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國中教師:如果你只希望孩子快樂長大;請想想,孩子現在的快樂,是不是預借自他未來的人生…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1年11月15日02:32 • 羊兒咩咩叫

這一世代的孩子肯定是幸福的!比起過去的世代,有更多父母投入在教養孩子中,各式各樣的教養理論,各有支持者,很難說哪一個理論是絕對的好,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無法像科學實驗一樣,有實驗組跟對照組,即便是同卵雙生,也有不同的個性和思想,所以親子教養論壇中,同一件事常有持不同意見甚至完全相反的家長。

任教國中十多年,心中有許多感觸,也希望讓更多的家長知道跟看見這個世代的教育思想和走向,究竟帶我們的孩子走向哪裡~

#

 

兒童心理學家潔兒瑟(Francyne Zeltser)認為,若希望孩子成功(註一),威信式的教養是最好的做法。

潔兒瑟解釋,教養風格可概略分為 4 大類,你可以在不同時間運用一種或複數種的不同教養風格, 視當下情境與脈絡決定。

 

這 4 種教養風格是:

寬容式(permissive)---這類型的父母很少設定或者執行規則或期望,總是想方設法讓孩子開心。寬容型的父母比起執行父母的角色,更像以朋友角色在跟孩子相處。他們通常會避免與孩子正面衝突,並在孩子遇到困難或壓力時,傾向於答應孩子的請求。

威信式(authoritative)---這類型的父母有強烈的個人主張,但會經常與孩子溝通:會用心聆聽並把孩子的意見、想法和感受納入考量。他們允許「自然後果」發生,但會利用這些後果引導孩子反思與學習。

忽略式 (neglectful)---這類型的父母讓孩子自求生路,不常提供孩子指導和關注,忽略型教養的家長很少參與孩子的生活,也很少制定或執行規則,對孩子幾乎沒有要求。

獨裁式(authoritarian)---這類型的父母通常態度強硬,對於規則的制定和執行非常嚴格,很少考慮孩子的社交情感和行為需求。當孩子對父母的要求提出質疑時,獨裁型父母與威信型父母不同, 不會與孩子進一步溝通,而是表示「因為我說的,所以你要做」。

教了這麼多年的書,這四種類型的家長當然都遇過,其中最有感的是「寬容型」的家長,明明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應該最有同理心,有很好的人際互動,為什麼常常適得其反,偏偏教養出最令人頭痛的孩子?!

有一屆遇到一個狀況多的學生,多次找家長當面溝通,但家長都因生意太忙而婉拒, 只願意用聯絡本簡單回應。在我不厭其煩地邀請後,父母終於願意來學校一趟,我趕緊利用機會跟他們說明孩子的在校狀況,聽了一會,媽媽強忍不悅的對我說:「老師,你知道嗎?我們夫妻都很努力地當孩子的朋友。因為我生意忙,所以我都用會交換日記跟孩子聊。我的孩子從小就很善良,還會主動幫助行動不便的小孩,不是你說的那樣。」

當下,我實在很想搖搖她的肩膀對她說「媽媽,你醒醒吧!!」

三年了!!在孩子上課搗蛋、把吃剩的便當丟在別人桌上(包含我的桌上)、霸凌不只一位同學、段考作弊被記二小過,闖下各種亂七八糟的禍之後,他的父母還是選擇聽他們想聽的,做他們想做的!我真的無奈也無言……

 

溺愛不是愛

後來聽同班的孩子轉述,高職畢業後,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其實這孩子的本性並不壞,只是犯錯時需要大人的導引,可惜父母不曾想真心瞭解孩子的問題,幫助他走過關鍵的青春期,而是選擇聽他「轉述」學校的狀況,跟他站在同一邊,用情感支持他,卻沒有引導孩子反思與學習,只是不斷強調希望孩子快樂長大就好。

近十多年的主流風氣,鼓勵家長要當孩子的朋友,讓孩子願意跟家長分享心事,進而達到影響孩子的效果。這曾經是我們當孩子那個年代,連想都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聽起來是好概念,但問題出在操作。很多家長因著自己的性格或美好的理念,非常認真的和孩子們當朋友。問題不是不能和孩子當朋友,而是不能「只是」當孩子的朋友!

