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讀哈佛時見過無數學霸》劉軒:學霸都在做這3件事!父母能做的則是維持孩子對學習的「好感度」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2年02月21日02:04 •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是因為天生聰明嗎?或是很努力呢?還是家裡有足夠的資源,讓他們受到精心栽培?

積極心理學家、暢銷作家劉軒對這個問題也很好奇。他遍讀心理學、腦科學等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融合進自己在哈佛求學時的親身觀察後,發現了一件事:學霸百百種,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懂得如何學習」。

「也就是說,想成為學霸,是有方法的,這方法就是『學習如何學習』。」劉軒近期將他關於「學習力」的研究,寫成了《不敗學習力:學霸都在用的10大聰明讀書法》一書,甫上市就衝進暢銷排行榜。

他透露,自家女兒千千生肖屬虎,今年即將進入國中,這本書就是要寫給千千的,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孩子都適合看,「我並不是要她非得當個學霸不可,而是希望她能建立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並知道怎樣把握時間,做好自我管理。」

 

劉軒從小擅長唸書,進哈佛後卻碰到震撼教育

劉軒回想,自己從小就成績挺好的,小學時總能輕易拿到高分,到美國後,雖然開始覺得課業有些挑戰,不過,靠著努力苦讀,他還是以全校第一名考進名校史岱文森高中。

「但進了哈佛之後,簡直是震撼教育!我第一學期修了四門課,指定閱讀的書本疊起來有90公分高,我拚了老命也讀不完,常熬夜熬通宵,雙眼佈滿血絲…」劉軒坦言,當時他耗盡心力了,卻還是懷疑自我,在不知該如何是好時,才意識到,自己過往似乎並沒有好好思考過「學習」這檔事。

也在同時,劉軒發現,身邊有不少同學,不但沒被哈佛的課業壓力打倒,反而仍能兼顧功課與興趣,大學生活多采多姿,於是,他開始觀察這些「神人級學霸」們的讀書習慣,甚至直接向對方請教具體技巧,用來優化自身的學習方法。

後來,劉軒選了心理學為主修,意外發現,學霸同學們跟他分享的讀書方法,其實在學理上都有其根據,他慢慢建構出一套「學習冰山理論」。

 

學習力三層面:高效學習技巧、自我管理、健康身心

一座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往往只有山頂那一小部分,水面下常有龐大的山體,難以察覺,「我們看學霸,都會覺得人家成績很好,但成績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那些看不到的部分,才是學霸之所以是學霸的原因。」

水面下的支撐,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學習力」,劉軒分析,學習力又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高效學習技巧」,例如如何記筆記、如何增強記憶力、怎麼運用間隔式複習、怎麼觀察自己的學習成效後做優化調整等等。

第二個層面是「自我管理的習慣」,包含如何設定目標、克服拖延症、做好時間管理等等,簡言之,就是要能把自我管理的概念,養成生活習慣。

第三個層面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最根本,那就是「健康的身心」,劉軒強調,身心是個能量系統,身體不適或心情不好時,必然會影響學習的能量、降低學習的成效,如何調適身心、面對瓶頸與挫折等等,都是需要練習的。

 

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不要當教官,而是教練

這三個層面,都有具體方法能練、能學,由父母來陪伴與引導孩子,效果當然最好。「但並不是要爸爸媽媽們當『直升機父母』,一直圍繞、緊盯著孩子;也別當『橡皮擦父母』,不斷糾錯、要孩子訂正,彷彿是個教官。」劉軒直言,他看過太多父母陪讀後,家中氣氛變差, 親子關係也鬧僵。

他認為,比較適合父母扮演的角色是「教練」,先提供正確的知識跟技巧給孩子,必要時親身示範,並在旁邊手把手的陪著孩子練習,然後給予回饋與鼓勵;在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建立起好的態度跟習慣。

