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媒體素養基地學校》北成國小教孩子用8招辨別假訊息、瞭解網路生態、學習影像創作,在生活情境中培養思辨力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2年03月21日01:49 •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北成國小是全台五所媒體素養基地學校中唯一的小學,校長劉珀伶分享,其實該校關注媒體素養的歷史挺悠久的,在2004年時,就成立了媒體視訊中心,並開始成立小記者社團,培養孩子報導、拍片的能力,拍攝關於家鄉的紀錄片。

有意思的是,北成是傳統大校,最多曾有70幾個班,過往要集結全校師生,並非易事;在有了攝影棚之後,開朝會、頒獎等等,都透過電視轉播,「透過螢幕參與全校大事」,成了北成孩子們特有的共同經驗。

因應新課綱上路,北成將「媒體課程」納入校訂課程,在高年級進行。劉珀伶指出,課程共分為「媒體素養」、「電影賞析」、「媒體創製」三大類,而媒體的定義也更為寬廣,舉凡在網路上能接觸到的,都納入其中,希望更貼近孩子的生活。

 

透過課程,增強孩子對資訊的選擇力跟判斷力

媒體素養的一大重點,就是要教孩子辨識假訊息或假新聞。媒體課的授課教師李易倫直言,現在的孩子普遍都常上網,接觸到的資訊量非常大,但孩子對資訊的選擇力跟判斷力都有些不足,希望能透過課程來補強。

在課程中,老師會先分享過往一些假訊息的案例,例如2018年的衛生紙之亂,其實是業者為了行銷,散播衛生紙將漲價的謠言;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坊間盛傳衛生紙跟口罩的原料相同,衛生紙因此會漲價,也是一種假消息。

除了生活類,還有很多政治類、名人類的假訊息。另一位任課教師顏廷伍則教孩子,假訊息其實「歷史悠久」,古代的「指鹿為馬」、「特洛伊戰爭」等等,都算假訊息,還引發社會層面的威脅,影響力不可小覷。

 

用八步驟辨識假訊息,避免收到就立刻轉傳

北成教導孩子,收到訊息時,可以依循以下八步驟:

步驟一:先想一想,別急著轉傳,除了想想看來源,也看看是來自哪個網站。
步驟二:閱讀內文,畢竟標題通常都較為誇大。
步驟三:確認發佈者,看看是否可靠。
步驟四:看看這個資訊有沒有更多的佐證。
步驟五:檢查日期與地點。
步驟六:想想看「這是個玩笑嗎?」
步驟七:想想看「我帶著偏見嗎?」
步驟八:請教專家、或上網查核。

 

學生回家還教長輩:網路上的圖片、影片都可能造假

北成的家長張小姐回想,她兩位孩子都上過媒體課,有一天,家中的阿祖剛學會用智慧型手機,興沖沖的拿網路上的特殊植物圖片給孩子看;結果,孩子看了看之後,覺得怪怪的,便告訴阿祖「這可能是假的」,還跟阿祖分享「網路上的圖片、影片,都有可能造假,現在修圖、改影片的技術都很厲害。」

李易倫強調,當孩子學會了查證與思辯媒體的知識和技巧後,就較能善選資訊,保持個人的「資訊健康」,避免受到資訊環境的污染。劉珀伶則說,疫情期間,假消息滿天飛,授課團隊也立刻將如何辨別疫情訊息真偽納入教學內容。

如何辨別內容農場、網紅的發文其實可能有業配、認識手遊廠商的行銷手法等等,也都陸續納入媒體課中,老師們還開始教孩子如何避免網路霸凌,劉珀伶強調,現在很多孩子會玩社群媒體,課程內容也得與時俱進,貼近孩子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孩子更有感,學了也很有幫助。

 

(媒體課的小組討論)

 

練習賞析好電影,理解運用媒體中的好內容

媒體內容有好、有壞,教了孩子怎麼「避凶」,當然也要教如何「趨吉」。劉珀伶說,北成媒體課的另一重點「電影賞析」,希望藉由觀看影片、映前導讀與映後討論,讓孩子從電影中豐富涵養、拓展生活經驗,並內化為自己的品格素養。

比方說,最近就讓孩子看了《逐夢上學路》,記錄摩洛哥、肯亞、印度、阿根廷這四個國家中,偏鄉孩子的上學路程,有的孩子上學要翻山越嶺、走20多小時,有的孩子上學路上最怕碰到象群、因為可能會被大象踩踏,也有孩子因為小兒麻痺,得坐輪椅才能上學。

李易倫說,因為「上學」是每個孩子都有的生活經驗,大家看了影片之後都很有感,除了會反思自身之外,也有孩子發起了募物資、募零錢捐到世界展望會的活動。

 

拍攝畢業製作,用鏡頭關懷周遭的人事物

媒體課最後一大環節「媒體創製」,希望提供孩子運用媒體的能力,從腳本構思到拍攝剪輯,讓孩子親手完成畢業製作,拍攝一部家鄉紀錄片,從中學習到團隊組織、解決問題、合作溝通與關懷家鄉。

優秀的作品,學校也會陪孩子參加畢業影展、影片競賽等相關大型活動,讓孩子擁有一個肯定自己、找到成就的舞台。

比方說,李易倫指導的學生作品《田.滿》,聚焦在宜蘭農地漸漸蓋滿了房子的議題,花了九個月、操作逾百次空拍機才完成,最後得了紀錄片獎,也被康軒的教材選用,還有一位學生因為拍出了興趣,立志要讀大傳系或廣電系;顏廷伍指導製作的《既視 澳花紀事》關注環保議題,也曾獲獎。

劉珀伶說,這堂媒體課,不僅希望透過課程培養孩子的思辨力,更希望孩子們出了校園,也能如一顆種籽般去影響其他人;而北成身為媒體素養基地學校,這些年來建置的課程模組,也會推廣到其他學校,希望讓更多孩子學會這個重要能力。

 

(社區踏查記錄片的拍攝)

照片提供:北成國小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