朋友的本質是同樂,朋友的形成原因,乃是彼此的程度相近,個性相像,所以才會自然而然相互影響。但父母比孩子至少多了 20~30 年的人生經歷,看見的世界早已不同,若要當朋友只能「降級」。

孩子年幼時,父母會因著彼此親密的親子互動而覺得滿足,甚至被身邊的親朋友好友們推崇。但等到小五以後,就會因著孩子的個性開始有不同的效應,個性內斂的孩子,較「不容易」被察覺問題(不代表沒問題),頂多只是覺得孩子對父母的要求或意見愛理不理。

若孩子的個性是外放張揚型的,就會有很多行為問題衍生,最明顯的就是與學校師長或權威者,用隨便的方式應對,因為在他幼小的生命裡,生命最初的權威者(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樣隨意互動著,那跟同儕師長,為何該不同呢?所以現在學生越來越多的問題行為,是在我們那個年代不曾出現的。

如果你有機會待在一間教室裏一整天,你就會驚訝現在的孩子們跟人的互動,缺乏了尊重,習慣自我中心。因為從小身邊的大人因著少子化,是以「他」為中心在運轉著。外出用餐先問他喜歡的餐廳,吃飯點餐先選他愛吃的餐點,吃不完沒關係,爸媽會解決,只要考慮自己喜歡什麼,反正爸媽通通會買單。

當他已經這樣過了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他們,很多很多的隨便、隨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甚至髒話滿口飆,即便有師長在場。

也許你會狐疑,老師為什麼不制止?我們當然制止阿!但幾次的要求道歉、處罰或勸導,如何能和多年來的自我中心和隨性抗衡呢?孩子頂多學會下次看到這個老師繞著走,不要被聽到而已。

當孩子把父母真的當成朋友,而非帶領者,他們就會用跟朋友相處的思維跟你相處,他喜歡的部分,他聽你的,他不喜歡的部分,不要理會就好啊!

反正朋友到處都有,隨時可換,他才是關係的掌控者,而不是父母!!

年輕的他永遠不知道,也許曾經在他關鍵時期的生命裡,曾出現不少良師益友,能幫助他走得更穩妥, 只可惜因為他的態度乖張,讓這些人選擇遠離他;就算有人願意忍耐真心以待,他也無法領受,因為他早已習慣為所欲為的愛,而無法接受帶著修整和訓練的愛。這是父母當年寬容疼愛他時,不曾料想到的。

為所欲為的快樂只會教養出唯我獨尊的孩子,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懂得和別人合作共事嗎?能夠對自己的生命和家庭負責嗎?也許在他出社會被現實教訓的那一天,他才驚覺,曾經錯過了什麼……也許什麼也沒發現地走入婚姻家庭,繼續複製著同樣的模式往下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很多爸媽都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卻忽略了孩子的快樂是不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教育現場許多的言語霸凌,都是源自於只追求自己快樂的霸凌者身上。

真正的快樂應該源自於內心的滿足,而不只是物質的享受或「我好,你不好」的人際關係中,如果你對孩子的期望,就是快快樂樂長大,那也許要想想,現在的快樂是不是預借自孩子未來的人生,而他的快樂是不是已經造成身邊所有人的不快樂!

註一:成功未必指的是社會典型的有錢、有權、有地位。而是這個人能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成為一個比原來的自己更好的人。所以更全面的成功定義,不該是與別人比,而是與自己比。

 

相關系列文章請見FB粉專「羊兒咩咩叫」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晨宇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LinChih🍀
    我有個疑問,我對小孩蠻有威嚴,要求他該有的禮儀,接著他就用這種態度去對弟妹和朋友,要求別人對他要有禮貌,感覺不太對勁
    2021年11月15日14:44
  • Camille阿卡
    所以華人就是奴性強需要以上對下的態度來教育小孩嗎? 西方世界教育下的小孩大多不會這樣耶! 我以前在那邊讀書深有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態度是非常有禮貌的,但不是那種上對下的態度而是平等的互相尊重。西式教育就跟女權一樣, 在台灣不過也才剛開始沒幾年而已,拿各種過渡期或僞西式教育下會出現的問題來否決愛的教育極為不妥,重點還是現代父母沒有受過西式的愛的教育並不知道怎麼用那個方法來教育小孩而只是道聽塗說,結果教出個霸道不尊重不講理的小孩,是要怪自己還是怪西式教育??
    2021年11月16日18:2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