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對工作的熱情可能漸漸被日常事務與壓力磨光,轉換跑道條件也不如年輕人,中年危機完全體現,職業滿意度自然也直線下降。研究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職場中年危機,只有主管與專業人員才有。
中年是一生最困難的時期。2008 年經濟學家David Blanchflower 發現生活滿意度呈逐漸彎曲U 形,青年時期開始較高,40 多歲時觸底,然後隨年齡增長而恢復,這種模式不分性別,世界各地都是普遍現象。
職場也有中年危機,1996 年研究5,000 多名英國員工調查,工作滿意度也呈輕微彎曲U 形,但最低點更早約39 歲。但最近社會科學家發現,職場U 型曲線不適用所有人。
《社會經濟評論》研究用英國四個國家資料庫數據,研究不同行業、職業和地區的超過100,000 名勞工,目的是了解工作滿意度對職涯不同階段的變化。對管理者和專業人士來說,工作滿意度通常 40 多歲時達最低點,但中低職業階層工人則沒有同樣U 形軌跡。
日常事務耗盡工作熱情
哈佛經濟評論分析為何會出現職場中年危機,提到一個關鍵點,許多人年輕時對工作有太多理想,但經驗豐富或工作能力增強,會發現多數精力都花在救火和避免出錯,根本無力追求有價值與意義的工作。
至於為何中低收入階層與危機感經歷與白領階級不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人類學家Michael Gurven 過去研究,U 形幸福曲線只限富裕工業化社會,年輕人無憂無慮的天性會被多種壓力源和壓力取代,中年陷入低谷,然後到晚年生活穩定,開始接受和欣賞自己的社會地位,使滿足感上升。
低收入階級仰賴體能勞動
但研究人員發現在非工業化國家人口並非如此,非工作國家的人更依賴體能活動維持生計,因此當人們身體素質明顯下降時,幸福感才會隨之下降。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職場中年危機的U 型曲線,並不會發生在中低職業階層人。
研究員表示,中年危機並不是普遍經歷,只會發生在主管與專業人士等白領階級,對這些人來說,中年是充滿挫敗感和沮喪感的棘手過渡時期。幸好,這個階段通常是暫時的,隧道盡頭就有光。
企業應建立支持系統
研究建議企業需要調整支持系統,來幫助40 和50 多歲員工度過這段時期,營造鼓勵職業發展和個人成就的環境,企業可減少潛在不滿並增強職場文化。
作者認為,現代社會面臨與勞動力老化挑戰,了解這類動態越來越重要,滿足高技術勞工特定需求,可提高員工留存率和提高勞動參與度,最終使整國經濟受益。
(首圖來源:Unsplash)
留言 1
Sabrina
good
6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