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房市相當火熱,但受到疫情影響缺工缺料問題嚴重影響,衍生出預售屋延遲交屋的情況屢見不鮮。有專家及消費者就質疑,難不成建商是故意拖延交屋,即便賠給客戶違約金,收回房子後反而能賺更多?但一位不願具名的代銷業者透露:「其實情況正好相反!」站在建商的立場,絕對是越早交屋越好,畢竟誰有不想因為延遲交屋讓自己名譽受損,甚至一旦房價反轉,搞不好偷雞不著蝕把米,反而虧得更大!
完工時間都要審查 延誤交屋爭議緣由在此
這位不具名的房地產代銷業者指出,建商在申請建照時,會依照建案規劃規模、樓層算出完工時間提交給主管機關,這個日期都必須明確標示在施工告示牌(俗稱「綠牌」)及合約中,在工地外面就可以看到。不過實務上如果越快完工,對建商資金周轉其實更有利,所以通常代銷業者會依照建商給的工程進度表,「口頭」向消費者承諾大約可以提前在哪個時間點完工,「這就是容易造成爭議的地方。」
該名業者說,施工過程中有時候碰到環保、天候、工安意外,或是使用執照申請卡關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工程延宕。以過去兩年來說,因為疫情爆發加上缺工缺料問題越來越大,很多工程進度都被迫延後,這也影響了建商產權移轉與消費者貸款的進度,「北部地區、尤其大台北確實有聽過延後一點的情況,大的delay比較少見,畢竟北部管理上會比較嚴格。相對來說,中南部聽過比較多這類型問題(延後交屋爭議)。」
建商延誤得舉證 僅少數能成立
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顧問吳翃毅則表示,環保是建商在施工開始之前就應該做好的,而工安意外也是建商的問題,並不能歸咎於消費者。天候因素是在施工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也是少數能成為延後交屋的理由,但也僅能針對結構體、灌漿工程的部分,已經完成結構工程的不能再主張天候因素。
吳翃毅也提醒消費者,如果建商要以天候為延遲理由,消費者可以要求建商提出證明,例如每1天的天候資料,或是當天氣象局天氣預報說明。「大樓剛好要灌漿的當天下大雨,那就可以為適當的理由;但如果下大雨當天,工程進度是剛好要做室內樓梯,或是貼磚,那就不應該成為理由。」
代銷業者強調,一般正派經營的代銷公司,都會說明清楚「承諾日期」與「實際交屋日期」或許會有落差,但有些比較小型或投機的業者可能就會隱晦不說。要避免這樣的誤會,消費者最好下訂簽約之前,先跑一趟工地看看進度,確認告示牌上的完工日期是否與合約一樣;另一方面,就是慎選知名度較高的建商品牌或代銷公司,通常大型業者不敢亂來;最後是合約務必要看清楚,等到下手買了之後也要定期關心一下工程進度,確認有無按照合約交付工程進度款,就能避免糾紛。
高雄市政府主任消保官殷茂乾建議,房屋興建過程中有許多無法預測的因素,是當時簽約時不會知道的,消費者和建商都應該為對方著想,遇到爭議兩邊各退一步,應該誠懇到提出說明,「誠實以對」才比較有機會達到共識。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