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做一個真誠勇敢的領導者!嘉新水泥總經理王立心 Liz:如果做錯了,就跟員工道歉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05月14日08:58 • 發布於 05月15日03:00 •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嘉新水泥總經理王立心 Liz 走進專訪空間的那瞬間,她先露出一個大大的燦笑,周圍頓時明亮起來。

她身上有著許多標籤——精英高階經理人、企業第三代、三個孩子的母親,而王立心 Liz 是這樣一個領導者,她不懼標籤,反而專注在自己想為所處環境創造什麼。

《與軒軒講》本集來賓,是嘉新水泥總經理王立心 Liz,在本集節目中,她暢談事業、孩子與她自己的成長歷程。

嘉新水泥創立於台灣經濟起飛的 1954 年,創業起始,即以「以人為本」作為核心價值,服務食衣住行等面向,現今由家族第三代接棒經營,承接理念,也因應外部局勢變化,積極推動轉型,延伸事業版圖,經營旅宿業、月子中心、餐廳等,更全面的服務當代人們面臨的生活需求。

我們好奇問 Liz,是什麼原因,讓她能打開這麼多不同的眼光?又如何突破外界對「第三代」的刻板印象?她舉了自己最愛的演員李小龍為例——作為一個亞裔男性,可以做到全世界知名,以自身哲學,每一天都在實踐自己,每一分秒都充滿生氣,自始至終未曾改變。

於是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她以李小龍的故事為引,期許自己,也踏實做好自己所相信的每一件事。

用時間證明自己說到做到,打破性別年齡刻板印象

作為企業接班後代,Liz 笑稱自己是吃水泥飯長大的,而即便從小在公司跑跳,實際參與公司營運時,仍會需要有效取得同事的信任。Liz 説,她知道大家一開始都抱持著觀望的態度,也知道自己能夠做的,就是用時間證明更多。

Liz 分享,真正讓大家改觀,大概是她去中國之後,「因為那真的是去拓疆的。我們到那邊造廠,用水是要取長江水沉澱三次,衣服會被洗成黃色,身上都是泥土味。經過這些,大家會看到其實我沒有任何抱怨,或是想要逃回台灣,也幫助公司確實成長,一直到公司在香港上市。」因此 Liz 特別相信,時間會證明,自己是說到做到。

圖說:Liz 王立心曾至中國鎮江參與拓廠|圖源:嘉新企業團

然而,也有經驗是這樣的,二十幾歲時,到外部開會,她也遇過有人下意識把她當小妹,直接說「你去幫我倒杯咖啡吧。」因為她是女生,年紀小,就把她跟倒茶水角色產生連結。

Liz 也不惱,她知道一開始對方沒有認為她會坐上會議桌,一起談事情,「我沒有拒絕,我就幫他倒一杯咖啡,然後坐到他對面,開始談話。」

那是 Liz 的應對策略。優雅,明確,直接,用行動表達自己的立場。她透過自己的默默努力,打破外界對性別與年齡的刻板印象。

「如果我能夠做到就好了,也能變相地讓一個人,多一點覺察。」

Liz 説,她想證明自己,而那樣的證明,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反而是為了給自己交代,我真的做得到,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自己都不會比其他人差。

瑋軒邊聽邊點頭,有感而發,這就是創業家的性格啊,「只要我們想,一定能達成。」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也都在創自己的業,我們每個人都在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樣態。

做一個真誠勇敢的領導者:「我在公開場合,跟員工道歉」

我們邀請 Liz 用三個關鍵字形容自己,她說,那就是精力旺盛、很直接,然後很透明。

在一次主管會議中,同事有重要的訊息要彙報,當時因為 Liz 在趕時間,就略過了這個簡報:「第二天他就來找我,告訴我,昨天我這樣做,讓他覺得很不舒服,也覺得我不重視他。」

結果, Liz 除了在當下跟同事表示歉意,也在下一次的主管會議上,再公開和他道歉一次。

瑋軒聽到這,忍不住反饋:「我發現你是一個會去思考,自己到底做了什麼的人,而不是先否認,或者是先承認;你會先回想一下到底發生什麼,你確認了自己的意圖『其實我真的只是因為時間很趕』,但也同理對方的感受,接著再公開地說發生了什麼事、公開地道歉。」肯定 Liz 展現一個真誠坦率,又具有勇氣的領導方式。

