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連中文系都要全英語授課?雙語國家政策顛覆大學,是國際化或自廢武功?

天下雜誌

更新於 2022年10月17日07:54 • 發布於 2022年07月19日02:24 • 蕭歆諺
連中文系都要全英語授課?雙語國家政策顛覆大學,是國際化或自廢武功?
連中文系都要全英語授課?雙語國家政策顛覆大學,是國際化或自廢武功?

6月底,淡江大學的一紙徵才公告引起熱議:中國文學學系延攬師資,徵求學術專長為文字學、聲韻學與訓詁學的教師,同時要具備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簡稱EMI)能力。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楊宗翰質疑,「山也EMI,海也EMI,大EMI時代來了?」

明明學的是中文,為何要用英文教?

拚國際化,校方強調沒有例外

這其實是妥協下的結果。淡江中文系系主任周德良說話輕聲斯文,在學生眼中既幽默又是好好先生,卻在去年年中的校務會議上罕見提出異議。

「我不發言,沒人能替我發言,」他希望在教育部與校方大力推行的全英語授課政策中,為中文系爭取例外,期待能校方能網開一面,讓中文系維持以中文繼續授課的做法。

但大勢難違,他最終仍在角力中敗下陣來。所謂「大勢」,指的是政府所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全面強化國人運用英語的軟實力,也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

雙語大旗下,教育部推出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劃(The Program on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College,簡稱BEST)以強化學生的英語力。

淡江-中文系-英語授課-大學教授-周德良
淡江-中文系-英語授課-大學教授-周德良

(謝佩穎攝)

政府在2021至2024年,以總額約25億的前瞻經費補助學校推動全英語授課。目前共有中山、成功、台大和台師大四所重點培育學校,及台科大、清大等25校共計41個學院為重點培育學院,以2024年達成學生所修學分中有超過20%為全英語課程為目標。

有經費作為誘因,自然吸引學校爭相投入,淡江大學就是其中一例,每學年預計可獲得約360萬元的補助。周德良回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王高成去年曾召開說明會,與校內教師溝通做法。

當時周德良提出異議,並在與王高成私下懇談後,達成中文系「盡量做,無需勉強」的共識,沒想到卻在去年11月初的校務會議上變卦:校長葛煥昭宣布,推動全英語授課無一例外。

攤開淡江大學111學年度(即今年9月至明年6月)開課原則,在全英語授課部份清楚提到:各系所每學年度至少要增開一門全英語授課課程,以逐步開設佔其總課程數至少10%為目標;甚至刻意強調,含外國語文學院各系及文學院中國語文學系,顯見校方的堅定態度。

以經費引導獨尊英文,傷害多元性

目前中文系已有兩門全英語授課課程,分別是「英譯中文短篇小說」與「英語漢學著作選讀」,未來配合學校政策逐步開設更多EMI課程,會先從選修課開始做起。但周德良不免擔憂,屆時連必修課如荀子、韓非子和老莊都可能得用英文上。

副校長王高成表示,淡江早於教育部推出的BEST計劃前就已經有十個全英語學程,對推動國際化不遺餘力,搭配教育部的計劃算是順水推舟。至於中文系為何也要用英語授課?他回應,是希望提高師生的雙語能力,能夠用英文與國外學者有更多交流互動,推廣中文之美。

他也強調,未來不會要求中文系全部以英語上課,會尊重中文系教師的專業判斷,選定部份課程推動EMI。因此雖然希望中文系以10%課程EMI為目標,但比例可以比其他科系少。

即使被列為重點培育學校的台灣師範大學,校內也面臨相同衝突。

「對某些系所來說,推EMI是強人所難,」台師大國文系系主任賴貴三指出,中央透過獎補助方式間接控制學校政策,等同削弱大學自主性與個別系所的獨立性。

儘管他願意與時俱進配合推動國際化,但現在的做法相對躁進。他也不認同授課只獨尊英文,中文學界許多留德與留日的人才可能因此被埋沒,失去多元性。

另一所重點培育學校中山大學同樣面臨掙扎。中山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羅景文指出,校內所有系所都邁向全面EMI,但校方有給中文系更多彈性,內部也有很多討論,相較他校有很大的包容。

