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從農業素養出發 美國如何將食農教育融入K-12教育體系?

食力 foodNEXT

發布於 06月11日16:00 • 食力FoodNEXT
加州AITC味覺教學計劃,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童嘗試並深入了解新鮮水果和蔬菜。

撰文=李旻叡

「農業素養(Agricultural literacy)」是美國推行食農教育的核心之一,這個概念大約在1970年代首次提出,最初用以描述一般大眾對農業知識的基本了解,到了1988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正式定義農業素養,指出一個擁有農業素養的人應該了解食物和纖維材料系統的運作,包括其歷史以及對當前國家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後來農業素養一詞逐漸被賦予更廣泛的解釋,且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儘管一直沒有被納入美國教育的正式課程,但從聯邦政府到民間團體,都持續推動農業素養普及,特別是將其融入K-12教育體系中(幼稚園到高中的學習階段)。

線上平台匯集教案資源 農業素養輕鬆融入課堂

1981年,美國農業部(USDA)邀請來自農業和教育界的代表齊聚華盛頓特區,討論如何增進大眾理解農業的重要角色。隨後,頒布了「Agriculture in the Classroom(簡稱AITC)」計畫,並成立特別工作小組,協助各州成立相應的團隊、制定有效計劃以提高教師及學童的農業素養,使其了解農業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中的角色,包括糧食與纖維的生產及野生動植物棲地、水與森林的維護。

目前各州AITC團隊以教育性非營利組織的形式成立,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各有不同,有些由州教育單位或農業局領導,有些由私人農業組織或非營利基金會負責管理,有些則隸屬於某大學或教育學院,推行之計劃也各有特色。特別工作小組後來發展為全國AITC組織「National Agriculture in the Classroom Organization(簡稱NAITCO)」,與美國農業部合作維持各州之間想法及資源交流的網路,並協助評估計劃成效。

NAITCO於2014年確定了美國推行農業素養的五大方向,包含(一)農業與環境(二)用於食品、纖維材料、能源的動植物(三)食品、健康與生活方式(四)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五)文化、社會經濟與地理,其後根據這些方向,推出農業素養課程地圖(National Agricultural Literacy Curriculum Matrix, 簡稱NALCM),此線上平台提供豐富的素材,供教師在進行農業素養課程教學時參考,教師可以根據年級、教學資源類型、學科領域、農業素養執行目標以及課程評量類型,搜尋多元的教學資源。目前平台上已有近500個依照K-12各教育階段(幼兒園至高中)將農業素養整合多種學科內容所設計出的課程計劃,完整包含了課程目標、教學時間、教材清單、關鍵詞彙解釋、教學內容,幫助教師可以更容易的將農業知識融入健康營養、科學、經濟學、地理和歷史等課程中。

【更多食育深度解析,請詳閱食力Vol.35季刊《2024食育力總體檢獨家揭曉!22縣市要補修的一堂食育課》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安與衛生】透過食育讓食安不再只靠稽查 嘉義市金門縣前進13名 宜蘭成為最大贏家!
【推廣滿意度】食農教育政策哪項最有感?7成以上民眾增加國產食材購買意願 惜食、飲食文化的感受度則較弱
中央挹注資源、地方協助串連 才能讓食農教育真正落實於民間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