Liz 則分享,她一直很想營造一個風格,就是讓員工可以很直接地,告訴她哪裡做不好,同時,她也希望能作為示範,讓其他主管,也能敞開心房,接受其他人對自己的意見:「因為我發現台灣的文化中,不是很能接受批評或回饋,不管你是善意或惡意的。」

對此,瑋軒再同意不過,並且忍不住追問:「嘉新有很多不同的年齡層、不同年資的夥伴,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習慣的溝通方式,跟生活脈絡養成,你有什麼方法,或是你是用什麼心態,去處理團隊溝通?」

「我覺得還是不脫離我的個性,就是透明溝通。一開始是鼓勵他們多溝通,然後也提供他們不同的工具。」

譬如從 2018 年開始,嘉新就辦了許多的工作坊,諸如跨世代溝通、跨產業溝通,有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上市公司跟非上市公司的溝通:「先從了解開始,『原來你跟我不一樣』、『原來你催我 24 小時內要回覆,是因為客人不會等你』。」

圖說:嘉新內部舉辦溝通工作坊|圖源:嘉新企業團

開誠布公、彼此理解,成為化解高牆的第一步,接著,Liz 再邀請同事們調整說話的方法。她認為,當我們愈來愈多元,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背景,其實你無法一招打天下。

也許,真正的多元,都是從彼此理解開始。

「面對新生命,我曾經內心沒有喜悅」發現產後憂鬱的日子

Liz 在事業的衝刺期,選擇了生育,到現在,她已經是三個小孩的母親。瑋軒好奇地問,我們似乎很少在事業有成的女性身上看到這樣的例子,Liz 為什麼做了這樣的選擇?

「其實我本身就很喜歡小孩,所以我一直知道我可以不要結婚,但一定要有孩子。後來既然結婚了,我們就開始嘗試,但一直失敗……。」

為了懷孕,Liz 做了人工受孕,一共失敗了六次。談到那段辛苦的過程,她說,所有想懷孕的女性該經歷的,她大概都經歷過了:「我當時想要一氣呵成,就連做了六個月,每天就是量體溫、吃藥、打針,時間到就 call 老公回家,失敗了,就再重來一次。」

長期下來,荷爾蒙影響,心情起伏不定,夫妻關係也亂了陣腳。直到兩人都快要撐不住時,才宣告放棄。只是沒想到,一放鬆下來,寶寶就來了。

但對 Liz 來說,一切都還沒結束。

「我先生因為工作很忙,常常在國外,記得我生完小孩第二天他就去出差了,坐月子的時候,我都是自己一個人。後來回到家後,我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開心,看到孩子,也沒有那麼多的愛。」

「原本殷殷期盼的生命,為什麼沒有喜悅?為什麼照顧不好?為什麼開始動不動就流眼淚?」Liz 問自己。她的人生從來沒有長期低潮過,直到她意識到,自己也許是得了產後憂鬱。

圖說:Liz 王立心與三個兒子|圖源:Liz 王立心

瑋軒補充到,產後憂鬱目前是醫學上的一個挑戰,它既不算是婦產科的領域,也不屬於精神科;它的周期很短、被理解的機會很少,也很容易會被視為,這只是女性的情緒化。

然而,也因為這個轉捩點,Liz 在公司作為主管,開始更重視員工身心健康有關的議題和政策:「我們有個 EAP 員工協助方案,當你覺得你沒有人可以講話,在這裡你有免費諮詢的服務。其實有時候把它講出來就好了。承認這件事情,然後 It's ok,這不是你有問題。」

性別力百科

EAP 員工協助方案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企業透過系統化、制度化方式,設計符合員工需求的解決方案,處理包含員工健康、 家庭、工作及管理等服務。

Liz 以身作則,更十分理解團隊真正痛點,她繼續談起自己如何「承認自己」:「我生老三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有力幫手,所以我就在家留職停薪了三個月。因為沒有辦法,一打三實在真的太難了。」

