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芯制裁、華為禁令之後,美國下一個目標是中國記憶體大廠「長江存儲」。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眾議院議員要求將長江存儲列入制裁清單,而拜登政府任命前國防部官員 Alan Estevez 出任商務部負責工業暨安全事務的次長,負責出口管制,成為中美科技戰的關鍵職位之一。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為了阻止中國獲得美國的先進技術,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這個職位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關注,該局負責決定允許、禁止那些技術出口到中國,對於哪些中企該列入商務部黑名單,有著重要的發言權。
在歐巴馬執政時期,Estevez 負責採購、技術和後勤事務的國防部首席副部長,他在國防部擔任過其他職位,包括監督後勤、管理國防部龐大供應鏈,也曾代表過國防部的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負責審議外國收購案是否對美國國安問題造成影響。
為何長江存儲會變新目標?
長江存儲因為與中國解放軍密切相關,且該公司商品大多用於國防、人工智慧與航太科技,所以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議員 Michael McCaul 與共和黨籍參議員 Bill Hagerty 聯名致函給美商務部長,要求將長江存儲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
長江存儲除了跟中國解放軍關係密切之外,其高層曾先後在中芯國際任職,並在中國產業和資訊化部門擔任要職;長江存儲母公司「清華控股」也是中國政府支持的半導體產業,旗下許多子公司也與解放軍有生意往來,所以美國不得不正視該公司很可能帶來的威脅。
中芯、華為到長江存儲,都跟「軍民融合」有關
事實上,從先前的中芯制裁、華為禁令,到現在的長江存儲,都可能跟「軍民融合」脫離不了關係。軍民融合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比較耳熟能詳的軍事技術民用化,另外一個,就是讓民營企業參與軍工市場,但這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是一種趨勢,就連美國五角大廈也一直積極與民間單位合作。
雖然長江存儲否認上述報導,不過自從中國創辦人習近平上台後,更加強了軍民融合的思想,在 2015 年被正式稱為國家戰略,而 2017 年更成立了軍民融合委員會,由他本人親自擔任主任,所以無論長江存儲怎麼否認,中國政府的戰略方針早已將企業和國防軍事綁在一起。
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其軍民融合的進程其實一直持續著,像 2016 年美國國防部成立的創新委員會,就是由前 Google 執行長擔任主席,以積極向矽谷取經,而近幾年來,亞馬遜、Google、微軟、IBM 等也競相參與美國國防部的標案。
現在中美科技戰角力持續下去,美國不僅是禁止技術出口及貿易限制,防止中企獲取最先進技術,甚至任命前國防部官員出任最關鍵職位,可看出美國除了想打擊其科技技術之外,更想極力抑制其軍民融合的戰略。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