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買房動輒千萬,許多人會在地段、交通、格局等方面做足功課,但有些隱藏的問題,總在實際居住後才產生。一名住在30年社區大樓的網友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買房賣房攏滴+」抱怨,房子管道間有不少低頻噪音,包括彈跳聲、水錘聲、抽水馬達聲,讓他一忍就是6年,相當崩潰。
原PO指出,針對噪音問題,自己在這幾年都有跟管委會反映,但其他住戶可能住久都習慣了,即便再吵也只能接受,甚至還有人表示沒聽到什麼聲音,原PO認為問題似乎無法改善,詢問若把房子賣了,是否日後容易引發糾紛?
對此,有網友提供解決辦法,「找水電師傅調弱水壓或安裝水錘吸收器或許可以改善,社區大樓的一些室內環境噪音困擾因人而異」、「彈跳聲是冷脹熱縮,水錘跟馬達噪音,都是可以用橡膠或緩衝墊解決,不貴的」;也有部分網友則說,類似的狀況其實經常發生,「這種聲音每個人的定義皆不同,原則上都不能算是瑕疵」、「這問題8成的房子都會有,透天也都有,建議搬去住平房」。
建築師林淵源曾分析,推測有持續性的噪音,可能是有住戶在啟動某一種機器,機器透過低頻的震動傳導到樓板,但使用者本身只會聽到烘衣機的滾動聲,並不會聽見機器的低頻聲。至於水錘現象,每次大約1、20秒就會停止。
林淵源進一步說明,機械運作的聲音通常會有兩個來源,一是地下室抽水馬達的運轉聲,很多大樓在施工時就會做好隔音、隔震的措施,在馬達下面裝上彈性墊片,但有些大樓可能沒裝,或是墊片老化,因而產生噪音;第二可能就是有頂樓住戶覺得水壓不夠,會自己在屋頂加一個加壓馬達,產生運作聲響。
由於大樓式的集合住宅普遍存在「共振」問題,而水管與衛浴的排風孔都是共通管道,若沒做好隔音,噪音恐經由共管傳導到房間,夜深人靜時易被管道間的低頻流水聲吵醒。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建議,可在吊頂天花板中塞進「吸音棉」,管道間也需在泥作工程時,在水管外層包覆隔音與吸音材質。
更多好房網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