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及後續強勁的西南氣流,重創台灣農業,至今累積 29 億 2457 萬元。但因蔬果會有「延遲性傷害」,亦即果樹的災損效應,會在颱風後一週持續加重浮現,木瓜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帳面上統計的木瓜累計損失金額,超過 8566 萬元,然而木瓜的延遲性災損持續上升。根據木瓜產量第一的台南市大內區農會估計,本次大內木瓜受害面積將近 150 公頃,減產約五成。
《上下游》直擊,木瓜樹死傷慘重,葉片轉黃下垂,淹水導致大量水傷果。木瓜多以網室栽培,不少農民貸款投資,本次損失慘重。然而,原本應保障農民的木瓜保單卻難發揮作用,因為,全國僅 6 人投保。有投保的農友直言,保單非常需要改進,否則無法對農民產生任何保障。
全台木瓜主要產區都受損,至少減產三成
農業部統計,截至 8 月 2 日,全國木瓜累計受害面積 606 公頃,受害程度 24%,換算無收穫面積為 146 公頃,受害面積前三名分別為高雄市、屏東縣、雲林縣。
高雄市木瓜以美濃區面積最多,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指出,美濃約有 100 公頃木瓜,此次風災帶來豪雨,「讓整個美濃泡在水裡」,有的木瓜園甚至全軍覆沒,保守估算,美濃木瓜至少減產三成。
高樹木瓜減少三成,水傷木瓜持續增加中
屏東縣高樹鄉的木瓜栽培面積為 183 公頃,位列全台第三。高樹鄉公所農業課課長林惠婷透露,「全鄉木瓜園」無一倖免,通通都受損。《上下游》致電高樹鄉公所時,農業課仍在受理災損,公所已連日加班,申請木瓜災損案件非常多,通報系統甚至一度當機、無法查詢申請災損的件數。
高樹鄉農會總幹事洪銘聰保守估計,凱米颱風至少讓木瓜減產三成,而水傷木瓜仍會持續增加。高樹木瓜農張國興是本次受災戶,他的家園和果園都淹水,搭建好的網室還被吹走,連日來拼命找工、緊急採買資材重新搭建網室。
在外忙碌一整天後,晚上還要持續收拾家園,對於損失金額,他還未仔細計算,因為「光想到就很無力」。
大內木瓜被颱風突襲,急著搶救來不及報災損
台南市大內區木瓜產量為全國第一、栽培面積 188 公頃則為全國第二,但農業部統計中,台南木瓜受害面積卻僅 31 公頃,位列全國第六。難道台南大內區木瓜逃過一劫嗎?
《上下游》到訪台南市大內區時,大內區農會推廣股農事指導員郭哲宏指出,大內區木瓜受損非常嚴重,他近日接洽農民、巡視下來,粗估至少 150 公頃木瓜受害,但農民不見得有申報,一來是大內是山區,農民到鄉公所有一段距離,二來是農民多先搶救木瓜、整理果園,「沒有想到,或是根本懶得申報」。
「農民的臉比青木瓜還綠」
大內區青農聯誼會會長潘松平的木瓜園約有 1 公頃,他回憶,凱米颱風 7 月 24 日登陸時,大內區僅有強風吹拂,且沒有下雨,加上颱風路徑在北部,因此果農們多認為「應該沒事」。然而,颱風卻在當天突然轉向,7 月 25 日起,大內區開始下暴雨,住宅和果園都淹水。
大內是山區,道路高低起伏又崎嶇,農民們根本不敢出門去巡田,只能留在家中先處理淹水,「大家晚上也睡不著,都在擔心田的狀況。」
來到木瓜園,潘松平有些不甘,因為木瓜是高成本作物,木瓜農看到天氣預報示警颱風來襲、高降雨機率,必定會提早在果園做好準備,例如:加強固定植株、在網室外多蓋一層紗網,如同讓果園「多穿一件衣服」來防護,但颱風無預警轉向,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次「突襲」。
7 月 27 日雨勢漸歇,但農民來到果園時,大家的臉色都變得比青木瓜更綠,因為「很多網室都倒了」。
網室所費不貲,淹水時疫病趁虛而入,造成木瓜水傷
農業部統計,全台木瓜約九成為網室栽培。第 41 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王仁晃鑽研木瓜多年,他說明,木瓜栽培過程,最關鍵的是「防治輪點病」,輪點病是木瓜最棘手的疾病,植株感染後短時間內會死亡,該病主要由蚜蟲傳播,蚜蟲密度越高、傳播速度越快,現階段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便是網室栽培。
搭建網室讓木瓜種植成本驚人,大內區農會總幹事吳建德分析,若種植 1 公頃木瓜,網室架設費用約 200 至 250 萬元,即便申請到補助,算上種苗、肥料、帆布、耕作等成本,農民最少要自掏 150 萬元。本次風災吹壞了不少網室,加上淹水,預估一週後便會出現大量水傷果,「延遲性災害更恐怖」。