劉軒也強調,這樣做,並非真的要求孩子成為學霸,「我自己不會期待孩子一定要考到100分,而是把目標訂在中上,這主要是因為,如果成績落到中位數以下,在台灣的環境中,孩子容易被貼上『後段班』標籤,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有學習的興趣與自信,才是終極目標,否則,被父母強逼的孩子即便可以應付一時,也無法應付一世。劉軒說,只要孩子盡力了,他就不會過度要求,「身為家長,要努力讓孩子維持對學習的好感,不要抹滅了孩子對學習的自主動機。」

 

在家可以這樣做①→練「時間體感」,為時間管理打下好根基

若父母想開始實踐,陪著孩子練好學習力,劉軒建議,可以從「時間體感」開始練起。

方法很簡單:在孩子要寫作業或複習功課時,請孩子預估看看「做完這件事,大約要花多少時間?」,把預測的時間寫下來,然後拿碼表實際計時,最後再比對,看看是估多了、或估少了。如此重複幾次,孩子的「時間體感」就會愈來愈精確,對時間的掌握度高,很有益於做時間規劃或時間管理。

劉軒指出,他在哈佛時發現,很多學霸是運動員,每天忙著划船、打球等等,正因能用來讀書的時間變少了,這些運動員學霸的時間管理反而都超強。

「有個英國學者帕金森提出了『帕金森定律』,大意是說,同一件事情,給A兩小時去做,給B兩個禮拜去做,A跟B都一樣會完成,只是A效率很高,B則效率很差,會摸東摸西、做些瑣事,所以這又叫『雞毛蒜皮定律』。」

從此便可看出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劉軒直言,父母不可能盯著孩子一輩子,陪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時間,才是長久之道。

 

在家可以這樣做②→珍視每一個「為什麼」,養大孩子的求知慾

想維持孩子對學習的「好感度」,關鍵在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生就有很多『為什麼』,有時如果孩子問我,或我們聊到什麼我不知道的東西,就一起Google搜尋、研究一下;當我發現什麼新知,有『原來如此』的感覺時,我也會分享給孩子聽。」

劉軒強調,這樣做是有渲染力的,能讓孩子覺得學習是有趣的。比方說,最近劉墉帶了螳螂來讓孫子養,「我們就一起研究螳螂愛吃什麼、生活習慣怎麼樣,有次螳螂生了一大顆蛋,竟然孵出一百多隻小螳螂!我們就開始研究螳螂蛋要怎麼保存,有資料說可以放冰箱、隔年春天再拿出來孵化…」

又例如,劉軒的女兒千千有陣子很愛玩史萊姆,父女倆就一起上網找影片,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發現史萊姆是種聚合物、屬於「非牛頓型流體」等等,一起搞懂這些事;千千後來還把她理解到的事情彙整成一份PPT報告,在學校獲得表揚。

「我真正在意的是孩子的好奇心、他們的學習態度,跟從學習中獲得的快樂,這比什麼獎項或分數成績都更重要。」

 

「未來學霸」的定義不是會考試,而是熱愛學習

新書雖然聚焦在高效學習的方法,但劉軒直言,人類社會快速變遷,在未來世界中,學霸的定義已經不同了,「我認識了很多擅長考試、卻不快樂的人,也認識一些成績不好,但年紀愈大、學問愈好的人,我爸就是最好案例,他高中時很多科都差點被當掉,現在卻很博學多聞!」

很多父母為孩子的成績感到焦慮,但其實,父母真正該關心的是「未來世界會給孩子怎樣的挑戰?孩子有辦法應付嗎?」,光是文憑,已經不足以為孩子解決未來世界給的難題,如果能接受並理解這一點,父母可以看得更遠。

要直面未來的挑戰,最關鍵的,就在於終身學習。資訊大爆炸、知識不斷更新迭代,劉軒說,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高效的學習方法,是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最重要的裝備,「孩子不會做『父母叫他們做的事』,而是會做『父母自身所做的事』,跟孩子一起樂在學習吧!」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