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穴位按摩+湯藥 改善妊娠嘔吐

中華日報

更新於 03月21日12:40 • 發布於 03月21日12:40
中藥加穴位按摩可治療妊娠嘔吐,飲食要避開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更有助預防。(奇美醫院提供)
中藥加穴位按摩可治療妊娠嘔吐,飲食要避開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更有助預防。(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妊娠嘔吐是許多孕婦在懷孕初期常見的不適症狀之一,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鍾晨光說,中藥加穴位按摩,配合調整飲食避開油膩、辛辣、過甜或採取少量多餐,減少胃部刺激,能有效改善妊娠嘔吐。

鍾晨光指出,妊娠嘔吐多發生於第一孕期,大約懷孕的前3-4個月之間。

據統計,約50-80%的孕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與嘔吐,雖然多數情況下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嚴重時可能影響孕婦的日常生活,甚至導致體重減輕及營養不良。

嘔吐症狀在懷孕14週後,約有5成的婦女會逐漸緩解;懷孕22週後,約有9成的婦女才完全緩解;有15%的婦女則持續至生產前仍有症狀。目前對於孕吐的造成機制不明,推測與內分泌系統中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濃度升高所致。

在懷孕期間,此激素會刺激卵巢大量分泌黃體素以穩定子宮,減少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同時也會影響腸胃道平滑肌的蠕動,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反胃、嘔酸水等現象。

他說,中醫古時稱懷孕期間的嘔吐症狀為「妊娠惡阻」,也稱「子病」、「病兒」、「阻病」等,並認為妊娠惡阻與腎(衝任)、肝以及胃相關,包括隋《諸病源候論》、明《校注婦人良方》、清《女科經論》皆有詳載。

根據中醫理論,懷孕後胎氣上升因而影響胃氣的正常運行是導致惡心嘔吐的主要原因,可分為「脾胃虛弱」、「胃熱上逆」、「肝氣犯胃」及「氣血失調」等證型。治療上透過「和胃降逆、健脾養胃、舒肝理氣」原則,改善孕期嘔吐不適等問題

鍾晨光說,治療妊娠嘔吐常見的方劑包括橘皮竹茹湯、半夏瀉心湯、香砂六君子湯等;透過內關穴、足三里穴等心包經或胃經的穴位按壓,亦有助腸胃道恢復正常運作並具有止嘔效果;飲食避開油膩、辛辣、過甜食物,減少胃刺激。此外,保持心情愉快,適當休息,避免壓力過大等,皆有助預防妊娠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