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童人權日」即將來臨,這是提醒全球社會關注兒少的基本權益的重要日子。然而在現今充滿挑戰的世代中,兒少的生活正面臨重重壓力。隨著數位科技的普及、學業競爭日益激烈,以及社會變遷帶來的生活壓力,現代兒少的幸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台灣,這些外在壓力逐漸侵蝕兒少的心理健康與生活滿意度。兒福聯盟(以下簡稱兒盟)最新調查《2024年兒童福祉調查報告》揭露了台灣兒少主觀生活滿意度持續下降的嚴峻現況。
報告指出,2024年台灣學童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僅為68分,較2023年下降了5.5分,與《學齡兒童健康行為調查》(HBSC survey,以下簡稱HBSC)世界平均75分相差7分,意味著我們的下一代正面臨著越來越不快樂的危機。除了心理疏離感和學業壓力等問題外,數位沉迷、睡眠不足及家庭關係等因素也對兒少的幸福感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值11月20日世界兒童人權日前夕,兒盟呼籲政府、家長、學校正視兒少福祉的重要性,透過兒少實際的生活狀況,規劃兒少政策,提供適當足夠的資源。世界兒童人權日提醒著你我,保障兒少的幸福不只是國際承諾,更是每個人應履行的責任,共同努力讓下一代重拾微笑、健康成長。
台灣學童幸福感遠遜國際,7分差距創新低
根據兒盟的調查數據顯示,台灣學童的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僅為68分,較2023年下降了5.5分,也比HBSC國際平均的75分低了7分,台灣學童的主觀生活滿意度不僅低於HBSC國際平均,且近三年來更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高年級學童的滿意度更低,顯示隨著年級升高,學生的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加。
此外,2024年台灣學童中,主觀生活滿意度達到60分以上的比例僅有69.5%,比2023年下降了9.6個百分比,顯示台灣學童的幸福感正逐步流失,下降情況不可輕忽。
兒少心理疏離感加劇,創近年新高
現代社會的快速節奏和人際關係的疏離,使得越來越多的兒少感到孤單和無助。社交媒體的盛行,雖然拉近了讓溝通變得方便快速,但也容易造成與現實世界脫節。孩子們沉迷於虛擬社交,卻忽略了真實世界的人際互動,導致心理疏離感的加劇。此外,家庭關係的疏遠也是造成心理疏離感的重要原因。家長工作繁忙,親子溝通不足,孩子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更容易產生孤獨感。
調查發現,有近四成(37.4%)的台灣兒少認為「世界少了我也沒有關係」,不僅較2023年高出9%,為近三年新高,也顯示心理疏離感愈發成為了普遍性的問題。尤其在國中生中,這一比例高達41.7%,比國小生(33.2%)高出8.5%。另外,有一成四(13.7%)兒少表示對目前的生活感到不快樂。
課業壓力暴增、擔憂未來影響身心
有超過四分之三(75.9%)的台灣學童認為學校功課對自己造成壓力,相較於2023年的44.5%暴增了31.4%!其中,有近八成國小生(78%)認為學校功課帶來壓力,比例較國中生(73.8%)高並呈現顯著差異。國小生感受的壓力甚至超過國中生!
