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與日產曾試圖聯手打造全球第四大車商,這場估值高達600億美元的合併案,卻因內部意見不合,談判迅速破局。然而,現在出現新的轉機。只要日產執行長內田誠下台,本田就願意重啟合併談判。
日產為何需要本田?市場壓力與財務困境
日產近年來陷入困境,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在美國市場,日產的油電混合動力車款選擇有限,導致新能源轉型進度落後,無論是相較於本田、豐田,還是比亞迪等中國品牌,競爭力都顯得不足。其次,營收持續下滑,使得管理層亟需尋找戰略夥伴,以強化技術研發與市場競爭力。
為何談判破局?日產的「面子」更重要
本田與日產談判不到一個月就破局,核心原因有三點:
企業文化與自尊心作祟
本田希望讓日產成為子公司,但日產不願意接受,認為這會影響自身品牌地位,寧願拒絕合作,也不願「低人一等」。
內部決策混亂
日產內部對合併的態度並不一致,許多高層不認為公司處境已經到了「非合併不可」的地步,導致決策拖延,最終錯失機會。
高層不穩,無法整合內部意見
執行長內田誠的領導力備受質疑,無法有效說服內部接受合併方案,加上日產與法國雷諾的聯盟關係不穩,讓談判變得更加複雜。
本田的下一步:等內田走人再談?
儘管談判破局,本田並未放棄這場交易,甚至開出明確條件:只要日產換掉內田誠,合併談判就有機會重啟!
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強調,本田無意發動敵意併購,希望能與願意推動變革的新領導層進行合作,而非強行吞併日產。這也意味著,日產若能換上更開放合作的新CEO,雙方重新談判的機率將大幅提升。
日產的未來:繼續硬撐,還是順勢合併?
日產目前面臨幾大挑戰:
董事會:CEO可能下台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日產董事會已開始討論內田誠的去留,一旦內部決定換人,合併談判將有望重啟。
內部重組壓力大
日產計畫裁員9,000人、縮減20%產能,雖然能降低成本,但這將影響員工士氣與市場信心,未來能否成功翻身仍是未知數。
與雷諾的合作關係成疑
日產與雷諾的聯盟本就不穩定,若雙方策略不同步,未來可能進一步影響日產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