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宅品味

在雙人時區和諧運作,養老派的玩心——專訪 中間研究室藝術總監 郭中元 ╳ 減貼選物主理人 Sylvie

Shopping Design

更新於 2023年06月14日08:32 • 發布於 2023年06月19日02:00 • 盧奕昕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3/夏季號 THE STAY ISSUE・理想的居者

平凡瑣事,光陰和家事,都在屋子裡游移,倚著人的模樣,長出新的生活感。所謂「理想宅」可能不是近在咫尺,而是在時間推移之中,描繪彼此的形體,慢慢的生長出來。

穿過綠蔭與植栽,來到中間研究室創意總監郭中元位於台中楓樹林的宅邸,沈穩灰色的磚牆,搭配著建案牆上的標準字,一行人沿梯而上來到二樓住處,門一敞開,先是被木質調的香氛柔軟地包圍,接著被眼前諾大的窗景震懾住了,「我太太很喜歡客廳窗外那棵大樹」,轉頭問 Sylvie 樹名為何?她説,那樹有著相當詩意的命名——斑葉榔榆。

郭中元

郭中元
中間研究室設計總監、嶺東科大視傳系技專助理教授、策展人。2000 年開始專精於品牌形象設計,設計形態服務包括:企業識別、策展規劃、裝幀設計、包裝設計等。

Sylvie Yang
Cut & Paste Select 減貼選物主理人。藏身於台中市西區巷弄間的減貼選物,是一間以旅行為靈感的服飾生活選品店,它就像是往返於「旅途」及「家」的燕子般,叼回有形或無形的心之所向。

新家,新階段

楓樹社區昔日舊稱下楓樹腳,位於台中市的西南端,緊臨烏日,社區靜謐,接近中午,沒有外賣叨擾,也未見車流踏訪,問及當初是什麼契機促使搬離西區老家,隱居楓林巷內,郭中元笑說,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考量,主要是太太喜歡。

安居家宅中,郭中元與太太 Sylvie 好客善聊,話匣子打開都能侃侃而談地分享,「當初要搬離舊家其實很是排斥,多年以來,我是屬於但凡要適應新的東西,包括軟體更新都相當排斥的人,更不用說搬離老家,自立門戶」,對於正直天命之年的郭中元而言,改變意味著動盪,動盪之中帶著生命軸心的轉移。

郭中元

「因為年紀也到了某一個程度了,是時候進入到新的階段了吧」,郭中元坦言,自己晚婚,直到三四十歲仍活得像個孩子,恣意且對事物保持新鮮好奇,在長長一段「年輕」的歲月中,自我是生活組成的核心,在忙碌生活之餘,常以消費囤物填補疲憊與空虛,品味探索也好、玩具蒐藏也罷,也有過一段「只要喜歡,何不就買」的時期。

「說真的,那時候還真沒想那麼多」,郭中元輕靠著椅背,有溫文儒雅的氣質,有時不好意思,會咧嘴笑笑,在自嘲中還包含著醒悟的羞赧,但那並非後悔或遺憾,而是回頭去看,原來自己還有那麼一段時間,如此瀟灑地活了過來。

郭中元

「直到要搬出來住,我才發現,這麼多的東西,我究竟該如何處理?」搬家之際,也適逢郭中元離開服務二十餘年的設計公司成立工作室不久,「原辦公室裡,那些從國外帶回來的印刷品、紙樣、包裝,數量之多,我自己也被震撼到了,究竟這些東西該怎麼處理?於是我開始重新思考『買東西』這件事情的邏輯和理由。」

從積極囤物到斷捨離,郭中元坦言,在去蕪存菁的過程中,能越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我開始意識到,能『陪你很久的』也許更值得,那些我們所謂的經典,抑或者是永恆的設計,從消費的根本,改變了我選物的品味。」

攝影 / 陳婉寧 © Shopping Design

攝影 / 陳婉寧 © Shopping Design

喜好必須共融,生活才能相安

談家,聊生活,論品味,郭中元笑說,其實自己沒有外人想像中那麼講究,一切有關生活的儀式感,都是受到 Sylvie 的影響。大片落地窗,讓陽光灑進屋內,光影移動,木製餐桌上的陶杯拉出長長的倒影,光在空間中流動,帶著一點晨氣,寧靜的氛圍,這個空間,才終於有家的氣息,生活的味道。

Sylvie 説,郭中元偏好冷調、野性的裝潢,自己則更喜歡簡約且溫暖,兩人在新家室內設計的意見上多有分歧,那怎麼辦呢?「我時常就是把自己拉遠一點,用更客觀的視角去看整件事情,但一不小心,就會帶入設計師的思維,反倒像是在給 Sylvie 指點」,兩人生活,相互磨合,本是常態,郭中元自嘲,自己是一個被動的人,鮮有計畫,隨遇而安,然而一旦拾起兩人生活,勢必要有所投入與妥協。

