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蔡阿嘎,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更不是來滿足父母親未完成的心願與期待

太報

更新於 2020年11月14日14:52 • 發布於 2020年11月14日13:37

網路名人蔡阿嘎近日在個人YouTube頻道上傳了一支影片,辯論關於生小孩與不生小孩的優點。在影片中他談及生小孩的五個優點,分別是:

1.有人陪伴-只有夫妻兩人一起生活60年一定很無聊,年輕時陪伴小孩、老了小孩陪你

2.愛-享受愛與被愛,不只是夫妻,還有爸媽子女祖父母不同的情感

3.人生階段完整-能有完整的家庭角色扮演、體驗各人生階段的樂趣

4.有新的動力-更有努力工作、為家人付出的動力

5.充滿人生目標-想看孩子長大結婚生子,源源不絕的人生目標,有努力健康活下去的正向力量

網紅蔡阿嘎日前拍攝生孩子的優缺影片,在網路上引起家長們熱議。(圖片翻攝/YouTube_蔡阿嘎)
網紅蔡阿嘎日前拍攝生孩子的優缺影片,在網路上引起家長們熱議。(圖片翻攝/YouTube_蔡阿嘎)

要生小孩或不生小孩,僅僅從這五個觀點來討論其實是非常單薄的,生養、教育、為一個生命負責,也絕對沒有這裡面說的那麼簡單。更多時候是與孩子之間拉扯的同時,還要面對身邊親友街坊鄰居,乃至於公園裡的路人甲乙丙丁的指教。與此同時,也別忽視了,社會福利制度對於全職育兒的不友善、政府政策對於勞工家庭的育兒權益有名無實,網路世代對於兒童隱私權的迫害。

相信蔡阿嘎先生的社工系背景,一定對於兒童人權與兒童權利公約不陌生。在兒童權利公約裡,視孩子為獨立個體及權利主體。一個生命誕生在這世界上,不是為了來陪伴父母親,成為附屬品,更不是來滿足父母親未完成(或做不到)的心願與期待。

新生兒那粉嫩粉嫩的可愛模樣,第一次坐、第一次站、第一次叫媽爸,都讓人很融化。但,進入自主萌芽期的孩子,小小的身軀動手比動口快,怎麼溝通都是不要不要。在自己秩序感中的孩子,什麼事情都要照他/她 心裡的順序來,一但破壞了這順序,輕則全部重來一次、重則大崩潰,撕心裂肺般的哭泣。

回想起我女兒的這個時期,每次情緒崩潰都是以半小時為單位往上加的。如果在這當中有新的狀況引發,又會再重頭來過。最高紀錄可是曾經持續一兩個小時。

正是這個時期,開始挑戰主要照顧者的各種界線,衝突發生時,責罵、處罰、權利剝奪,各種大人的權威壓制都用出來了。即使心裡很無助,但身邊的人都要教妳/你 怎麼「教」小孩;尊重孩子被說放任、不負責任;還有各種教養專家明示暗示告訴你/妳:你/妳 不會當爸媽,要跟著我這樣做才對。甚至,還會教「如何適度體罰」呢。

當一個家庭裡多了一位新生命,除了甜蜜,也會多了磨擦,透過這些重複而繁瑣的育兒事務,在身心皆很疲憊的時候,人的樣貌會真實的呈現。那些過往形塑在我們身上的價值觀、童年時期被對待的方式,都會一一浮現。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會進入另一個境界,要如何和對方合作、如何調整對伴侶的期待值?這些都是無法逃避的課題。

一個家庭裡的所有成員彼此牽動,形成動力系統,夫妻關係則是這個動力系統的基石,生了孩子要如何經營好伴侶關係,是一大挑戰。不管是人生的哪個階段,目標設定都應該以自己為出發點,而不是將期待放在他人身上,無論這個他人是伴侶、孩子,或父母。

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有句名言是:「母愛的最困難之處,不是撫養小孩長大,而是協助孩子獨立出去。」而我們自己,獨立了嗎?成為我們自己了嗎?還是我們的人生都在為別人而活呢?

無論是要生小孩,或是不生小孩,都應該是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所謂的優點或缺點,也不過是事情的一體兩面,沒有如此絕對。如果要生小孩,請放下操縱與控制,讓孩子成為他/他自己。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多太報報導
家長們都該學|怎麼讀《虎姑婆》,才能讓孩子保有善良的心,又能抵抗威權危險?
LGBTQ的孩子錯了嗎?被家人、安置家庭拒絕,淪落街頭只想找個家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素木給麻(高偉智)
    我覺得這五點很實在啊 家人就是一起互相成長陪伴扶持的存在 這作者是多沒人愛 才會酸成這樣?
    2020年11月14日17:37
  • 𝒂 𝐦 𝐲
    笑死
    2020年11月15日01:02
  • 老實說也不用特別在標題上指名給蔡阿嘎,台灣就有一堆父母要孩子學這學那了
    2020年11月15日00:0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