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17日在台積電反彈、電子權值連袂上攻,大盤終場大漲352.72點或 1.52%,收在23505.33 點,站回5、10日短均線之上,成交金額3701.34億元,其中盤面上,包括台塑四寶股價續揚之外,航運族群、電子權值也表現亮眼。
觀察三大法人17日的籌碼動向,其中,外資買超247.27億元;自營商買超34.55億;投信買超46.27億元;合計三大法人買超328.09元。
面對股市高檔震盪,作為價值投資的信徒,如何看待市場,以下是時間投顧臉書文授權轉載:
DeepSeek技術發展與AI產業趨勢解析
隨著DeepSeek技術的發展,其對市場帶來的影響仍未完全明朗,導致市場對未來的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然而,降低運算成本一直是科技發展的核心趨勢,並非DeepSeek獨有。例如,Llama2演進至Llama3的過程中,運算成本已經降至原來的約十分之一。這顯示,技術進步不斷推動成本降低,而DeepSeek只是其中一個較受矚目的案例。
與此同時,其他開源 AI 模型的發展 也在進一步壓低 AI 服務提供者的成本,加速產業的普及化與競爭。類似的情況曾發生於網際網路產業:網路技術本身並非成功的唯一因素,而是 硬體與網路成本持續降低,使 Netflix、YouTube 等內容平台得以崛起,帶動網路基礎建設的投資增長,形成良性循環。
回顧歷史,通訊與網路技術的發展大幅降低了成本:
*1996年,美國用戶使用 56Kbps 網路,每月費用約 19.95 美元。
*1998年,台灣中華電信提供相同速率的撥接上網服務,每月費用 600 至 1200 元台幣,且需額外支付電話費。
*2025年,中華電信 1Gbps 光纖網路每月僅需 1299 元,速度提升近 1.9 萬倍,費用卻更為親民。
在資本支出方面,儘管網路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但增幅並非極端,而是穩定推進:
*中華電信 的長期資本支出穩定於 200 至 400 億台幣之間。(附圖)
*Verizon 在 2008 年的資本支出約 172.4 億美元,2018 年為 175 億美元,2022 年增至 231 億美元,顯示長期成長趨勢。
隨著技術演進,網路設備需求不再集中於單一電信業者,而是分散至內容提供者與終端使用者,促使 D-Link、啟碁、智易、中磊 等網通設備公司崛起。
Jevons悖論與AI基礎設施需求的長期趨勢
這一趨勢與 Jevons 悖論(Jevons Paradox)相呼應。該理論指出,當技術進步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時,反而可能刺激總體需求增長,導致資源消耗增加。
應用至 AI 產業,DeepSeek 等技術的確可能降低 AI 訓練與推理成本,但這未必會減少對 NVIDIA GPU 的需求。相反,隨著 AI 應用變得更為經濟可行,市場可能開發出更多、更大規模的 AI 服務,進一步推動算力需求成長。
與電信產業相似,AI 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雖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但仍將穩定上升。此外,隨著 AI 服務提供者的數量增加,雖然整體投資規模提升,但需求將變得更加分散,而不再僅集中於少數大型硬體供應商。
台灣中小企業的機會與時間投顧的投資方向
這樣的產業變遷對台灣中小企業帶來機會。隨著 AI 基礎建設需求趨向客製化 與硬體整合,擅長網通、伺服器、散熱與 AI 硬體加速卡的台灣供應鏈,將在這波趨勢中發揮優勢。
時間投顧將持續專注於發掘這些具備 技術優勢、供應鏈彈性、能滿足 AI 產業變遷需求 的潛力公司,以分散風險、穩健增長的投資策略,為投資人創造長期價值。
本文授權轉載自TIME時間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