郭中元

「要是問我的話,我更喜歡把窗簾拉上,有夜店感的空間」,郭中元大笑,自己剛搬進位於楓樹林的新空間時,像極了吸血鬼,連在屋內都需要戴上太陽眼鏡,「太太常提醒我,自己不再是單身男子了,空間需要分享,喜好必須共融,生活才能相安。」

談到家中軟裝與擺設,Sylvie 聳聳肩,指了指陶器櫃上的一台復古小車,以及玻璃櫃中的一台汽車模型,又好氣又好笑地說:「我早就已經放棄了,他(郭中元)總是喜歡故意在空間塞一些玩具,好像是某種反叛,硬要刷一點存在感。」

郭中元

老男孩要長大,勢必得放下身段,把自己的生命與人分享,郭中元說,即使到了現在,他仍然會小有叛逆,張揚童心,「我希望某部分的自己像個小孩,比如說去日本的時候,我還是會去逛玩具店、去秋葉原,不見得要買東西,但是我希望內心裡的小孩可以持續存在,依然對於這個世界有所好奇,對於擁抱喜歡的事物感到快樂,我需要保留這樣內心的空間。」

即便理想宅,也沒有完美的狀態

家,是人的總和。談及與太太 Sylvie 的相處,郭中元選擇直球對決,毫不保留:「兩人相處,就是不斷的修煉和學習,時常我選擇退後一點,而她勢必也有需要妥協之處。就像設計的過程,你必在其中有取捨,一件事情永遠沒有最完美的狀態。」

延伸至對於「理想宅」的追求,郭中元也坦然地説,心中並沒有一個對於理想宅的模型與想像,反倒是尺度開、彈性大,居住空間沒有必要的元素,也沒有清晰的藍圖,他相信品味是流動的,一個人對於家的需求也是流動的。

郭中元

「大部分的人或許會希望新家從設計、裝潢、軟裝都能一次到位,但我可以接受空蕩蕩的屋子,今天搬一把椅子進來,下個月一張書桌進來,我覺得這種東西會很有趣,讓空間形成一個有機的狀態,讓物件慢慢地長出來。」

郭中元講起來話,緩慢、果斷,卻也真性情,他笑說,反正不急,要有耐心,面對一個空間的形成,他寧願等待,不將就選擇,從對物件的講究,到對生活儀式感的接納,郭中元表示:「儀式感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或許這就是人到了一個新環境、碰觸到新空間後的一種探索,進入到全新的生活模式,從原生家庭出走,兩個人一起生活,這些改變都在這一兩年,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生命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

郭中元
郭中元

保持好奇,與貪玩

搬離舊家,新的空間帶來了哪些新的氣象?郭中元說,自己最享受的改變,莫過於早餐時光。

「在舊家的時候,因為受限於空間、氛圍,和家人同住,因此沒有早餐的品質與習慣;搬出來後,作息自由,因此過去這一年,我們開始共享早餐時光」,從簡單的手沖,烤土司開始,郭氏夫婦坐在簡約木製餐桌前,點播音樂,看向窗外的斑葉榔榆搖晃著葉脈,與風同行,感到寧靜。

「於是我才終於懂了,為什麼 Sylvie 總是跟我說,這棵樹很重要,每天看著鳥兒飛過、駐足,貓咪在早晨俯身穿過你的小腿側,輕蹭幾下,這些事物確確實實影響著人的心境,以及一整天的好心情。」朝氣被晨間儀式感餵養,郭中元說,工作也因此更有效率。

郭中元

四十歲成婚,五十歲獨立,郭中元坦言,過去談到住處,其實自己內心仍有不自信,作為品牌藝術總監,指掌美學,替人攝影,但對居住空間卻稱不上講究,說起來甚是慚愧,他笑稱,自己人生步調多半是延遲的——結婚晚、創業晚、買房晚,「總歸還是個性使然,就是不想面對改變,即便改變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困難。」

問及面對這些「大器晚成」是否感到遺憾?郭中元說,不至於遺憾,只是明白,每一個人皆有自己的時區,因為畏懼不習慣而怯於改變,是屬四十歲前的生命課題,也因此帶他走向與旁人截然不同的時區。

「但其實,『晚』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啊,我沒有遺憾,即便有『早知道』,那也僅是輕鬆的在意,畢竟人都要面對自己的衰老、錯失和諸多的不得已。」

郭中元

有感於社會角色、年齡愈趨資深,郭中元笑到,自己很討厭被稱「老師」或「哥」,好像無時不再提醒自己衰老的事實,即便如此,也得面對,需要坦然接受,「但另一方面」,郭中元笑著停頓,為自己下了一道結論:「另一方面,我也未必完全屈服在這個時間框架裡,直到現在,還是想保有一個很新、很 Playful 的自己啊。」

延伸閱讀

【封面人物】鄭宜農入圍「年度專輯獎」等六個金曲獎項目的《水逆》專輯,描述溝通與對於家的想像
用燈光牽引對家的想像,專訪手工陶燈 BASED ON JAN 創作者 Beverly
【許育華專欄】家如其人,人如其家——理想的家,往往構築在自我真實面之上
【朱平專欄】談家的多重意義:家是愛人所在之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