甚至穩定配息,若有擴產計畫或已完成擴產,代表目前產能滿載,未來成長動能強。
以高階醫材廠邦特為例,現金股利配發穩定,過去3年配息水準在3至4元,換算殖利率約3%,加上近幾年公司積極耕耘東南亞市場,獲利可望進一步提升。
邦特發言人黃繹中指出,公司在菲律賓擴產部分,已於11月建置完畢,未來新增產能每月產值可達1千萬元。鎖定菲律賓作為擴廠基地原因,除了有效節省供應鏈進口時間、享有一定成本優勢外,最重要是當地政府提高補助措施明確。
黃繹中表示,一般洗腎病人每年洗腎次數約150次,菲律賓政府對洗腎病患補貼次數,從90次提高到120次,由於政策支持,未來產品在當地內銷狀況將相對樂觀,「日前董事會已通過印尼合資案,印尼將是下一個推動布局的地區,當地政府對醫療補貼政策也相當支持。」
他強調,東南亞經濟每年平均以5.5%速度成長,人變有錢,醫療保健相關需求就會提升,這趨勢在東協國家十分明顯,「菲律賓人口數約1.1億人、印尼約2.6億人,越南則有9500萬人,經濟成長及人口紅利二大利多,是公司瞄準東南亞市場的主要原因。」
第二是挑具有以長線趨勢保護短線題材的標的。
「2009年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大流行以來,低頭族成了社會廣泛現象,近十年民眾眼疾因此大增,除了孩童近視年齡層下降外,中老年人眼睛病變問題更是普遍,且使用手機、平板年數越久,對眼睛造成的傷害將加速提升。」宏遠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陳冠升指出。
他分析,以目前台灣眼科市場需求來看,近視率已是全球最高、超過85%,50歲以上老花眼族群占79%,65歲以上白內障患者比例逾6成、黃斑部病變患者則接近四分之一,「以前眼科診所門可羅雀、產能利用率低;現在門庭若市,供不應求。」
眼科市場需求大幅成長,也正吸引法人目光,舉例來說,大學光就瞄準青少年視力矯正塑型鏡片、中老年人使用的多焦鏡片市場,配合眼科門診及相關手術,這幾年業績大幅成長,法人預估2019年每股可賺3.5元。未來一旦中國營運虧損縮小,甚至開始賺錢,公司整體獲利更可望大幅增加。
另外像是奈米醫材,主要產品是人工水晶體及植入系統,其自行研發的人工水晶體相關塗料,因薄且柔軟,具生物相容性、穩定性,進入障礙高。近幾年公司發展自有品牌人工水晶體,以高性價比切入市場,帶動營收持續增溫。法人預估今年全年稅後每股純益為2.65元,明年在預期營收成長3成下,稅後每股純益可望上看3.45元,亦是長線趨勢下可留意的標的。
最後布局生技股優先選擇股價經過修正、且價格合理的標的。
吳胤良指出,像部分獲利穩定、又有配息的醫材廠,合理本益比應與大盤相當,約17、8倍,若是趨勢明確的成長性產業,本益比可比大盤略高,約20倍。「除了不追高外,近期股價有回檔的個股、基期相對較低,或明年營運表現可期待,也能吸引資金進駐。」
他強調,今年生技股投資行情相對熱絡,但仍以個股表現為主,尤其法人會先買有實質繳出營收獲利數字的標的,資金也會進入特定股票,比較難看到「雞犬升天」景象。如果就產業細分,投資的優先順序,建議是醫材、製藥,最後才是新藥。
許志偉則提醒,布局醫材股必須掌握政府是否有補貼措施,目前應留意進場時點,避免在股價過熱時買進;製藥部分則要留意美國大選前,是否有健保相關政策討論,若藥價受攻擊,投資氣氛將相對保守。至於新藥,則要挑選有成功經驗的廠商,實驗設計、挑對樣本可說是最終成敗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