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黃仁勳傳》作者揭內幕:被黃仁勳罵怎應對?誰是輝達接班人?秘辛一次看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3月17日06:49 • 發布於 03月17日06:49 • 陳育晟

《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離台前最後一場活動,是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的內部分享會。他到底說了什麼,讓創辦人高希均直呼「犀利、直率且真誠」?

《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Stephen Witt)在3/14訪台最終日,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高希均講堂,與同仁進行交流座談。

左起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蘇義傑攝
左起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蘇義傑攝

左起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蘇義傑攝

談寫書過程》被黃仁勳飆罵20分鐘,事後卻覺得和他關係更緊密

維特指出,黃仁勳當初決定投入AI發展時,把公司內部白板上內容全部擦掉,只留下OIALT(Once in a Lifetime,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象徵他義無反顧、全力投入AI領域。這讓維特意識到,黃仁勳可能是他記者生涯中最重要的故事,於是拋下一切全力投入報導。

維特採訪過黃仁勳六次,也採訪他周遭夥伴、朋友、科學家等逾200人,是坊間和黃仁勳、輝達相關的書籍中最扎實,維特堪稱「全球最了解黃仁勳的男人」。

維特坦言,黃仁勳是一位難以採訪的人,言談有時前後矛盾,使其必須進行大量事實查證,累積大量資料後,最大挑戰是如何把內容結構化,確保讀者不會讀到一半就放棄。

為了保持讀者興趣,維特把書籍分成兩部份。前半部聚焦在輝達的早期困境、黃仁勳賭注是否能成功,為故事增添緊張感。當AI在2012年開始崛起,並帶來成功後,故事邁向第二階段,新的敘事張力圍繞著一個議題,「AI的成功是否對人類社會帶來毀滅影響?」「這樣的結構,會讓讀者保持興趣,不會因為故事轉折點消失而放下書本。」

但在撰寫技術相關內容時,維特面臨的挑戰是:讀者背景差異巨大,有些人是技術專家,但有些人則對半導體、AI全然陌生。於是,維特運用ChatGPT簡化技術內容,例如請AI用「六年級程度」解釋「平行運算」,再重新撰寫,確保論述的準確度與可讀性並存。

事實上,要爭取到專訪黃仁勳的機會相當不容易,為此維特把《紐約時報》過去20年報導過他的700篇文章全部爬梳過一次,設計出只有他才答得出的問題,終於成功專訪到黃仁勳。

連黃仁勳在2009年接受台灣電視節目專訪,談到一次瀕死的車禍經驗,也收納進維特的資料庫。因此,當維特的專訪時提及這件事,讓黃仁勳大吃一驚:「你怎麼知道這件事?」

但維特也在專訪時惹怒黃仁勳,遭到黃仁勳咆哮。維特提到,當他提及1964年由英國推理作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所寫的一部小說,在AI不斷發展下,最終超越人類,並遺棄人類時,黃仁勳大發雷霆20分鐘之久,認為維特在浪費他的時間。

儘管有些錯愕,但維特知道,被黃仁勳怒罵,是一種「被納入核心圈」的象徵,所有和黃仁勳親近的人都被他罵過。事後,維特和黃仁勳在加州理工學院再次見面,黃仁勳並未道歉,但雙方似乎達成更深一層的互信與理解。

原來是黃仁勳擔心維特會寫一本和輝達無關的書,而是關於奇怪的AI問題。「即便事實不是如此,但在當時的對話裡,我幾乎沒機會解釋自己真正想寫的內容,」維特想來仍有些無奈。

談黃仁勳管理》不想與超微競爭,輝達兩個潛在接班人?

這樣的「非典型CEO」,直接管理65名高層,以世界級工程師身份領導公司,維持輝達企業架構的扁平與高速運作。維特分析,黃仁勳的策略是優先服務最頂尖的科學家、研究者,即便虧損,也能確保未來在該領域發展時,輝達可在市場上領先,「這種遠見與戰略思考,是他能成功的關鍵。」

黃仁勳尤其不希望輝達變成像超微(AMD)這樣的公司。維特指出,倘若兩家公司直接競爭,將陷入價格戰,導致利潤變薄,因此他選擇讓輝達與市場區隔,即便這意味長期虧損,最終市場需求爆發時,才能獲得獨特且可觀的利潤,一如AI時代輝達所證明的一切。

管理風格獨樹一幟的黃仁勳,會有接班人嗎?維特觀察,目前輝達內部流傳的潛在接班人是全球業務運營執行副總裁普里(Jay Puri)。他雖任銷售主管,但擁有史丹佛大學博士學位,對技術有深入理解,並與高端客戶密切合作,確保輝達產品能真正解決前沿問題,「這種高度以客戶為導向的策略,使輝達和超微、英特爾(Intel)不同。」

另一位潛在的接班人選,是輝達超大規模和高效能運算副總裁巴克(Ian Buck),有「CUDA之父」稱號,但維特觀察,黃仁勳似乎沒有將他列為接班考量人選。

不過,整體而言,今年62歲的黃仁勳仍未透露接班人,輝達也未有正式的接班梯隊,全球業界高度關注這家AI龍頭的接班議題。

史帝芬・維特談寫書過程。蘇義傑攝
史帝芬・維特談寫書過程。蘇義傑攝

史帝芬・維特談寫書過程。蘇義傑攝

談媒體未來》AI可讓「注意力經濟」轉向「意圖經濟」

寫完《黃仁勳傳》,在華人地區大受歡迎,美國版也將在4月上市。維特對AI似乎有了更深層理解。他表示,受到黃仁勳理想,總是有一套對未來的假設,並隨著新進資訊不斷調整假設。對他而言,出版業、媒體的未來會是什麼?