為了回應學校政策與整體趨勢,中山中文系除系上原本就有加拿大籍和保加利亞籍教師可開設全英語課程,8月1日也新聘德籍教師,他們都有流利的中英文雙語能力;系上也陸續有老師開始修習EMI相關課程增強英語教學能力。

「很多概念是在中文思考脈絡下成立,硬要用英文翻等於往外繞了一圈,」羅景文也指出,雖然他支持英語授課,但仍須留意課程內容屬性與學生反應,建議部份課程可以採用中英混用的方式授課,而非全部用英文。

全英語授課師資難尋

推動全英語授課,首先面臨的就是師資問題。周德良坦言,現有專任教師能以英語授課的並不多,只能在未來聘人時要求教師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

但如此嚴格的篩選條件很容易錯失人才。淡江中文系這次徵才共有13人申請,不乏本土名校出身,但有4人在履歷上表明自己並不具備英語授課能力,周德良也只能忍痛婉拒。

淡江-中文系-英語授課-大學教授-周德良
淡江-中文系-英語授課-大學教授-周德良

(謝佩穎攝)

不只本土博士吃虧,有國外經驗的學者也不一定具備英語授課能力,楊宗翰強調,教師能閱讀英文文獻,撰寫英文學術報告,並不等同能夠教18週的完整課程;教師能否在不到十分鐘的試教時間中,展現全英語授課的能力也是問題。

另外,有不少教師並非在英語系國家留學,而是具備俄文或日文文學專業,即使擁有深厚學術功底,卻易在獨尊英文之下成為遺珠,無形中也降低了中文系的多元性。

學生的接受度待商榷

事實上,教師不一定有全英語教學能力,學生也不一定有能力好好吸收。一位博士生觀察,他在念碩士時曾修過漢學英文,該門課以全英語授課,卻面臨學生語言程度參差不齊,教授也無所適從的困境。

「變成他講一段英文,再講一段中文,」他說,儘管教師有心以英語授課,卻因需配合所有同學的程度,上課進度變得遲緩,充滿無力感。

淡江中文系所開設的「中國語文能力表達」課程是前車之鑑。該門課形同國立大學所開設的「大一國文」,是全校學生通識必修科目,為配合部份科系的全英語學士班,中文系特別開設全英語授課的班別。

「我們跟學校溝通過很多年,授課老師壓力都很大,」周德良表示,班上有本國生也有外籍生,教學內容拿捏不易,教得太難怕外籍生聽不懂,內容太淺又擔心本國學生覺得太幼稚。用英文教課窒礙難行,收到的學生回饋與評鑑也往往不理想。

另一門選修課中英混用的「漢學英文」更連學生都招不滿。開放70個名額的課程,最後只來了12名學生選修,低於15人開課標準卻仍開課,顯見英語授課課程的困境與隱憂,光是能不能吸引到足夠的學生選修就是問題。

放棄中文授課,等同自廢武功?

全英語授課更令人擔憂的,是讓中文系失去學術優勢。周德良解釋,撇開政治議題,台灣在文化上仍是承襲中國傳統,且是全球唯二,與香港一樣仍在使用繁體字的地方,毫無疑問是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的重鎮,讓不少外籍生慕名而來。

淡江中文系碩士班的學生就有不少是去過中國念書後,又轉赴台灣深造的案例,中文系境外學生人數也在校內排行前十。「我們應該是要發展自己的特色,不是全盤西化,」周德良愈說愈急,強調自身也認同國際化的重要性,但做法絕非只使用英語教學。

楊宗翰也認為,他國殷鑑不遠:將英語視為國家語言的新加坡,中文系的授課中文分量低於英文,新加坡人的中文也變得十分低落。

用全英語授課,就是國際化與競爭力的保證嗎?當中文系也要英文授課,中文系的未來在哪裡?確實值得大學深思。

加入「天下雜誌 LINE」看更多,掌握財經、國際大事零時差

【延伸閱讀】

企業搶學生、博士沒出路?屏科大校長:一件事不變,困境就無解

台灣碩士為何要寫論文?歐美研究生不寫論文怎麼畢業?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52期《廉價日本危機與商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