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自己,才能真正擁有力量!《自律即命運》《勇氣在召喚》系列作者萊恩.霍利得為知名哲學作家,全球作品累積銷售已破1000萬本。在此系列書中透過豐富的歷史名人事蹟,結合斯多葛哲學的核心思想,深入探討「勇氣」、「自律」、「正義」和「智慧」四大美德,在這個猶豫、焦慮和害怕的時代,重新探索古希臘哲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方式。
文/《勇氣在召喚》作者 萊恩.霍利得
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Frankl)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他說他很驚訝看到「存在的虛無」籠罩了歐洲和西半球的世界。當世人的良善終於勝過邪惡,科技的進步克服了大自然的限制和匱乏,然而,卻無人開心,無人懷抱希望。他說,世人的心靈被轟炸成荒蕪一片。
經歷過猶太人大屠殺的法蘭可,不甘就此絕望。他對所有未來世代提出了一個迫切需要關心的問題:如果說世上一切都沒有意義,為什麼人們還要努力從大屠殺的地獄存活下來呢?你們有什麼權利如此憤世嫉俗?
可是,這種現代人的無病呻吟仍舊潛伏在社會裡,人們覺得什麼都不重要。
從二十世紀開始出現的「存在的虛無」不斷把人們吸進黑暗的深淵。不論是宗教信仰、愛國心、產業,在這些支撐著人性的重要領域裡,群體的信念每一天都在不斷衰退。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歷史定位?千古以來,英勇克服逆境就為創造更美好未來的祖先,我們可認為自己是繼承其遺緒的後人?還是我們把自己看成是無可救藥的種族歧視者、掠奪者和禽獸不如的人類的劣等後裔?我們是人類未來的希望?還是地球的寄生蟲?
過程雖緩慢但卻是肯定的,世間正逐漸拋棄那些過去鞭策我們不斷前進,砥礪我們爬得更高、更遠的事物。人間無仙境,國家邪惡,人民敗壞。歷史不過是各種滔天罪惡的編年紀。如此,還有人能振振有詞地說,個人發揮不了影響力?個人只能受局勢洪流的擺布?個人不可能期盼站出來指引方向,或是抗拒潮流?
有個詞彙形容這種現象:「虛無主義」。
結果,這個世代開始疑惑為何舉目不見任何一個有勇氣的人?請問這問題的意義何在?
說起來可悲,不過這種態度是安全的,因為此話是基於「事實」。這樣說可降低風險,可以抹去判斷的必要,不會有壓力,不會落得讓我們自己或任何人失望。這種態度讓我們有藉口繼續保持現狀,不再承擔風險、不再嘗試、不再需要讓自己置身險境。
學者提醒我們,在古希臘文裡,「勇氣」(andreia)一詞的反義字並不是懦弱,而是「憂鬱」(melancholia)。勇氣,是誠心致力於高貴的理想。其反面意義並不是如同有些人以為的是害怕。而是冷漠,是幻滅,是絕望。是你兩手一攤,說:「到底意義何在?」
如果我們不相信任何事,就會很難找到值得去相信的事。我們是怎麼讓心裡的虛無成為真實?就是當我們聽信旁人說我們無能為力,不可能有能力主導已經發生了的事情的時候。這是一派胡言,因為我們確實能夠決定要如何「回應」事態。如果你害怕你什麼都不能做,你大概什麼也不會去做。
你也會成為不值一提的人物,一個備受呵護、自我感覺良好的微不足道之人。「這在現今已成了一種禁忌,就像是談論性事曾經是一種禁忌一樣,」英國小說家尼可拉斯.莫士里(Nicholas Mosley)如是說,「也就是用一種生命有意義的態度來談論生命。」
我們想活在一個勇敢的世界,成為勇者……卻害怕談論勇氣,因為那會使我們看起來很蠢!
勇者不會絕望,他們相信。勇者不會冷嘲熱諷,他們關心。他們相信世上有事物值得為之付出生命,知道善與惡是存在的。他們知曉生命有許多問題和缺陷,但願意努力解決,而不是袖手旁觀。
「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實在的!」美國詩人朗費羅(Longfellow)在他著名的讚美詩中這麼寫道。
但就連這麼說(就別說相信它了),都需要某種勇氣。
誠摯著實不易,至少不比恐懼和懷疑容易。我們必須堅信一切都存在意義,之於人生,之於我們的決定,之於我們自身。而那個意義是什麼?是我們做了什麼,做的決定,以及想要發揮的影響力;是縱使有人懷疑,縱使事實就擺在眼前,我們仍然相信。
因為我們被呼召使之成真。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勇氣在召喚》萊恩.霍利得著
留言 1
R
從大屠殺的地獄逃出來是本能,誰遭迫害不會逃離環境,這跟世界多麼有意義有關係嗎,人趨吉避凶一定必須是因為這世界多美好多光明嗎?
再說虛無主義不正是因為人們覺得逃離不了世界中溫水煮青蛙的階級桎梏而產生的消極對抗嗎?
07月04日05:1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