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眾信於 4/15、4/16 接連舉行「2025 Deloitte Ecosystems & Alliances Summit」,在第二日的「AI 智慧製造」專題演講,邀集高通業務總監呂承翰、聯華電子資深副總經理吳宗賢、友達數位科技執行副總經理趙新民等產業專家,解析企業在科技浪潮之下,如何運用新興技術為營運管理創造更大綜效。
勤業眾信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群開場表示,AI 智慧製造已成為製造相關企業在未來發展的關鍵突破口,隨著企業正逐步邁向「高彈性、生產智慧化」的轉型目標,科技不再只是輔助生產的工具,而是驅動企業從傳統製造角色,更進化為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價值創造者。不過企業導入新興科技時,往往從單點專案或 POC 起步,若進一步推動規模化,就會面臨流程整合、資源調配等挑戰,「這時 AI 扮演著關鍵角色,將協助企業強化智慧工廠的自適應能力,並且有助於將成功模式推展至供應鏈與客戶端,進而建構以數據為核心,具備全流程智慧化的製造體系。」
高通助力歐洲車廠、PCB 製造廠推動數位轉型
「有關企業如何藉由智慧製造解決場域上的問題,我們拆解成兩個重要因素,包括通訊及邊緣運算,」高通業務總監呂承翰指出,無論高科技、傳統產業的製造業,或是新、舊工廠,都需要建構科技的適配性,例如產線上的 AOI Camera 會需要 X-ray 等技術支持,以完成瑕疵檢測與即時判斷,這就會涉及電路、邊緣運算等不同技術與工具的整合,「所以高通看待整個智慧製造的目標和解決方案,首先會了解合作夥伴、實際使用者的應用,再回過頭看我們的晶片設計、應用軟體可以怎麼協助產業改善並且加速落地。」
呂承翰進一步分享協助企業轉型的案例,「隨著車輛選配日益複雜,讓工廠產線需要具備高度彈性、客製化的能力,以應對各種客戶需求,我們協助歐洲車廠實現機械手臂、機台無線化,能夠擁有動態調配產線多樣化的能力;在 PCB 製造廠,過去工廠的電解槽不具聯網、資訊收集的能力,只要受損、故障就會發生損失,所以我們攜手合作夥伴,將傳統機台介面轉換成可以收集資料的模式,並且在機台上裝置感測器,協助客戶提前預測設備維修時間。」
聯華電子以 3 大策略,提升工廠效能與獲利
聯華電子導入工業 4.0 有成,位在南科的 Fab 12A 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更入選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燈塔工廠網絡」(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我們的願景是打造全自主化智慧工廠,」聯華電子資深副總經理吳宗賢指出,聯電觀察企業工廠早已發展各類自動化應用,但是透過機器或軟體「自主化」,才能代替工程師解決問題,從根本層面提升良率、降低成本。為因應公司推動數位轉型的方向,聯電在 2017 年特別成立智慧製造處,並透過工業 4.0 技術提高生產力及智慧製造成果,「我們訂定公司目標,希望藉由配合公司轉型、提升工廠效率、節能減碳的三大方向,在應用 AIoT、演算法、大數據的同時攜手業界協同合作,確保聯電在日益競爭的市場中滿足客戶需求。」
吳宗賢強調,推動全公司數位化需要具備一個「領頭羊」,聯電在台南的工廠就擔任這個角色,一旦開發最新進技術並驗證成功,就會透過企業內部統一平台將技術分享、擴展至其他工廠。此外,聯電還藉由 3 大關鍵策略提升工廠效能與獲利,「第一點是串連上中下游,聯電除了利用 AI、Machine Learning 等技術降低 50% 生產時間,也和光照供應商分享客戶資料,以加速完成設計作業;第二點是提升品質,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之一就是產品具備高良率,也能夠善用 AI 判斷缺陷、進行密接式管理;至於第三點是工廠效率的最佳實踐,聯電以 AI 演算法規劃產品線的路徑,讓生產效率及獲利顯著提升。」
友達跨出面板製造,以 AI 轉型創造全新商業模式
「我們希望透過智慧製造,實現高彈性、高品質且能精準生產的目標,」友達數位科技執行副總經理趙新民分享,面對外部環境劇烈改變、對岸巨型的競爭對手,友達原本大量生產的電視機、面板因為售價和成本問題,將可能難以和對手直接競爭,因此轉向聚焦車用、電競等市場產品。不過友達又迎來產品特性生命週期縮短、需要滿足消費者對於產品少量多樣化需求的挑戰,急需推動數位轉型、導入新工具提升效率,「友達從 2012 年開始推動智慧製造轉型,並在主管層發起讀書會,深入探討製造轉變、加快換線生產的方法。去年進行轉型效益盤點,我們看到工廠人力已下降兩成,生產力則是提高 30%,在設備效能和品質也有顯著提升,因此認為邁向智慧製造這條路是一個明智選擇。」
趙新民也說明,友達如何透過三階段逐步發展智慧製造。第一階段為數據標準化,友達將過去整理資料習慣使用的報表工具改成數位、自動化的機器整合,讓同仁能夠在資料中心直接調閱、使用,不僅大幅縮短整理時間,也可以有效避免資料內容的不一致;第二階段為 AI 與自動化大量導入,友達作為第一批參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企業,陸續派出超過 1000 位主管、員工升級 AI 技能,自 2017 年也開始推動上千件 AI 模型落地、執行自動化專案,總投資額近 40 億;第三階段友達則是將內部成功的智慧製造經驗複製到客戶應用,提供對外服務,「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發現,尋找周邊類似行業的成功案例或是透過專家協助,將能更快執行 POC、佈局新技術,並且在數位轉型道路上實現事半功倍。」
智慧製造的推動不可能僅靠單一企業之力完成,從技術整合到創新應用,跨領域的生態圈合作愈發重要。勤業眾信指出,企業積極與合作夥伴共享知識與資源、明確自身在生態圈中的定位與價值,才能加速創新落地,攜手推動整體產業的智慧升級與永續轉型。
(首圖:勤業眾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