「出版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特別是在AI時代,如何用AI使內容更具吸引力,會是關鍵所在。」維特認為,AI可能會徹底改變出版業,未來的書籍可能不會再是固定文本,而是根據讀者需求動態調整內容,例如針對技術專家、初學者、金融投資界產出不同版本書籍,從而變成一個動態的資料庫。

但維特認為,很多當代記者擅長透過製造話題、挑起爭論來吸引關注,就像是「娛樂摔角」,把自己扮成「職業小丑」,「這種模式讓我感到不自在,實在無法適應社群媒體時代。」因此,他希望AI能幫助媒體從「注意力經濟」轉向「意圖經濟」,使內容產製者更能理解讀者需求,而非只是單純吸引注意力,這會讓媒體在變革中找到立足點。

談下一本書》量子領域尚未成熟,轉攻AI情感主題

《黃仁勳傳》在市場引起熱烈迴響後,維特會想要寫《蘇姿丰傳》或任何科技大人物的傳記嗎?維特坦言,他曾多次邀訪蘇姿丰,但並未得到訪談機會,所以無法撰寫她的傳記。

但維特已對下一本書有了清晰想像。他原本想寫有關「量子運算」的書籍,認為這是AI的自然延伸,但他向Google量子領域負責人詢問時,對方建議他不要寫,因為短期內量子運算還不會有重大突破,甚至連黃仁勳也認為,量子運算的真正發展至少還需要15年,因而決定暫時擱置計畫。

不過,他又萌生一個新想法──探討AI與人類建立情感關係的現象。像是一位49歲的電腦科學家沙澤(Noam Shazir),曾經是Google頂尖程式設計師,後來離開Google創建AI角色聊天機器人,讓AI不只模仿人類,甚至能和人建立類似社交關係的互動,甚至有些人會愛上AI。

他打算以這個主題為核心,描寫一位和AI發展建立深厚情感的人,並交叉敘述沙澤與圖對如何設計AI、提升其真實感,並衡量使用者的參與程度。維特表示,這個議題正發生在現實世界,他希望創作一部類似由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主演電影《雲端情人》(Her)的非虛構版本,深入探討AI與人類間日益模糊的界線。

分享會最後,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致詞。他表示,維特今日分享內容犀利、直率且真誠,對同仁幫助甚大。而維特對輝達的深入洞察,也讓他思考一家企業何以能成功,不外乎兩大因素——對客戶的全心投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他透露,去年4月3日花蓮發生大地震後,即便交通受阻,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仍想方設法把讀者訂購的書籍、雜誌運送到花蓮。除此之外,事業群也嚴守新聞媒體分際,提供專業且客觀資訊,並在當前兩岸局勢促進溝通與和平,而非散播仇恨與對立。

《遠見》發行人關鍵三提問:如何才能成為好的科技記者?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在維特分享時,不時埋首做筆記。而她也對維特提出三個關鍵問題,以下為問答內容:
● 問:你畢業自美國最好的新聞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一般認為科技記者門檻較高,你如何讓複雜的科技概念變得容易理解?
答:現在會用ChatGPT來協助。我也會測試讀者,例如我的編輯並非技術專家,當對方表示無法理解某段內容時,我通常會刪除、調整。關鍵在於了解受眾,並以能吸引最大範圍讀者的方式來寫作,讓一個對該技術感興趣的12歲聰明孩童都看得懂。同時,技術專業書籍的市場較小,如果希望書籍能獲得更廣泛關注,就必須適度降低技術門檻。
● 問:科技記者是否需要技術背景?
答:確實需要,但也取決於目標受眾。有時,沒有技術背景的訪談者會問出最基本的問題,如「什麼是AI?」卻能吸引數百萬人觀看,因為很多觀眾同樣對此一無所知。
我承認自己容易沉迷在技術細節上,但也必須保持平衡,因為大多數讀者不會關心過於深入的技術內容。但我曾為紐約、芝加哥避險基金工作,這個財經背景對科技報導很有幫助,可從財務角度判斷企業真實狀況。
像是我曾經訪問過美國製藥公司威朗(Valeant)的高層,發現對方財務策略毫無邏輯,結果一年內股價暴跌95%。我發現很多記者缺乏財務分析能力,難以識破企業的問題。
● 問:你怎麼讓自己持續跟上最新的科技趨勢和發展?
答:AI領域發展極快,讓我有種在高速跑步機上,隨時可能跌倒的感覺。我主要透過社群媒體、科技Podcast來追蹤最新趨勢,每天也會花一到兩個小時閱讀相關報導。另外,在訪談時,我也會預留時間,向受訪者詢問,是否有哪些新興科技、趨勢值得關注,這是傳統新聞報導的重要一環,需要持續投入時間更新資訊。

《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出席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的內部分享會。蘇義傑攝
《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出席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的內部分享會。蘇義傑攝

《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出席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的內部分享會。蘇義傑攝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