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成為全民運動,背後關鍵因素,竟和薪資結構有關?
先來看幾個數據: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統計,去年台灣人的平均年薪總額為六十九萬四千元,但不包含獎金的固定年薪只有只有五十八萬三千元,換算成月薪,只有不到四萬九千元。
依聯徵中心資料,去年全年國人平均背的房貸金額為七百八十五萬元,若以二.二%的房貸利率、期限三十年計算,等於每月要償還約四萬元的本金加利息。
每月的固定薪資扣掉房貸本息,已經所剩無幾,還要負擔日常開銷、學費、車貸等開支,根本撐不到發放年終之日。
再加上,近年來物價高漲,尤其調漲電價後,新一波通膨蠢蠢欲動,且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最高只有一.七%左右,如果不靠月配息產品幫自己加薪,生活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因此,ETF會在台灣捲起千層浪,令外資瞠目結舌,真正的癥結,不只是台灣人對ETF有多著迷,而是「月月配」這三個字。換言之,當每個人的全年總薪資裡,固定薪資只占八五%,這時,月月配的ETF,就成為扛不住生活壓力的市井小民,賴以為生的命脈。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王群孝表示,相較外商,台灣本土企業的固定薪資較少,變動薪資較多,這樣獨特的薪資結構,再搭配統一台灣高息動能(○○九三九)ETF、元大臺灣價值高息(○○九四○)ETF主打月月配、高配息、低價入手等訴求,就完全打中台灣人的痛點。
預計今年四月發行的主動型基金及ETF,幾乎都是月配息。可以說,月配息將是台灣最主流的金融產品;沒有月配息機制的產品,就難以獲得青睞。
游資氾濫,也是ETF被追捧的主因之一。
二○二○年起,受惠出口暢旺,台灣本、外幣存款暴增,這些游資起初湧入不動產,但隨政府加強打房力道,逐漸轉進股市。
一名大型投顧公司的高層觀察到,很多從房市撤離的,多為年紀稍大,而且對台股不熟悉的有錢人。於是,具有分散個股風險的ETF,遂成為他們追逐的標的。
在內外因素的交互影響下,ETF大行其道,但也引發主管機關的擔憂。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表示,擔心投資ETF成全民運動,會有「羊群效應」,就是投資人有樣學樣,看到別人買什麼就跟進。
同時,金管會也在強化ETF的監理,例如強化資訊揭露,禁止投信公司花錢找網紅宣傳ETF,卻沒有向投資人揭露;甚至還有呼聲,要對ETF募集金額設立一個上限。
但,假設限制了ETF的發展,難道台灣人不會再去尋找其他能提供月配息的替代商品?
中國信託臺灣優選成長高股息ETF基金經理人張圭慧指出,在ETF市場,確實有羊群效應的現象,但大體來說,投資人是理性的,他們很清楚知道,什麼樣的產品是符合當前所需。
她表示,月配息的最大好處,「就是金流的matching (匹配)。」民眾每個月要繳房貸、房租,還要幫小孩繳補習費,這些龐大的支出,需要一個每月固定收息的產品來打理,從顧客需求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產品正是民眾所需要的。
當然,月配息的產品,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比如立志要存退休金的壯年,他需要的是二十年後市值成長最多的ETF,而不是每月領到最多利息的產品。過於盲目追月配息ETF,會忽略了理財的目的,是要和人生的規畫契合。
但無論如何,月配息反映的,是台灣人每月入不敷出的社會現象。而且,台灣各行業的薪資水準,差異非常巨大,半導體業的薪資、獎金高,生活無虞,但服務業的薪資低落,光靠每個月三、四萬元的固定薪資,根本難以存活。
去年考量通膨後的實質總薪資,為七年來首見負成長,減幅一.○四%更創十一年來最大衰退幅度。今年在電價上漲的壓力下,實質薪資恐繼續倒退。民眾生活「壓力山大」,對月配息產品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留言 6
高聖裕
通膨不是只有台灣,戰爭,原物料都助長通膨,只怕最後募集的這些成為股市最後的接盤手。
03月28日08:45
Mark Huang
土立 土及 卒隹 言志
03月28日07:37
Chuan
許多人以為是執政黨每年都在調薪
實際上是影響加倍速度的通膨
03月28日06:36
Tim
這也能扯,沒錢的人有錢買這些東西嗎
03月28日22:39
黃小新
洗咧公三小
03月28日22:2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