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台大醫院研究揭示B、C型肝炎與代謝異常關聯 影響死亡風險與肝癌機率

信傳媒

更新於 02月12日06:51 • 發布於 02月12日05:34 • 胡晴美
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及罹癌機率高,臺大醫院治療預防新研究,榮登頂尖國際期刊。(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及罹癌機率高,臺大醫院治療預防新研究,榮登頂尖國際期刊。(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台灣肝病盛行,B、C型肝炎是主要成因,並與代謝異常密切相關。台大醫院肝炎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B型肝炎患者若合併代謝症候群,死亡風險將大幅提升;而C型肝炎患者即使成功治癒,若仍伴隨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罹患肝細胞癌的風險依然顯著增加。這些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引發全球關注。

B型肝炎合併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增兩倍

台大醫院針對逾萬名B型肝炎患者進行長達15年的追蹤分析,發現若患者合併糖尿病、高血壓或肥胖等代謝異常,不僅死亡率顯著增加,且合併的異常越多,死亡風險越高。研究顯示,若患者同時患有三種以上代謝疾病,死亡風險更是增加兩倍以上。

此外,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對B肝患者的影響尤為嚴重。若糖化血色素(HbA1c)超過8.0%,其肝病死亡風險為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四倍。因此,專家呼籲B肝患者除了定期回診檢查肝功能與肝臟超音波,亦應密切監測血糖、血壓與體重,及早控制代謝異常,降低死亡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也發現,B肝患者若僅有單純脂肪肝,未合併其他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反而下降五成。研究團隊推測,脂肪肝可能透過某種機制減少B肝病毒量,進而降低肝癌與肝硬化風險。然而,若脂肪肝患者同時具有糖尿病或肥胖等代謝異常,死亡率則會再次升高。

C型肝炎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肝癌風險顯著提升

C型肝炎感染是肝硬化與肝癌的主要風險因子,全球盛行率約0.6%。台大醫院研究發現,即使患者透過直接抗病毒藥物成功清除C型肝炎,若仍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其罹患肝癌的風險依然較高。

研究團隊針對2014年至2023年間的1598名C肝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發現其中42.5%的患者在成功治癒C肝後仍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這些患者的年肝癌發生率為2.41%,明顯高於未合併代謝異常的患者(0.76%)。進一步分析顯示,五年內累積肝癌發生率,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者為10.4%,無此病症者僅3.5%。

研究結果表明,代謝異常脂肪肝病比單一心血管代謝風險因子更能影響肝癌發生率。因此,對於成功治癒C肝但仍有代謝異常的患者,應及早進行藥物或生活方式介入,以降低未來肝癌風險,並定期接受肝癌篩檢,以利早期偵測與治療。

專家呼籲:綜合管理肝炎與代謝異常 降低長期健康風險

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對肝病患者的健康有深遠影響,因此除了治療肝炎病毒外,妥善管理代謝症候群、維持健康體重與飲食習慣、並定期追蹤肝功能,是減少併發症風險的關鍵。

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劉俊人教授強調,肝炎患者應特別留意自我健康管理,定期追蹤肝功能與肝臟超音波,及早發現肝硬化或肝癌風險;同時,代謝異常的篩檢與控制亦不可忽視,若發現血壓、血糖、體重或血脂異常,應盡速就醫,並遵循醫師建議進行生活調整與治療,以提升健康預後。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