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家具,我們通常會直覺地聯想到歐洲品牌的深厚歷史、經典設計、精緻細節等,這些優勢造就了它們的歷久不衰,成為許多人家中的愛用品,甚至是收藏。台灣也曾有「家具王國」的美名,不過,在世界局勢和經濟變革下,產業開始外移至東南亞與中國大陸,導致國際市場市佔率急遽下降,隱身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的代工角色,鋒芒日漸黯淡。
本期金點設計獎系列報導,邀請以「滿溢凳几」榮獲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的造浪者設計工作室莊嘉駿設計師來分享在家具領域「打滾」的經驗,近期更跨足家具品牌「umami」創立的他雖然年輕,但在與工廠合作方面卻總能洞察先機,再以彈性的設計思維協助產業跳脫代工的命運齒輪;在他心中,設計二字所代表的能量是什麼?他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每一次的挑戰呢?
「我很喜歡把想像化作現實的過程。」莊嘉駿說道。這或許是他踏上設計這條路的機緣。求學時因不愛讀死書,因此選擇進入高職學習廣告設計,大學階段則接觸了工業設計,笑稱自己不安分的他,認為設計的本質是創作,心境應如海綿般柔軟,並吸收大量理論知識,因此,除本科系的領域外,他也多方涉略了如文案、品牌行銷、建築與室內設計相關範疇,培養思維能力與所長之餘,也擁有更多工具面對未來的各種疑難雜症。
家具設計與工法一直是他喜愛且熟悉的,大學畢業後便進入台灣知名設計家具品牌,從中學習製造、包裝、物流、行銷等,藉此更加了解家具結構、市場需求等細節;不過,工作一陣子後覺得在體系內無法施展自己的長才,遂決定自立門戶,嘗試實踐內心對於設計的想法。莊嘉駿分享,跟傳統產業的合作在初期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他太年輕,師傅們的資深年資令他在溝通時綁手綁腳,經營者也因彼此未有信任基礎,而不太願意給予機會;有鑑於此,他便採取與大型品牌聯手的策略,以簽約設計師的身分替品牌設計家具,透過作品的累積、與工廠的實際接觸,快速拓展自己的眼界及人脈。
另一方面,疫情的發展大大翻轉了世界,許多領域不得不面臨轉變節點,家具產業也不例外,當外銷訂單大幅縮減時,工廠若堅守固有思維,營運上會面臨巨大衝擊,甚至可能導致關廠,因此,有些接班的二、三代希冀找尋前進的突破口,這時便是設計加入的好時機;而台灣製造業的優勢在於,雖然土地面積小,但工廠數量密集,工序銜接及跨域整合相對容易,只要有精實的技術力為根基,再投入創新、研發商品,甚至推出自有品牌,透過品牌價值的積累,就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步。
掀起浪潮 一同造浪
莊嘉駿的工作室命名為「造浪者」,當中蘊含對自我生活的回顧與醒悟。時序回到2017年,他申請上文化部的「布瓦布榭暑期設計工作坊」,前往法國與來自全球的創意人士互動交流,他也趁機至海外遊歷,某天在荷蘭海牙海邊看著夕陽下的海浪波動,他突然驚覺「時間一直走,我卻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當下便決定不再繼續隨波逐流,應勇於嘗試內心的企圖;也因這個經歷,他期許自己不要安逸於現況,而是要做創造趨勢的先行者,也希望召集一群人來壯大行列,一起掀起新浪潮。
由於設計是個抽象且無形的名詞,對社會而言是種軟實力,而設計師在學習養成的階段,需以彈性開放的心態去跟大眾互動,牽起更多可能;因此,莊嘉駿認為設計者扮演著「黏著劑」的角色。每個產業都有其專業和堅持,為了讓腦海的想法得以商品化、走進民眾生活,設計師必須膠合各個環節的所長,同時需要懂得換位思考,發揮整合能力,使所有該注意的細節都納入規劃中。
圖片提供」造浪者設計工作室
閱讀全文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