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幼兒「這年紀」還流口水,就要小心了!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更新於 2020年06月16日07:24 • 發布於 2020年06月19日07:24 • 王宏哲

到底多大孩子流口水就可能是警訊了呢?從四個月收涎開始,寶寶的口水就像水龍頭沒關一樣,一天總是要換上好幾條圍兜兜,不過到了一歲以後,水龍頭總算有關小的趨勢。

15個月開始,寶寶就很少在大肢體活動(例如走路、快走)時流口水,但你可能會發現在靜態操作時,例如堆疊積木,寶寶還是會有流口水的情形,而且長牙的期間更會流。

一歲半起,幼兒在操作時就幾乎很少流口水了,不過在吃東西、長牙或玩得太過專心的時候,還是可能會不小心流下口水。到了兩歲,流口水的情形應該就幾乎不會了才是。

 

孩子過了兩歲還很容易流口水?

可能的原因:

1. 長牙,會讓唾液分泌增加

2. 口腔感覺較鈍,所以不容易引發吞嚥反射,假如孩子嘴巴周圍總是濕濕的,那麼他對口水的感覺就會更鈍,也就更不會意識到要去吞口水。

3. 嘴巴老是開開的,因此口水容易流出,且不易引發吞嚥動作。

4. 口腔張力較低或其他生理因素,導致吞嚥口水的效率不佳。

5. 其他因素,例如服用藥物、發展較遲緩……等等。

 

幼兒愛流口水,怎麼辦?

增加口腔感覺的覺察能力

主要是讓孩子快速意識到自己嘴巴周圍是否是濕的。要做到這點,一定要讓孩子的嘴巴周圍平時就是保持乾燥,只要有口水,就提醒孩子或家長幫忙擦乾,乾溼分明,這樣孩子才會在流口水時,立刻察覺異樣,而趕快吞口水。另外口腔按摩,也是有效提升孩子口腔感覺調節能力的方法之一,詳細方法請見「口腔按摩」。

 

增加口腔動作能力,包括舌頭、下顎等,以能有效處理唾液和吞嚥。

從戒掉奶瓶,用吸管杯開始,因為奶嘴所需的口腔力氣不如吸管,尤其如果用吸管喝濃稠的液體,例如自製的水果牛奶,就更需要好的口腔動作能力了。另外可以多吃需要咀嚼的食物,例如果乾、堅果、肉類、多纖維食物等,食物不要剪太碎,這年紀應該已經都吃大人的食物了,頂多剪成方便入口的塊狀。碗裡的食物應該軟硬皆有,孩子需要運用舌頭,將需要再咀嚼的食物送到牙齒去咀嚼。良好的舌頭控制能力,就能減少流口水的情形。

 

幫助孩子隨時保持嘴巴是閉著的

大多數習慣嘴巴微開的孩子,多半是張力較低,因此除了提醒孩子嘴巴要閉起來外,可以多玩強化嘴巴附近肌肉的遊戲,例如練習噘嘴親親的動作,並發出kiss的聲音。另外在天氣身體狀況允許的狀況下,喝一些冰的或酸的食物,例如檸檬冰、少糖的葡萄乾、蔓越莓乾……等,想到這有沒有覺得嘴巴突然揪了一下,這就有助於增加口腔張力。

 

讓孩子清楚了解「濕」和「乾」的概念

這是利用認知能力,更加強孩子對於嘴巴周圍保持乾燥的意識,另外,也該開始教導孩子,大家都不喜歡碰到別人的口水,這不衛生,常流口水也會有味道,小朋友會不喜歡一起玩的,讓孩子對自己的口腔控制隨時保持警惕。
有些學齡前的孩子,可能太專心時或多或少偶而會不小心滴下口水,雖然這都是正常,但如果一天總是能失誤個三、五次以上,那麼就建議家長還是該提醒孩子注意,並嘗試調整孩子的食物,滴口水真的不是大問題,但如果影響人際社交,可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成為王宏哲教養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