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STORY 我們的故事
艾克賽:我出生時是女孩,現在我是男孩
你好,我的名字是艾克賽,我是雙性人。這表示我有時候是男性,有時候是女性,有時候我既是男性又是女性。
我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男性,百分之十是女性,其餘百分之五是雙性。我主要以男性身分展現自我,因為這樣會讓我感覺比較舒服。
為了更理解及更適應自己的性別,我一直在接受跨性別治療師的診治。
醫生幫助我釐清應該如何繼續進行,我們討論過我是否要開始施打男性荷爾蒙、進行乳房移除手術,她也幫助我明瞭我內心的各種恐懼。
如今我已經接受這個事實——是的,我出生時是女孩,但是就大部分而言,我是一個男孩。
我已經決定,對我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開始接受荷爾蒙治療,並且到最後進行乳房移除手術。我很高興別人終於可以看見我每天在腦子裡見到的那個男孩。
是的,我的女性面向仍會存在,然而從長遠的角度看來,我覺得這麼做會讓我最開心。我希望跨性別社區裡的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快樂和愛,而且對自己的性別感到自在。
三性人(Trigender):具有/經歷三種性別之人。
這三種性別可以是二元化的性別或非二元化的性別。
一個人可以同時體驗三種性別,或是三種性別互相交替。
一個人不必平均地體驗三種性別和/或以相同方式體驗三種性別。
多元性別者(Multigender/Polygender):具有/經歷多種性別之人。
一個人可以因為具有/體驗未知或波動的性別種類而選擇這種性別認同。
泛性別者/全性別者(Pangender/omnigender):
許多泛性別者/全性別者認為我們現今的性別知識是有限的,他們深信尚有我們未理解的性別,而且可能存在有無限多種性別。
泛性別者/全性別者經歷許多種性別,有時候甚至是所有的性別。這些多性別的體驗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一次只體驗一種。
(你會喜歡:無性別閣員又怎樣?唐鳳:我其實沒有變性,一直都是我自己的樣子啊!)
關於這些專有名詞,需要注意以下的重要事項:
有些人認為這些標籤可能存在著潛在問題,許多人對於能夠體驗或擁有所有的性別抱持懷疑的態度。
此外,有些性別在本質上與特定文化及社會具有連結,倘若你不是那個文化或社會的一員,宣稱自己屬於那種性別認同即是文化剽竊。
因為有這些潛在的問題,以下的性別標籤於是被創造出來⋯⋯
極大性別者(Maxigender):
極大性別者經歷多種他們可擁有的性別,有時甚至是他們可擁有的所有性別。
這個專有名詞與前述標籤不同,因為它主動表示某些性別與特定文化及社會有關。極大性別者的性別僅包含自己可擁有的性別(意即沒有不當引用的問題)。
例如:對於不是印度人或美國原住民的人來說,聲稱自己是海吉拉(Hijira)或雙靈(Two Spirit)69 就是文化剽竊,因為這些性別認同有明確的文化連結。極大性別者認知這一點,因此不會將這些性別涵蓋在不屬於這些文化的人身上。
半-(Demi-):對於提及之性別具有/體驗部分連結之人。例如:半男性(demiguy)、半男孩(demiboy)、半女孩(demigirl)、半非二元化性別(deminon-binary)、半流動性別(demifluid)、半無性別(demiagender)。
舉例來說,我個人就認同這個專有名詞。請容我詳細說明。
我覺得自己⋯⋯有點像女生,但是也⋯⋯有點不像。
這種想法出現在我腦中的時候,是在一場派對上。那是一場大學派對,受邀者有男有女。我的朋友們將那場派對的主題設定為豪華、復古的賭場風格。
在大家抵達之前,許多來參加派對的女孩子聚集在我們家的地下室,一起梳妝打扮。
現場有很多化妝品和捲髮器,短短幾個小時後,每個女生都成功變身為性感女郎或迷人舞孃。因此,當我穿著西裝背心、長褲並戴著領帶上樓時,引起一陣小小的驚呼。
「妳戴領帶?」
「妳不能穿這樣啦!」
然後,有一句話在我心中引發了強烈又混亂的情緒。
「她當然可以啊。她是艾胥莉,她又不是真正的女生。」
雖然我知道我朋友只是想讓氣氛變得輕鬆,並且力挺我選擇自己喜歡的服飾,但我立刻打開了心裡的防禦機制。我的思緒浮現出一段冗長的內心獨白,內容大概如下:
「我絕對是女生!或許我不像社會所期望的模樣,然而我以女生身分經歷的成長過程,塑造出我現在的模樣。身為女生讓我強大、體貼、富有同情心。如果剝奪了我的女性身分,我會覺得自己不再完整。我就是真正的女生!」
當我內心的思緒無聲的誇誇其談之前,另外一位朋友也跟著開口了:「才怪,艾胥莉當然是女生。凱特妳不要亂說啦。」
令人驚訝的是,我對這句話的反應竟然是:「不,我不是女生。」
以上是我對於自己性別認同所經歷過最困惑也最優柔寡斷的內心抗辯和解釋。一方面,我很肯定自己像個女人,但是另一方面,我又肯定自己不像女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經過幾天的反思,我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為我是女性,但在性別認同上也有一些非常無性別和性別流動的元素。
很顯然的,當我被別人貼標籤時,我認為這些面向都能獲得認可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只聽見「女性」這個詞彙時,會讓我覺得不大對勁。這也是讓我與「半女性」這個詞彙產生連結的原因。
(同場加映:無性戀者的日常:我們有一顆柏拉圖式的愛人之心)
圖片|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非男非女(Aporagender):
這是一種特定的性別認同,也是一個概括性用語,意指非二元化的性別,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亦非兩性之間的任何其他性別,但是仍具有強烈且特定的性別感受。
特異獨行者(Maverique):
擁有自主性別、完全獨立於男女二元化性別以外之人。倘若性別是顏色,那麼特異獨行的性別就是黃色,不是來自於其他色彩的原色。
非男非女與特異獨行者是在幾乎相同的時間由不同人創造出來的,雖然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兩者各有其獨特的認同。
它們除了有自己獨特的社群之外,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一種可以當成指稱多種性別的概括性用語(非男非女),另一種則是專指獨特的性別(特異獨行者)。
雖然有這些區別,有時候還是可以依照個人偏好選用其中一個詞彙而不選另一個來描述自己的性別認同。有些人甚至同時認同非男非女和特異獨行,就好比有些人同時認同雙性戀和泛性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