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矽谷的科技公司按照名氣、規模來劃分,市值超過兆元、員工數逾百萬的亞馬遜,無疑是站在金字塔的尖端。
但若讓一位程式設計師按照入職意願將科技企業進行排序,亞馬遜肯定會在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五大科技股之中墊底。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排名可能還不如IBM、英特爾、甲骨文這些知名「養老院」。
近幾年來,亞馬遜入職門檻低、名額多的傳聞早已是眾所皆知,具備一些經驗的工程師甚至將其視為最後的選擇。「 先去亞馬遜待兩年再跳槽吧! 」,似乎變成工程師之間彼此安慰的一種流行語。
對於矽谷的上班族來說,公司的名氣並不是選擇的唯一標準,薪酬福利、晉升管道、公司文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才是左右他們的重要因素。顯然地,亞馬遜這些年並沒有擄獲勞工們的心。
時薪「感人」,福利卻只有「香蕉」
從基礎工資的角度來看,亞馬遜在眾多科技企業裡並不算低,甚至是第一檔次的。但是,當你把工作時間、公司福利也考慮進去的話,實際拿到的時薪就會下跌好幾個水平。
在「955工作制」盛行的矽谷,亞馬遜應該是最支持「996是福報」的公司之一。加班成為常態、許多員工都要隨時待命,沒有及時回覆郵件、電話還會被追問,而大半夜守著電腦on call,也是許多亞馬遜工程師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眾多科技巨頭中,較為出名的加班大廠就是亞馬遜和Facebook,但Facebook雖然經常加班,在薪資方面也絕不吝嗇。而亞馬遜呢?基本上是拿著平均薪資,卻做著別家公司兩倍的工作。
先不指望像Google為員工配備的健身房、洗衣房、遊戲室等高級福利,就連一間普通的餐廳,也是查無此處。每當Linkedin、Google的員工開始糾結今天中午要去哪間餐廳吃飯時,許多亞馬遜員工已經穿上外套出去覓食了。
除了午餐之外,日間休息的飲料、零食也都沒有。綜觀公司上下,只有一樣東西絕對充足,那就是「香蕉」。貝佐斯在2015年提出了一個名為「 社區香蕉攤 」的倡議,在西雅圖設立香蕉攤並免費向民眾發放香蕉,用以鼓勵健康飲食。從此之後,亞馬遜公司裡的香蕉也開始向員工無限量供應。
如今,別家科技公司的休息區盡是各種水果飲料和零食,而到了亞馬遜,就變成一杯咖啡和一堆香蕉。員工們甚至開玩笑說,亞馬遜可能覺得員工們都是小小兵(Minions),願意為了香蕉付出一切。
招聘新人是為了開除員工?
而這些年,除了讓人印象深刻的香蕉之外,還有一個詞彙與亞馬遜緊密相連—— 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也稱作績效改善計劃 。不過,與其說是改善計劃,倒不如稱它為裁員直達車。一旦員工被PIP了,便意味著已站在裁員邊緣。
為了讓績效改善計劃更科學、更人性化,亞馬遜還為它設計出一套完善的制度:工作評價墊底的人會先進入篩選名單中,接著主管會安排一些任務作為最後的考核,通過者便能逃過一劫,未通過者不是自行離職,就是進入PIP等待裁員指示。
對許多工程師來說,PIP就是一場噩夢,它意味著你在這幾個月內都不能升職、加薪、換組別,記錄還會一直留存在公司的檔案裡,像是貼上一個劣等標籤。
而亞馬遜的可怕之處在於,其PIP的頻率、比例特別高,而被PIP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像是技術不好、缺乏溝通能力,或是與主管不合拍。
曾經有平台做過一項統計, 亞馬遜的員工PIP比例約為10%,其他科技公司僅僅在0.5%–3%之間 。而不同於亞馬遜PIP幾乎等於裁員,如Google、蘋果等企業,即便員工被PIP了,也只有極小的機率會被開除。
從招聘規模和速度來看,在眾多科技公司中,亞馬遜可謂是最大、最快的,在疫情期間,亞馬遜的總員工人數首次突破了百萬,成為全美僅次於沃爾瑪的第二大雇主。但近日, 亞馬遜卻被爆出招聘新人其實是為了完成每年規定的裁員目標 。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亞馬遜的幾位項目經理向其披露,公司每年會向部門下達裁員指標,而為了能完成這項目標,經理們不得不快速招聘新人,儘管在一開始他們就知道雇用的人很快會被裁員。