Box:何謂木瓜水傷?王仁晃說明,木瓜並非木本,而是草本植物,因此根系很脆弱,連日豪雨造成積水,把土壤孔隙都填滿,根系等於是泡在水裡、處於「缺氧狀態」。
而若豪雨過後馬上出現大晴天,植株的蒸散作用會變強、加速排出體內水分,葉片會下垂、乾枯,此時的植株已奄奄一息,疫病便會趁虛而入,形成所謂「水傷果」。不幸的是,木瓜果實成串、彼此相連,疫病也會傳播。
網室被掀翻、撕破,大內木瓜產量腰斬
《上下游》問起災情時,郭哲宏露出一絲苦笑,並半開玩笑地說:「沒有很嚴重,只是通通淹水而已。」他秀出農民傳來的照片,大量木瓜網室被掀開,網子被撕出一條一條傷口,甚至開出大洞,果園裡則泥濘不堪。
郭哲宏、潘松平帶著記者巡視鄉內木瓜園,許多木瓜園都已換上新的紗網,但仍有不少木瓜園仍裸露在外,果園裡的植株有的傾斜、倒伏,還站著的植株葉片發黃、乾枯,已達成熟階段的果實則因水傷腐爛,果皮出現黑、白、灰、綠等顏色霉斑。
潘松平拿起一顆水傷果,撕開果皮,內在果肉顏色極淡,也無風味,「根本不能吃」。望著成串果實,潘松平直言,「整串都不能收了」,因為整株木瓜從根系開始「敗欉」。
大內農會理事:粗估收入短收 60 萬,還得多付出
大內區農會理事黃文明種有 2.5 分地,他的網室直接被掀翻,粗估木瓜會減產六成,收入直接短少 50 萬至 60 萬元。
且園裏許多成長中的植株更被「斷頭」,沒了收入還要負擔維修、買苗重種,約要再花 8 萬元左右。面對鏡頭,黃文明的失望、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天災救助連網室成本都不夠,貸款青農財務壓力山大
木瓜減少,接下來價格是否會變貴?洪銘聰指出,多數農民專注於生產,收成木瓜銷售都送批發市場拍賣,拍賣結果都是市場機制決定,「農民無法決定價格」。
然而,颱風過後,全台木瓜農都投入更多人力物力進行修理網室、清園、加強防治病蟲害等工作,生產成本比颱風前更高,倘若漲價,農民不見得能賺更多,「只是多少把復耕成本賺回來而已。」
若貸款、災損均龐大,恐將有農人破產跑路
針對木瓜的災損,農業部提供每分地 8000 元救助、網室每分地再加 4000 元,等於每公頃可得 12 萬元救助金,是否能為農民荷包止血?
潘松平認為,網室一旦被吹翻,每公頃約需 70 張紗網,每張紗網價格約 3600 元至 4000 元不等,「光買網子就要 25 萬」。網子還需車縫,車工每日 3000 元起跳,拉網則要至少 4 人,每人每日工資約 1500 元,天災救助金雖能減輕負擔,但「連重新搭建網室都不夠!」
有的農民遇到一次風災,可能得還一輩子的債。郭哲宏指出,木瓜是高經濟作物,約 3.5 分地便能年收百萬,扣除成本約有 70 萬利潤,因此吸引許多返鄉青農貸款蓋網室、種木瓜。然而,高收入也伴隨高風險,此次風災恐怕會使貸款的青農出現財務危機,若貸款金額龐大,「還會破產、跑路」。
木瓜保險無法保障農民,只有 6 人投保
木瓜種植風險如此高,農民理應可透過保險降低風險。但據農金署統計,今 (2024) 年木瓜產險保單僅 6 人投保。其中木瓜產量最多的大內區,則是掛零。
郭哲宏透露,木瓜保險剛推出時,許多人響應、投保,而後因沒有理賠、即使理賠也杯水車薪,木瓜農認為「不划算」,於是投保人數便慢慢減少。今年他一一打電話詢問木瓜農時,「沒人有興趣」。
投保農友現身說法:保單非常需要改進
木瓜產險投保的 6 人都在高樹鄉,木瓜農張國興是其中之一。高樹鄉農會保險部稱他為忠實客戶,原因在於,過去 4 年來,張國興共投保了 3 次,他肯定農業保險的必要性,但認為保單設計非常需要改進,否則無法對農民產生任何保障。
張國興投保約 5 分地,每年保費約 4 萬元,三次投保下來,僅理賠一次。他分析,理賠與否要看風速及雨量,他的農地位在高樹,但風速、雨量的監測站位在三地門和內埔,「有時候高樹一直下雨,但觀測站都沒有測到」。
他遭遇數次木瓜因雨水傷,保單卻未理賠,唯一理賠的一次,理賠金額不到 5000 元,比天災救助現金救助還低,「一箱木瓜都不只 1000 元,保單根本是在保身體健康的」。
張國興坦言,他原本今年不打算再投保,但因國家元首輪替,他擔憂「時運改變」、可能又有颱風降臨台灣,於是才投保。今年凱米颱風來襲,雨量已達理賠標準,但究竟會理賠多少金額還不知道。現行保單應針對各地增設增設監測站,才能得到準確的數據,另外,理賠金額也應提高,對農民會更有說服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