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疫情後「訂閱制、外帶自取」不減反增!foodpanda以3面向分析台灣經濟模式

食力 foodNEXT

發布於 2022年03月22日16:00 • 食力FoodNEXT
foodpanda公佈「疫後關鍵報告」,針對消費習慣轉變、店家營運模式、外送產業發展等3大面向進行剖析。(圖片來源:foodpanda提供)

整理=編輯部

全台最大即時外送平台foodpanda於2022年3月22公佈「疫後關鍵報告」,針對「消費習慣轉變」、「店家營運模式」、「外送產業發展」等3大面向進行剖析。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趨緩後外送需求並未隨著店家開放內用而降低。如今外送平台成為左右產業轉型的重要關鍵,有哪些「疫」後的新經濟模式值得關注呢?

趨勢1:健康意識抬頭促使購餐多元化

「食」在健康!健康餐訂單成長近3成:

因應防疫規範加上戴口罩運動不適,讓過往定期運動或上健身房的消費者被迫改變習慣,改為飲食控制或「宅」家自煮來維持體態。解封後「健康餐點」的訂單量相較於疫情期間成長逾3成,深受消費者青睞,商機無限,進而吸引更多店家加入販售健康餐點的行列,與疫情前相比,上架外送平台的店家數量成長逾4成。

foodpanda發現,解封後「健康餐點」的訂單量相較於疫情期間成長近3成,上架外送平台的店家數量與疫情前相比更成長近4成。(圖片來源:foodpanda提供)

生鮮雜貨、冷凍食材夯,三級警戒期間成長超過6成:

從近一年的資料發現,去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消費者為避免接觸、減少外出,轉而透過外送解決日常採購需求。此一消費習慣的轉變,使生鮮雜貨訂單相比疫情前,在三級警戒期間成長超過6成。即使疫情趨緩,消費者仍然使用外送平台購買生鮮雜貨。解封後生鮮雜貨訂單與疫情前相比仍有近5成的成長幅度,可見消費者已相當習慣透過外送,來補充各式日常用品。

其中,「冷凍食品類」的銷量為疫情前的3倍以上,居生鮮雜貨業績冠軍,包含湯底、肉品、冷凍水餃等品項銷量都有驚人銷售。因無法得知疫情何時結束的不確定性,以及許多企業仍因疫情採行居家遠端工作,使消費者傾向選擇能夠久藏且方便烹調的冷凍食品,做好居家囤貨、長期抗疫的準備。

消費者活用平台優惠,訂閱制、外帶自取呈倍數成長:

foodpanda於2021年推出pandapro訂閱制服務後,訂閱戶持續成長且反饋佳。pandapro為訂閱用戶提供無限次滿額「免外送費」優惠,為外送的重度使用者大幅節省開銷。數據顯示,pandapro的訂閱人數於疫情期間有2倍以上成長。

此外,即使疫情解封開放內用,「外帶自取」訂單仍成長2倍以上,由此可見,「宅」家用餐成消費者的疫後新習慣,消費者喜愛利用平台的外帶自取服務,將餐點帶回家安心享用。

生鮮雜貨外送需求不減,pandapro訂閱人數於疫情期間有超過2倍以上成長,透過foodpanda即時且多元性的服務補足各式日常用品。(圖片來源:foodpanda提供)

趨勢2:雲端餐廳助店家在疫情間節省成本

疫後餐飲新出路,雲端餐廳數量成長近8成:

雖然疫情後消費者減少餐廳的內用頻率,但有不少店家快速應變,開創「雲端廚房」新型態營運模式,以減少內用所需的場地、設備與外場人力成本,專注於服務外送及外帶消費者。

foodpanda發現,疫情後平台上以雲端餐廳形式開業的店家數量成長近8成,包含瓦城集團、Just Kitchen等許多知名餐飲品牌都加入「雲端戰場」。不僅提供消費者更多元化的用餐選擇,更顛覆過往「餐廳=開立店面」的傳統思維。

火鍋、燒烤、飯店推出外帶餐點、個人餐盒:

因疫情無法內用,導致原本未發展外送服務或加入外送平台的店家,紛紛與foodpanda展開合作。從數據中發現,有高達9成的店家在疫情期間加入foodpanda後,成為長期且固定的合作夥伴。

一般而言,店家多以市中心或人潮聚集處為開店首選。但外送服務的加乘效果,使店家選址更為彈性,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店面金三角,可轉向選擇城市蛋白區以降低店租成本。

而餐點種類也隨著外送需求發展出新形態,過往無法外送、外帶的餐廳或餐酒館亦紛紛推出外帶餐盒或個人化餐點,包含燒烤店或高級飯店推出精緻便當,質感火鍋店亦推出個人鍋物選擇等,滿足消費者在家也想吃燒烤或火鍋的需求。

外送服務挑戰餐廳營運模式,foodpanda滿足消費者在家也想嘗試不同特色的料理需求。(圖片來源:foodpanda提供)

趨勢3、產品與服務一次到位的整合式外送平台

疫情讓消費者更加依賴外送服務,因此foodpanda積極拓展合作商家的多元性,以「只要消費者需要,foodpanda就能買得到」為終極目標。foodpanda不只擴展了可消費廣度,也積極打入婆媽市場。foodpanda於2021年啟動台北市傳統市場外送服務,與多間傳統市場合作外送各式生鮮食材,不僅協助傳統市場老店度過疫情,也成功跨足婆媽經濟,讓這群過去習慣自己出門,不曾使用過外送平台的消費者,也能夠透過foodpanda「迺菜市」。

另一方面, foodpanda也為傳統市場店家開拓不同以往的消費族群,許多無法親自到市場採買的學生與上班族,現在也能透過foodpanda選購傳統市場中的生鮮蔬果與食材。

foodpanda觀察近一年訂單數據發現,文具用品、寵物用品、保健營養品等類別均翻倍成長,而3C產品類訂單近一年更成長超過3倍以上。(圖片來源:foodpanda提供)

疫後關鍵報告,消費者、業者與平台的改變

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意識更高,建構起「安全庫存」的新消費習慣。消費者不僅會預先採購常用食材及生活用品「囤貨」,以備不時之需,且高度依賴外送平台,從美食到日用品都叫外送。

同時,餐飲業經營策略也因疫情做出大幅調整,加入外送服務後,不只銷售型態更彈性,還發展出能因應疫情變化而調整的新模式。最後,外送平台在數位轉型、疫情催化的情況下,則朝向優化訂餐體驗、強化提供給訂閱制用戶的優惠服務,將內容往更多元化發展。

審稿編輯:陳怡岑

延伸閱讀
熊貓基地要來了!foodpanda砸6億打造研發中心、擴編百名科技人才
foodpanda攜手美廉社打造「數位柑仔店」!從下單到收貨最快19分鐘
foodpanda首批36家「環境友善店家」出爐!經由環保團體RE-THINK 9項指標篩選,再挑戰外送與環保共生性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