數據進一步揭示學童課業壓力的最大來源,有22.7%的國小生表示感到功課作業最帶來壓力;而國中生則是對自己的未來最感到擔心,佔28.5%。這反映出隨著年齡增長,學生的壓力源從具體的學習任務轉向了對未來的迷茫。學業壓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不僅休閒時間被剝奪,也磨損了學習興趣。若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將受到嚴重影響。
遊戲沉迷:虛擬世界中的迷失
數位產品的普及,為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隱憂。調查顯示,有兩成(20.8%)的兒少一天花至少6小時在遊戲上,其中更有將近一成(9.4%)玩遊戲超過8小時。值得注意的是,將近四分之一的兒少(24.5%)認為有陣子只想著要玩遊戲而無法去思考其他事情;而有幾乎同樣比例(24.6%)的兒少即便被多次提醒仍無法減少玩遊戲的時間。過度沉迷於遊戲會導致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下降,甚至產生心理問題。兒少在課業與休閒之間的平衡以及遊戲沉迷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睡眠不足:影響身心發展的隱形殺手
睡眠不足已成為影響台灣兒少身心健康的隱形殺手。根據美國睡眠學會建議13至18歲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應在8至10小時之間,研究數據顯示,台灣兒少平均睡眠時間平日8.01小時、假日9.59小時,顯示台灣兒少平日睡眠不足,假日補眠以還睡眠債的情形。
特別是國中生,平日平均睡眠時間僅為7.58小時,比國小生少了0.85小時,顯示隨著年級升高,睡眠問題更加嚴重。學業壓力的加劇,使得孩子們不得不犧牲睡眠來應對。同時,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所散發的藍光,更是擾亂了孩子們的睡眠週期、壓縮到寶貴的睡眠時間。長期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更可能引發情緒問題、影響身體健康。
良好家庭關係攸關健康成長
儘管如此,調查也發現了一些積極的信號。有超過六成(63%)的兒少表示每天皆與家人共餐;在分享心事方面,覺得把煩惱告訴媽媽、爸爸是容易的,分別有70.8%、55.4%,三項指標皆較去年進步不少。
良好的家庭關係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雖然現代兒少面臨到各種壓力,但家庭關係的改善無疑是一股平衡的力量,這種趨勢或許能為緩解整體壓力帶來轉機。隨著兒少和家人一起吃飯的頻率增加,家長亦能放下繁忙的工作好好陪伴、理解孩子,自然縮短親子之間的距離,成為他們強力的後盾。
兒盟呼籲:留意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助孩子活出青春色彩
本次調查發現,台灣兒少面臨日常課業壓力大、睡眠不足的情況,卻也因此造成疏離感、憂鬱、為了紓解壓力花更多時間在遊戲上的狀況,而對自身生活更不滿意,長此以往對兒少身心健康影響甚鉅。快樂長大應該是兒少專屬的權利,兒盟呼籲家長和學校應多加重視兒少的生活狀況及情緒壓力:
擺脫「越睡越累」:《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規定「兒童應享有休息及休閒之權利」,睡眠不足不僅讓孩子感到疲累影響學習狀況,也會加重情緒困擾,而平日睡不夠、假日補睡眠債的行為反而落入「越睡越累」的惡性循環,建議家長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前及睡眠習慣,讓孩子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
擺脫「久坐少動」:兒少為了紓解日常課業壓力而經常待在家上網、打電動或聊天,長期維持靜態坐姿加上過量使用螢幕的「久坐少動」行為,也讓孩子體能及健康每況愈下,建議家長可與孩子培養共同的運動興趣、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適時安排戶外活動,一方面減輕課業壓力,也能適時遠離螢幕,維持健康體能。
多和孩子聊天,提供正向鼓勵及協助:父母的支持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響尤為顯著,但青春期孩子容易和父母產生衝突,也常覺得不被理解,建議家長增加和孩子相處及談話的時間,當孩子主動分享他所遭遇的困難時,多多給予正向鼓勵和協助。
擴增線上輔導資源,增加校園輔導資源的可近性:根據兒盟2022年調查發現,多達78.5%的學生基於沒有時間、距離教室太遠、隱私保護不足等原因拒絕使用輔導室。因此兒盟建議學校應加強宣導輔導室功能、配合學生調整會談時間,並增加輔導資源的隱密性,例如增設線上一對一談話功能,讓孩子遇到情緒困境時可以隨時取得抒發管道。
將心理健康納入定期常規檢查:孩子身體不舒服可以用肉眼觀察,但心理生病了卻很難看得出來,兒盟建議政府應規劃將心理健康評量納入定期檢查機制,比照護眼護照提供青少年「護心護照」,教導孩子心理健康知識、簡易評估問卷和相關諮詢資源,針對高風險兒少也應定期關懷、適時轉介及長期追蹤,以便隨時掌握孩子的身心健康。
兒盟資源:兒盟提供兒童專線、少年專線和LINE@線上聊服務,讓全台學生可以隨時找社工訴說生活中的各種煩惱。「護心護照」是一份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心理健康守護工具,透過簡單的自我檢視與記錄,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及早發現心理困擾,並促進與家人、師長的溝通。
延伸閱讀:
留言 3
Suyue
教育部怎還沒收回處理這家機構?
然道繼續取十方的善款
買豪宅累積資產?
請問政府為什麼社會需要這種社福機構?
11月18日15:18
正ThomasChen
兒盟還好意思出來說!錢用去哪裡了?幾億捐款拿去買房產!刻意帶風向黑政府!
11月19日05:26
Peien
兒盟憑什麼做調查???
完全不把兒童利益視為首要任務的販嬰財團!!
爛透了!以為大家都忘了又出來帶風向洗地!
剴剴案不能沉!!!黑心兒盟不給真相只給屍袋!
11月18日17:2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