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胰臟囊腫會變成胰臟癌嗎? 癌變風險高類型須定期檢查

NOW健康

更新於 11月01日09:34 • 發布於 11月01日07:20 • 陳郁茹 報導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民眾在健檢時,若發現有胰臟囊腫,尤其是某些黏液性囊腫,如黏液性囊泡腫瘤和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其癌變風險較高,平時應定期追蹤監控,一旦病況惡化,才能及時治療,以防胰臟癌風險。

胰腺囊腫有良性惡性之分 這類患者需多注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國維表示,胰腺囊腫有不同種類,其中一些是良性的,如由急性或慢性胰臟炎引起的偽囊腫,通常不會引發癌變。而另1種常見的漿液性囊腺瘤,雖然發展為惡性率低,但如果囊腫過大或位置關係,仍可能引起腹痛或阻塞等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黏液性囊腫,如黏液性囊泡腫瘤(MCN)和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IPMN),則可能具有較高的癌變風險,因此屬於這類型的患者,不可不慎,須定期回診追蹤病況發展。

胰臟囊腫治療對策 早期發現並監測很關鍵

在胰臟囊腫的管理上,醫師會根據囊腫的類型和潛在的癌化風險,採取個人化的策略。黃國維指出,對於風險較高的囊腫,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在惡性病變發展前移除病灶。然而,對於那些風險較低的囊腫,定期的影像學監測則是一個相對安全且有效的選擇。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內鏡超音波引導的細針穿刺活檢也逐漸成為精確評估囊腫性質的重要工具。

黃國維提醒,對於任何新發現的囊腫,應諮詢專科醫師,如胃腸肝膽科(消化內科)、一般外科、消化外科醫師,以確保得到適當的診斷和後續計畫。確診胰臟囊腫的民眾也應定期進行檢查,密切監控囊腫的變化。若有潛在上升的癌化風險,應進一步與醫師討論外科手術介入的時間點,早期發現和監測是預防胰臟癌的有效措施,同時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好發腦中風!暫時性腦缺血是警訊 日常保養要落實
▸乾癬患者秋冬怎麼吃? 秋燥應避開海鮮、牛羊肉、辣椒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