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台灣的羽毛業者,從清朝、日據時代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台灣雖然是一個小島,但曾經是世界的霸王,掌控全世界的羽毛,把全世界的羽毛都帶到台灣來,加工再出口,打遍全世界。而今,為讓每一朵MIT羽絨都擁有「身分證」,台灣針對羽絨產品量身打造全面追溯與認證系統,積極推動T-TAS國產羽絨追溯制度,進而為羽毛品質提供一個公平認證的機制。
台灣羽毛公會陳焜耀榮譽理事長表示,台灣羽絨產業在1970、1980年代為服務日本市場,曾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羽絨加工國,如今業者雖然在全球布局,但主要技術仍留在台灣。不過台灣雖然打遍全世界,但是唯一最難打的就是在台灣,因為大家對羽毛品質的不認識,再加上當初的體制沒有跟上國際化,在台灣一直沒有一套公平的認證。
2013年,農委會將國產羽絨列入CAS(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優良農產品驗證體系,而台灣區羽毛輸出業同業公會積極推動的T-TAS國產羽絨追溯制度,就是以高品質與國際標章認證為核心。
T-TAS國產羽絨追溯制度,公會理事長詹賀博指出,為了讓每一朵MIT羽絨都擁有「身分證」,為台灣量身打造的追溯認證系統,涵蓋從原料養殖、加工到成品的全流程監管。
T-TAS國產羽絨追溯制度,公會理事長詹賀博(左2)指出,為了讓每一朵MIT羽絨都擁有「身分證」,為台灣量身打造的追溯認證系統。段詩潔攝
羽毛公會領導的六大會員廠商,包括光隆實業、合隆毛廠、大漢羽毛、興隆羽毛及帥宇實業,不僅導入污水處理系統與水資源回收技術,還積極推動循環經濟與低碳生產模式,大幅降低環境影響。
台灣羽絨曾被誤解為廉價市場的代名詞,但隨著T-TAS國產羽絨追溯系統的推行,這種刻板印象正在被扭轉。如今,台灣羽絨產品不僅通過ISO品質管理體系認證,優秀會員還取得B Corp,藍標環保標章(bluesign),全球責任羽絨標準(RDS),全球回收標準(GRS)…等多項國際認證,從歐美的奢華寢具到日本的高端服飾,朝向高端市場邁進。
農業部事務司家禽產業科陳志維科長表示,羽毛與國內水禽業息息相關,水禽不外乎就是鴨與鵝的產業,相較於肉雞一年2.6億隻生產量,土雞有1.1億隻生產量,以及雞蛋的部分,養雞的數字非常大;以鴨為例,一年產量3000多萬隻,鵝最高也有550萬隻,禽流感之後,降至約400多萬隻。對於養鵝養鴨的業者來說,除了賣鴨肉鵝肉以外,額外的收入可能就來自於羽毛和羽絨。「以鴨的羽毛來講,戴資穎拿到世界第一的球后頭銜,連帶也讓養鴨產業多了曝光機會。」
農業部市產事業所黃振芳所長指出,好的品種才有穩定的品質,才有好的品牌,所以品種絕對是最重要的。從品種的改良、黑毛變成白毛,再到土番鴨人工受精次數減少,現在要搭配提供良好的飼養與生長環境,動物福利,以及考慮永續議題等等,讓鴨跟鵝有一個最好的生長環境。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