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間嘉義小蔬果行轉型為全台第二大本土漢堡品牌,老闆陳永中不只對漢堡有近乎完美主義的堅持,對挑水果也很有自己的標準。
2007年,30歲的陳永中剛從軍人退役,心中已有創業夢,退伍金加儲蓄約100萬元,他和太太商量後,決定開蔬果行,取名「鮮青活綠」。
為了說服反對的父母,「我還做簡報,放投影片向爸媽報告水果行是什麼形式,因為我寶貝(太太)就是營養師,除了水果,也用蔬果做果汁、三明治和漢堡等輕食。」
他將蔬果行開在有嘉義小天母之稱的東洋社區,看中該區消費水平,綠白色系的裝潢彷彿餐廳,裡頭蔬果排列整齊,他笑了下自己的傻勁:「鳳梨1斤賣20元,其實不貴,但氛圍真的跳太遠,大家覺得很貴,台灣人買水果要摸,我們排太整齊,大家很怕拿1顆全部掉下來,又增加距離感。」
水果耗損率高,開店半年幾乎都賠錢,陳永中的爸媽常來幫忙洗碗,他才將瀕臨倒閉的蔬果行轉型為漢堡店,因為餐飲業績比水果高,其中又以夾有大量蔬菜、1顆95元的漢堡銷量最好。
創業第1年,陳永中每天早上到果菜批發市場親自採買,他透露挑選水果的撇步,「水果好壞跟種的人很有關係,果菜市場某幾個攤位的水果就特別好,原因是他的篩選過。」
他舉例,當時某攤老闆賣的鳳梨永遠都已切除鳳梨頭,「那鳳梨真的很好吃,農民怕你拿了頭去種出來,所以要買他的,只能無頭。」後來他雖轉型賣漢堡,挑選水果的技巧卻是一生受用。
【本土速食F4之2】穿短褲就享優惠 只因老闆曾是軍人最討厭束縛
【本土速食F4之3】他賠錢還開分店 卻讓險倒閉蔬果行轉型人氣漢堡店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