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醫師提到:一刀下去,子宮內的積血像噴泉噴到一旁協助的女醫師臉上。
他看到的不是一般常見的血水,而是黑血。
依照以前的經驗,小孩出生都是蒼白軟癱,有的沒多久就去當小天使。
沒想到這個寶寶生出來後,馬上放聲大哭,十分欣慰。
而後來娩出的胎盤看起來已經爛爛的,讓人不禁會想寶寶能安全出生,真的是老天保佑。
也要感謝辛苦的醫師們!
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胎盤早期剝離」。
胎兒經由胎盤和臍帶獲取生長和發育所需的養分,同時亦將其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藉由母體排出體外。
因此,胎盤功能的好壞,是胎兒生命健康的關鍵之一。
而如果胎兒尚未成熟,胎盤就已開始出現部分或全部剝離的狀況,就是「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期剝離」典型症狀
1.腹部疼痛
許多人對腹部疼痛有這樣的形容:「突如其來的劇痛,子宮變硬,而且一碰就覺得很痛,即使變換姿勢也無法舒緩。」
這是因為子宮強直性收縮(變硬),無法放鬆,即阻礙血流通過,這時供給胎兒的血液開始缺乏,就造成胎兒窘迫。
2.出血
若剝離面積小,血液會凝固,無臨床症狀。
但剝離面積大、持續出血,就形成胎盤後血腫,使胎盤剝離部分不斷擴大,出血逐漸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初期血液可能積在胎盤後,未必會流出,因此難以發現。
因此,胎盤早期剝離在產科急症有『隱形殺手』之稱,可說是胎死腹中常見的原因之一。
3.依據出血狀況可分為3種類型
.外顯型出血
因有陰道出血狀況,且子宮肌肉受到胎盤出血的刺激,導致子宮收縮。
因此,大多數孕婦都會察覺,及時受到適當處理治療。
.隱藏型出血
胎盤邊緣仍附著於子宮壁上,出血積存在胎盤和分離的子宮壁之間,無法直接由子宮頸流出,即為「隱藏型出血」。
由於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孕婦不自覺,若未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置,很有可能造成胎死腹中。
而孕婦易失血過多導致休克,甚至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功能障礙而死亡。
.混合型出血
隱藏性出血到達一定程度時,血液沖開胎盤邊緣與胎膜而外流,形成「混合型出血」。
「胎盤早期剝離」早期處置
若有子宮劇烈收縮,醫師都會安排超音波檢查,看到胎盤下有沒有血塊,並以此了解胎盤剝離程度。
然後,幫孕婦裝上胎兒監視器,檢查子宮收縮頻率與胎兒心跳,藉以確認胎兒狀況」。
嚴重者,需要進一步進行「胎兒生理評估」(Biophysical profile, BPP),以及胎兒臍帶動脈的「都卜勒血流評估」(Doppler)。
你是「胎盤早期剝離」高風險族群嗎?
胎盤早期剝離發生機率約1/200,原因仍不明,提醒有以下高危險因子者應多加注意:
1.妊娠高血壓,尤其已併發子癇前症或是子癇症之孕婦。
2.有前置胎盤者。
3.高齡及第二胎以上之孕婦。
4.孕婦受到外傷,如撞擊腹部、車禍等。
5.抽菸或麻醉藥物如cocaine(古柯鹼)成癮之孕婦。
6.子宮先天性構造異常,如雙角子宮或單角子宮之孕婦。
7.有子宮肌瘤,尤其是在胎盤著床位置後方有子宮肌瘤的孕婦。
8.早期破水或羊水過多症,可能突然破水,導致子宮腔迅速減壓、體積縮小,造成胎盤早期剝離。
9.臍帶過短、臍帶繞頸或纏繞肢體,胎兒下降時因牽拉而導致胎盤早期剝離。
10.前胎曾發生過胎盤早期剝離。
11.胎位不正欲嘗試頭部轉位時所導致。
12.血栓形成體質之孕婦。
如何避免胎盤早期剝離
1.孕期多喝水、多休息
充滿水分的子宮可提供胎兒穩定的生長環境,並呈現放鬆狀態;休息亦是讓身心放鬆的方式,避免因緊張而影響子宮收縮。
2.不要輕忽陰道出血與腹痛
通常在妊娠28週以後,一小時內會出現1至2次的子宮收縮,屬於正常生理現象」。當然有時子宮收縮是假性陣痛(陣痛一陣子就緩解),如何與真性陣痛如何分辨呢?真性陣痛的持續時間與強度會逐漸增加。若孕媽咪分不清,到醫院檢查是最安全的。
3.遭遇腹部撞擊意外請務必就醫
若不幸撞到肚子,須注意子宮收縮的變化。
有時撞擊發生當下,孕婦沒有感覺異狀,但之後仍出現胎盤剝離,詢問病史,才想起先前有過撞擊意外。
媽媽們懷孕時一定要多小心一些細微的變化,感到任何不對勁,建議儘速就醫為上策,不要猶豫或兀自擔心。
為了腹中寶寶的生命與健康,別以為是小事就拖著。
拖著拖著,或許就變成了遺憾。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胎盤有問題?功能不佳殃及胎兒,位置不對影響生產,莫名劇烈疼痛可能是胎盤早期剝離
.植入性胎盤:生產時的沉默殺手
.4大常見胎盤問題.孕媽咪要留心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