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徐承堉/竹筴魚三兄弟,與岳明國小小一生的相遇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4年12月25日19:45 • 發布於 2024年12月25日08:35 • 上下游新聞
徐承堉/竹筴魚三兄弟,與岳明國小小一生的相遇

常接觸日本海鮮的人對「竹筴魚」應不陌生,但是竹筴魚並不是「一種魚」,日本說的竹筴魚(アジ)泛指鰺科中一些小型的鰺魚,這些小型鰺魚出現在離岸不遠的海域、數量又大,供應穩定又便宜,是大家經常食用的海鮮。

日本常見的竹筴魚在台灣雖然也有,但不像日本那麼普遍。不過台灣也有「三小竹筴魚」,一樣是量大又平價,是許多台灣人過往餐桌上的料理。只是隨著產業環境改變,進口魚當道,大家對這三小竹筴魚反而陌生了。

徐承堉/竹筴魚三兄弟,與岳明國小小一生的相遇
由上而下為四破、目孔、巴攏(圖片提供/徐承堉)

以下來介紹他們出場,由上而下分別是:

(1)長身圓鰺 aka 四破,日本名:鰘鰺ムロアジ,喜歡在秋冬來北台灣作客,較長出現在東北海域。

(2)脂眼凹肩鰺 aka 目孔,日本名:目鰺メアジ,是三兄弟中出現時間最短的,也是秋冬較會出現,較常出現在東北海域。

(3)藍圓鰺 aka 巴攏,日本名:丸鰺マルアジ, 在全台海域全年都駐守,西岸數量較多。

四破醬燒滷煮都美味,過往多曬乾

在台灣名氣最大的是四破,因為那是台灣還不富裕時,桌上海鮮的代表,也是許多人兒時對海鮮有好有壞的回憶。

新鮮的四破魚很美味,乾煎後醬燒,或以薑絲滷煮都很好吃。但因為以前冷藏設備不發達,因此傳統上四破魚是用海水煮熟後再曬乾。四破魚是會洄游的魚種,所以肌肉纖維較硬、呈現長條型發展,因此煮熟曬乾的四破魚上桌時很容易一分為四,因此得此名。

但因為四破魚需要挑刺,現在進口魚選擇多,因此四破魚在市場中漸漸只剩小時候吃習慣的長輩們在買,不好賣的結果,魚販進貨的意願也低,因此現在市場中反而很少見這類的小魚了。

竹筴魚新鮮乾煎後醬燒很美味。(圖片提供/徐承堉)
竹筴魚新鮮乾煎後醬燒很美味。(圖片提供/徐承堉)

巴攏、目孔常混稱,目孔眼睛大

巴攏、目孔也是類似的魚,都是竹筴魚一門。但兩者名字經常被混用,約定俗成,也沒有對錯,反而有點類似日本以アジ作為這些小型鰺魚的稱呼,不過眼睛大大的是「目孔」就沒什麼爭議了。

這些魚種是台灣沿近海的基礎生物,專門吃一些小型的浮游生物,拖網、刺網、定置網、火誘網幾乎都會成群捕獲,也是大型掠食魚類愛吃的食物,捕撈量大時會淪為養殖業的餌料。

牠們出沒的地方及時間不太相同。東北岸的秋冬以四破、目孔為主,巴攏則全國、全年都有。

吹冷風一夜干、曬太陽天日乾,有獨特風味

竹筴魚便宜又不耐放,因此現在大多是漁村自己食用、鮮少往都會區送。漁村的居民得地利之便可以吃到新鮮的竹筴魚,料理上一切從簡,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煎或紅燒,不需要過度的烹調,吃的就是一個生活。

這些小魚被大量捕撈後一下吃不完,過往以鹽乾的方式保存,因此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文化,在冷冷的日本就有吹冷風的一夜乾作法。在溫暖的台灣就是曬太陽的天日乾,所以很多人口中的鹹魚乾就是這類魚作的。

岳明國小小一生,挑戰吃整尾多刺的竹筴魚

小竹筴魚其實刺不多但仍有小刺,讓它消失在多數家庭餐桌。但竹筴魚堪稱是漁村的「家魚」,傳承的是台灣沿近海的漁業文化與風味,如果消失就太可惜了。

其實竹筴魚在煎或紅燒後,肉質水分會比較緊實,刺相對也比較好挑。長期進行食魚教育的宜蘭岳明國小,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在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後,在學期末要跟大哥大姊們挑戰,在營養午餐吃整尾的竹筴魚了!

當小一的孩子都勇於品嚐有刺的竹筴魚,大人也不妨試試看!

岳明國小小一生學習吃整尾竹筴魚。(圖片提供/岳明國小)
岳明國小小一生學習吃整尾竹筴魚。(圖片提供/岳明國小)
將魚肉再分開,挑出小刺後享用。(圖片提供/岳明國小)
將魚肉再分開,挑出小刺後享用。(圖片提供/岳明國小)
岳明國小老師詳細說明竹筴魚的知識,傳遞海鮮知識。(攝影/徐承堉)
岳明國小老師詳細說明竹筴魚的知識,傳遞海鮮知識。(攝影/徐承堉)

延伸閱讀:

讓孩子學會吃有刺的魚!岳明國小結合湧升海洋食魚教育,學剝蝦還要吃螃蟹

徐承堉/被魚刺卡住的食魚教育,岳明國小勇敢突破,由餐桌延伸海洋教育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