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4月30日發布「致股東報告書」,提到2023年營收受到全球經貿挑戰和通膨壓力、高利率環境影響,降低終端市場的的需求和投資意願,客戶拉貨動能較弱,影響去年營收表現。
鴻海2023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6.162兆元,較前一年度減少4,648億元,主要受到大環境與庫存調整,及疫情後終端產品需求趨緩影響。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為1,421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0.25元,比前一年度成長約0.4%,每股盈餘也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新高。
而2024年全球GDP增速將較去年大致持平,鴻海對今年資通訊產業景氣保持比較中性的看法。但受惠於生成式AI等應用對雲端網路產品的需求增加,鴻海預期今年營運表現有望優於前一年。
鎖定AI伺服器、電動車兩大市場
以鴻海的產品別來看,消費智能、電腦終端及雲端網路產品的營收較前一年有略微衰退,而元件及其他產品的營收則約略持平。
展望2024年,預期消費智能及電腦終端等消費性產品仍會受到全球政經局勢影響,但鴻海表示,也看到AI與EV(電動車)的成長機會。為了對應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鴻海將注意力集中在「AI伺服器市場」和仍處於成長初期的「電動車市場」,以創造新的成長動能。
2024年鴻海累計到4月營收為為1兆8,331億,年減3.11%。鴻海表示,第二季仍屬傳統淡季,主要產品進入新舊產品轉換期,第二季能見度大約與目前市場預期相當,預估2024年第二季營運展望將呈現季增、年增的表現。
如何從伺服器「紅海市場」殺出重圍?
過去受疫情推動,電子產品市場高速成長後,資通訊產業面臨了一系列新的挑戰。電子時報研究(DIGITIMES Research)指出,全球伺服器市場去年遭遇多重挑戰,包括後疫情時代對傳統雲服務需求下降、全球高通膨帶來的經濟壓力、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需求的激增,對傳統伺服器採購預算產生排擠效應。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全球伺服器銷量於去年首次呈現雙位數的衰退。
然而,今年北美雲服務商(CSP)的資本支出前景顯示出明顯的改善跡象。根據彭博今年2月初的資訊,北美前四大雲服務商資本支出的金額預計將從去年2%的衰退轉為今年超過20%的成長,此轉變有望刺激對伺服器採購活動的復甦。此外,根據集邦研調(TrendForce)指出,今年AI伺服器的出貨量將實現超過33%的成長。
鴻海發展AI伺服器市場的核心策略,就是掌握伺服器的上、中、下游產品服務。從上游的模組和基板,到下游的伺服器與機櫃整體設計和製造,再到資料中心建置;並導入垂直整合的存儲器、交換器、以及散熱解決方案,特別是在上游繪圖晶片(GPU)模組和基板開發,為AI伺服器市場提供全套式整合方案。
鴻海也致力於擴大在上游市場的占有率,以及下游的整機組裝,目標將AI伺服器的市占率提升到和整體伺服器市場中的市占率相同。
而PC及智慧型手機市場歷經過去兩年的銷售下滑後,IDC預估PC及智慧型手機市場今年將擺脫衰退重返成長。隨著消費性產品回穩、傳統伺服器市場逐步回溫,及AI伺服器的明確成長趨勢,鴻海預計今年資通訊本業的整體營運會優於去年,雲端網路產品將是今年的主要成長來源。
布局電車零組件到電池供應
2023年11月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上市,正式投入電動車產業市場。展望整車布局,鴻海在2024年第一季開始陸續交付Model C電動車,也是鴻海2024年電動車業務的一項重要營收來源,並於2024第四季末進行Model B電動車的量產準備。
鴻華先進預計再推出全新的概念車款,並於2025年拓展至國外。此外,鴻海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工廠,也已於去年八月開始正式出廠智能純電農用曳引車交付客戶。
除了整車的布局之外,鴻海也持續在電動車零組件有所發展。2023年10月,鴻海在高雄設立的電池中心,預期2024年6月開始生產,並於2025年第三季達到年產能120萬度電的生產規模,也為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領域提供所需的關鍵電池產品。
此外,橋頭科學園區的電池工廠也預計在2024年啟動建設,預計2025年將達到年產能300萬度電,產品包含電芯、電池包、LFP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等,以建立完整的電池產業生態鏈。
在電動車軟體方面,2023鴻海旗下富智捷的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駕駛輔助系統,可視為汽車的大腦)業務已陸續取得成果,並獲得業界客戶的正面肯定。富智捷Level 2等級的ADAS產品已配備在台灣汽車品牌車系上,並也取得海外客戶訂單,預計於今年進行量產。此外,新一代Level 2.9等級的ADAS產品則在台灣及海外進行實車測試。
而2023年鴻海宣布收購德國采埃孚集團Chassis Modules GmbH 50%的股權,透過與采埃孚集團合作,新合資公司名為ZF Foxconn Chassis Modules,將業務範圍從車用電子擴展到動力底盤系統,也擴大鴻海車用服務的垂直整合服務能力。
此項合作也讓鴻海取得更有競爭力的成本,也增加跟傳統車廠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未來鴻海會與ZF集團攜手,布局運輸和移動領域的合作機會。此外,鴻海與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合作的電動車廠,今年大致能完成總裝,並開始對外接單。
延伸閱讀:鴻海搶吃AI商機的最強後盾!AI研究所解密:電動車後的下一步是什麼?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鴻海CEO輪值開跑,6事業群總經理各當家半年!好處是什麼?跟台積電雙首長制差在哪?
受惠納智捷n7熱銷交車潮,鴻華先進前4月營收賺贏2023全年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