雖然亞馬遜官方表示不存在「 hire to fire 」這一說法,但也承認了末位淘汰制的存在。根據內部文件顯示,包含新任執行長安迪.賈西(Andy Jassy)在內的高層都非常關注員工的流動性。賈西先前在AWS時,曾明確提出要保持員工每年6%的換血率,若當年的任務未完成,隔年還得補足差額。
面對殘酷的淘汰制度,無疑地為員工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先前就有一名華裔員工,入職三個月就被經理放進PIP,多次申訴未果而選擇跳樓自殺。在美國匿名的職場交流論壇Blind上,也曾有被PIP的員工表示,自己因為壓力太大而住進了精神療養院,並揚言要報復自己的團隊和亞馬遜HR。
先前在亞馬遜工作的Aron說,他曾經也被PIP過,那段噩夢般的時間簡直不堪回首。經理一下當著面表揚他,一下又在評價中打了NI(需要提升),且在郵件、會議中列舉他的種種不足,例如不夠主動、不夠有好奇心等等,讓他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而像他這樣的例子,在亞馬遜裡也絕非少數。
「遇到好的Manager是運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Aron最後離開亞馬遜、去了Lyft,他表示離職的那一刻像是一種解脫,連空氣都變得香甜。
員工的夢魘:14條「軍規」
實際上,無論是冷酷的加班制度、節儉的公司福利,亦或是在PIP制度下強調的競爭、努力,其背後都與亞馬遜所奉行的 14條領導力準則(14 Leadership principles) 有很大的關聯。
「14條領導力準則」的每一條皆由創辦人貝佐斯親自寫下,被認為是打造亞馬遜商業帝國的基石,貫穿亞馬遜經營及管理的各個層面。而在矽谷的求職圈裡,14條領導力準則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面試必考。
在「刷題」文化盛行的矽谷,科技公司的面試一般都會有測驗,答對這些考古題就能順利上岸。但亞馬遜卻不一樣,除了測驗之外,通常都會加入另一個重頭戲—— Behavior Question(簡稱BQ) 。
所謂的BQ, 是指面試官會針對求職者過去的經歷,要求他講一個自己的故事、或處理某類問題的思路來體現個人價值,透過求職者的回答來判斷這個人是否符合14條領導力準則的要點 。
亞馬遜的現場面試通常共有4輪,而每一輪基本有超三分之一的時間是關於BQ的問題。數位面試官輪番上陣,對求職者的想法、動機刨根究底,經常讓不善言辭的工程師們手足無措。
然而,好不容易通過面試、入職之後,也不能就此掉以輕心,這14條「軍規」將是難以逃離的魔咒。
在入職培訓中,每一位新進員工都會逐條學習領導力準則,且會在培訓後進行考核測試。在日後的工作之中,主管也會基於這14條準則對員工進行考核評分,即便程式寫得再好,也有可能因為領導力不足而被放入PIP候選名單。
此外,這14條準則更是貫徹在公司的營運管理之中。例如,有亞馬遜的員工表示,每當想購買一個產品或使用新的辦公用品時,他立刻會收到一封郵件,上面寫著「節儉(Frugality)是亞馬遜的準則之一,在下單前,請認真思考你是否真的需要它。」
儘管如此,亞馬遜如今能成長為一個偉大的企業,或許正是因為和這種「狼性」文化密不可分,它在略顯殘酷的同時,也的確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對許多求職者來說,亞馬遜至今仍是一個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科技巨輪。
本文授權轉載自:品玩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留言 2
Shaw
別笑人家了
台灣也不少企業這樣做
香蕉福利
廚餘待遇
2021年05月26日09:50
彭博
台灣呢?比亞馬遜薪資,可憐台灣人
2021年05月26日10:5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