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3年進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2022最新結果公布,台灣學生數學素養排名位居全球第三,閱讀、科學素養排名也都較2018年進步,而台灣更被評選為具有「韌性」的教育體系。
PISA主要評估不同國家15歲在學的學生數學、閱讀及科學的素養,以及應對社會變動的能力。
這次調查原定於2021年進行,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而延後一年,共有81個國家、約 69 萬名學生參與,參與人數為歷屆最多。台灣自2006年開始,今年是第6度參與,共有182所學校、約6000名學生完成測驗。
數學素養表現優異,閱讀及科學表現亮眼
這次調查以數學為主測科目,閱讀、科學為輔測領域。
就全球排名來看,台灣數學、閱讀、科學素養均較2018年進步:數學表現平均547分,排名第3名(2018年排名第5);閱讀素養平均515分,排名第5(2018 年排名第17名),進步明顯;科學素養平均37分,排名第4(2018年排名第10)。
在數學素養部分,台灣平均分數為547分,相較於2018年,分數進步了16分,也比OECD平均的472分高出許多。
PISA依據分數將學生表現由高至低分,分為9個水準,把「水準5以上」及「未達水準2」的學生,分別定義為高表現及低表現的學生。
和2018年相比,台灣數學高表現學生從23.2%提升至31.7%,高表現學生比例僅次於新加坡的41%,排名世界第2。
其中,台灣低表現學生占了14.6%,根據OECD,數學素養低表現學生比例不超過15%,代表該國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普遍達到基礎水準,在這次的評比中,只有台灣與日本、愛沙尼亞、香港、澳門和新加坡,達到這項門檻。
至於輔測項目方面,台灣學生閱讀素養平均為515分,比2018年提升了12分;科學素養平均為537分,比前一次大幅提升21分,更是自2006年參與評比以來的最佳。無論閱讀或科學領域,台灣學生也都高於OECD的平均表現。
「這次評比是數位化後表現最佳,」計畫主持人、台師大終生榮譽國家講座教授蔡今中分析,受疫情影響,大量導入數位學習,學生更熟悉電腦化介面的評量形式,使得測驗結果可以更如實地反映學生表現,加上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也促進學生對PISA素養評量題型熟悉程度。
然而這次數學題型情境複雜度提升,要求學生運用數位工具進行操作、探索、實驗,組織資訊之後才能形成答案,台灣學生接觸這類題目機會較少,建議未來應該更靈活應用數位工具,協助學生強化探究與實作能力。
在疫情中逆勢前進,教育體系具備韌性
PISA是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生學習評價項目之一,也是各國制訂、調整教育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受到COVID-19疫情對全球教育體系造成的巨大衝擊,OECD國家的數學、閱讀及科學平均分數皆下降,是歷年來的最低表現。
其中,在參與PISA 2022的81個國家中,只有台灣,與日本、韓國、立陶宛,主測的數學表現、數學教育機會均等程度和幸福感等三項,都與OECD平均值相當或更高,且從2018到2022年都呈持平或進步,因此被評為「具有韌性」的教育體系。
「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受到疫情衝擊較小,停課時間相對短,」蔡今中分析,台灣多年來積極投入數位學習開發應用,使得在停課期間,老師能快速反應導入數位學習,學生則展現出新課綱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加上家長大力協助,種種因素匯集成「停課不停學」的成果。
偏鄉大幅進步,教育機會均等有所改善
PISA調查也關注教育機會均等,根據PISA 2022,台灣社經地位對學生數學表現的影響逐漸縮小,台灣數學教育均等程度,從十前年低於OECD平均,進步到與OECD平均值相當。
在高中優質化/均質化下,台灣高中校際變異比例也下降,顯示出學校間差異呈現縮小趨勢;在性別差異方面,台灣學生的數學素養,男女表現差異也小於OECD平均水準。
而台灣即使在社經地位指數最為弱勢的學生,數學素養表現仍然優異,相當於OECD國家平均水準。
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台灣教育機會的均等朝向正面改善。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台灣三項學科素養,偏鄉有大幅進步,「在閱讀、科學進步量最大的都是落在偏鄉地區,超過都會地區,」蔡今中談到,「可以看到在台灣在偏鄉教育的努力看到成效。」
但以數學來看,偏鄉仍與都會差距達54分,閱讀、科學也都超過40分。
根據OECD報告指出,如果學生平均在學校使用數位載具1小時在學習上,比不使用數位載具學習的學生,分數可以高出14分,因此,蔡今中認為,未來如果能導入數位學習,將可望更有效地降低城鄉落差。
照片:教育部提供
留言 1
TUNG
大選倒數!!籲選民冷靜!唯一選擇柯??多元社會裡傾聽不同聲音才是民主價值,相信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聽聽隱居中流氓教授專訪怎麼說?分享一下 https://youtu.be/xYL4AxC41nY?si=wtdq9RK0hZ3WvAVI
01月08日00:2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