其實當時公司已有留職停薪的政策,不過從沒有人用過,Liz 就決定,要成為第一個使用留職停薪政策的人。也希望透過此舉鼓勵大家,政策可以直接應用,不用怕。

從自己開始示範,讓組織內不是空有政策,而是真正地可以幫助到員工。當然,最重要的是,她也鼓勵先生請假:「因為照顧孩子不是太太的事情,我們該是一個團隊合作!」

只有對孩子的愛,是要學會放手

直到現在,Liz 最大的孩子已經 16 歲,她每天回家後還是會抱孩子一下。就算工作再忙,Liz 每天一定送孩子上學,睡前一定陪他們聊聊天。

她說,那是身為母親,最大的幸福與喜悅。

就像一開始提到的關鍵字,Liz 是一個很透明的人,在孩子面前當然也是。

她從小就讓孩子知道,媽媽會上班工作,無法時刻陪伴,希望他們學會獨立:「譬如我會告訴他們,功課是你的責任,考 0 分就自己面對老師。我說那是你的功課,不是我的功課,我有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也很辛苦。」

若有時心情不好、感覺疲倦,她也會讓孩子知道,母親並非聖人,而是一個努力生活著,並且想要共同創造幸福的人。

「可是譬如學校有活動,有同學的媽媽會做可愛便當,他們也會想要那樣。但我們就是去 7-11,看要吃飯糰還是三明治。我的時間最多可以炒個飯,或煮個水餃。我告訴孩子,我一天就是 24 小時,他們說:ok,那我們不用可愛便當。」

Liz 其實也跟許多職場母親一樣,會面臨事業與家庭的平衡與取捨,而她也會跟孩子坦承,媽媽的時間有限。

但相對的,孩子也會為媽媽感到驕傲,「他們會覺得,今天我媽媽當上學校董事哦,然後會說,『媽咪,我聽說你是水泥業第一個女生老闆嗎?』他說是朋友的媽媽跟他說的。」談及至此,Liz 面露欣慰的微笑。

圖說:Liz 王立心與三個兒子|圖源:Liz 王立心

瑋軒有感而發,作為 Liz 的孩子是很幸福的,尤其是在亞洲這個環境——讓孩子知道母親真實的樣子,也許是讓他們更有安全感的來源。

當媽媽有自己的世界要闖蕩,同樣的,孩子也是,Liz 提到「游泳池」的比喻:「我跟孩子說,就像你們在游泳池游泳,我希望你可以游得越遠越好,而媽媽就是『岸』,當你累了、害怕了,腳抽筋了,你就可以游到岸邊來休息。」

她會讓他們知道,我不見得會一直在你身邊,可是哪天你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在。雖然這個岸邊會離孩子越來越遠,但始終不會離開。

Liz 講到這裡,眼眶裡熱熱的,說這世界上,只有對孩子的愛,是要學會放手,愛到讓他們自由。

夫妻是長相廝守,朋友是兩肋插刀,對孩子的愛,是我要愛到你,可以很放心,頭也不回的離開我。

嘉新水泥總經理 王立心 Liz

但問到,你做得到放手嗎?Liz 只說了,這真的很難,心情很複雜,但總是,喜悅多過於不捨吧。

在 Liz 的身上,我們看見一位女性領導人的不同面向與豐富,她有勇敢,也有溫柔,而且,總是很透明。面對生命與事業,充滿活力,談及家庭,卻又止不住地柔軟。

也許就像 Liz 和瑋軒都很喜歡的李小龍哲學,她也用她的每分每秒,專注而熱情地,創造自己的生命。

而這份精神,也結合家族與企業經營的核心理念——直接、透明、以人為本,並融入進嘉新企業團的文化與氛圍。

Liz 用自己的人生親自示範,創造一個所有人可以放心選擇的共融職場,在這裡,相信每位團隊成員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圖說|Liz 王立心、《與軒軒講》主持人張瑋軒

延伸閱讀:

專訪鄒開蓮(上):我做過很多決定,要或不要的標準不是別人怎麽看我,而是我怎麽看我。|與軒軒講 EP1
專訪鄒開蓮(上):我做過很多決定,要或不要的標準不是別人怎麽看我,而是我怎麽看我。|與軒軒講 EP1

專訪鄒開蓮(上):我做過很多決定,要或不要的標準不是別人怎麽看我,而是我怎麽看我。|與軒軒講 EP1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