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PLA的事實與誤解!真的能被100%被分解嗎?

食力 foodNEXT

發布於 2021年09月26日16:00 • 食力FoodNEXT

自從海龜鼻孔插了一根塑膠吸管的照片暴露在世人視覺的焦點之後,減塑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就變重了。也因此很多所謂生物可分解的塑膠紛紛起身宣稱要替代傳統塑膠。但是在這一波波的宣傳中,其實有很多誤解與盲點,讓有的認錯誤地推波助瀾,也有無良廠商刻意渾水摸魚,對大多數人環保的初衷其實有所違背。

就在2021年3月的台灣農業化學與食品科學誌,韋恩母系的台大農業化學系的學者丁雅涵與羅凱尹進行了一份科學報告,探討「生物可分解性塑膠聚乳酸的降解條件研究」,讓韋恩看見聚乳酸(PLA)分解條件的事實真相,也在此與大家分享。

生物基質塑膠不等於生物可分解塑膠

生物基質塑膠(Biobased)與生物可分解塑膠(Diodegradable),是兩個不同的觀念,但是常常有消費者搞混,也有廠商故意混淆,大家可要分清楚。

生物基質塑膠=生物來源成分後製成塑膠

生物基質塑膠指的是以生物來源的成分,再經過加工後製為塑膠。常見的有澱粉發酵為乳酸,再加以聚合的聚乳酸(PLA)塑膠;也有如可口可樂之前曾經使用甘蔗以及甘蔗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料來生產植物寶特瓶(PET);或是前幾年台灣暴起暴落的蔗渣吸管(這點有點爭議,因為其實主體還是PLA);而媒體也報導,捷克車廠Skoda 推出以甜菜渣為原料,透過專利的染色及壓製技術作為內裝裝飾,也以另外一種由蘆葦草成為生物燃料後的殘渣,成為車內門板、A柱等部位材質。

這些都是使用生物材料作為聚合物的案例,可以替代來自石油材料的塑膠,但是使用生物材料不等於可以生物分解,這是非常多人誤會的地方。

生物可分解塑膠相較傳統塑膠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生物可分解塑膠指的是在特定條件下,比傳統塑膠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質,其來源可以是石油或是生物基質塑膠。但是塑膠的分解是有差異的,有的只是崩解解或是分解,也就是塑膠看似被分解,其實只是因為氧化或光解分解為碎粉等小顆粒,其本質還是塑膠高分子。但是另一類生物可分解塑膠,特別被稱為為「生物可堆肥塑膠」,指分解過程將產生堆肥或腐殖質等生物可利用的較小分子,可以與有機廢物一起添加到工業堆肥中,或是直接降解為二氧化碳。可以想見,這種生物可分解塑膠是很多人心目中環保追求的目標。

PLA常被作為透明的冷飲杯。(圖片來源:韋恩的食農生活提供)

生物可分解塑膠(PLA)的盲點

目前市面上最普遍被稱為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就是PLA,PLA常被作為透明的冷飲杯、透明的沙拉盒、透明的蛋盒、刀叉、塑膠袋的形式,PLA材質被歸類為7號的其他塑膠。PLA被某些人相信是種環保材質,之前也有把蔗渣PLA吸管塑造為台灣之光,在群募市場狠狠募了一大筆錢,但是PLA真的如大家所想像的理想嗎?

PLA不能與其他塑膠一起回收

PLA與其他塑膠的性質不同,所以不能與其他塑膠混和回收,甚至可以說,其他塑膠混到PLA反而會大大妨礙其回收的價值與可行性,而且目前主要得靠人工把PLA與其他塑膠分類,所以這是現在塑膠回收體系的一大困擾。但是很多消費者不了這點,PLA看起來與其他塑膠又太像,有的民眾堅持自己還有別人都要把PLA丟在回收塑膠區,其實這很困擾。也因為PLA必須走獨立的回收體系,台灣又缺乏PLA在製的機制,所以其實PLA即使分類完,也大多是送去焚化,並無法循環。

PLA男在自然環境中被分解

PLA造成很多人誤會的地方,是認為他在自然環境中比如說埋在土裡就會分解成大自然的養分或是回歸成二氧化碳,其實那是出自許多人心中的想像,或是源自於廠商的刻意誤導行銷。韋恩之前就有分享過網友對甘蔗吸管的分解實驗,6個月失敗,有人做了實驗,將PLA包裝埋在土裡長達半年的時間,但是PLA外型還是完整好好的,沒有分解的痕跡。事實上,根據之前的日本學者研究,PLA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進行理想的分解,也就是必須在厭氧的環境下,具有足夠高的濕度,55度C以上,60天的時間才能分解90%。所以絕對不是埋一埋就能分解掉這麼美好。

PLA在台灣不能作為堆肥使用

目前台灣法規對PLA回收缺乏全面思考,呈現多頭馬車,橫向連結不足的情形。目前法規規範,雖然已經有「可堆肥化塑膠」「用於紙與其他可堆肥基質覆層之生物可分解塑膠」以及「CNS14432 塑膠材料在控制堆肥環境下最終好氣生物分解度測定法-二氧化碳釋出量分析法」的檢驗方法。但是在關鍵的肥料管理法中,PLA還未列為肥料材料,所以無法合法作為堆肥,堆肥業者也因此沒意願收PLA堆肥。

台灣麥當勞也與PLA分手

速食業龍頭台灣麥當勞發現可分解塑膠PLA去化及回收受阻,去年率先和PLA分手,沙拉盒和透明冷飲杯改為紙容器。台灣麥當勞指出,之前許多消費者要回收餐盒容器時,常常分不清PLA和塑膠,後來追查PLA用後的流向,也覺得不妥,促使該公司淘汰PLA容器,徹底解決這個問題;2020年5月起,原本PLA材質的沙拉盒、冷飲杯全改為永續林業認證的紙容器,全台麥當勞回收檯投入口與標示也重新設計,回收物只分為「塑膠」與「紙杯/紙盒」兩類,消費者回收意願與正確度都提高,回收量較前一年增加15%。

目前有機連鎖通路「里仁」則選擇繼續擁抱PLA作為塑膠袋用,其配套則是自行建立回收、堆肥體系,致力實踐減塑,但付出昂貴的代價,里仁說明是2018年就開始和銘安科技合作生產PLA可分解袋,有國際可堆肥認證,之前也經過實驗測試確實可以分解才採用。只是韋恩到銘安科技的官網查詢,並沒見到有哪些具體的國際可堆肥認證,也沒見到可分解的實驗測試數據。而里仁有展示實驗的照片,但是看來分解也還沒完全,所以韋恩還是抱持很好奇的態度。

慈心農場將可分解塑膠袋進行堆肥處理,圖中為堆肥約一個月的情況。(圖片來源:韋恩的食農生活提供)

PLA科學的堆肥降解實驗

台大農業化學系的學者丁雅涵與羅凱尹進行了一份科學報告,發表於2021年3月的台灣農業化學與食品科學誌探討「生物可分解性塑膠聚乳酸的降解條件研究 (Taiwa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Food Science (March, 2021) 59(1):11-17)」。對於PLA如何可以較快速的降解,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韋恩快速摘要一下。

前處理

PLA的降解最好有紫外線照射的前處理,破壞PLA的表面,以利後續的發酵作用。照射UVC 12小時以上, UVB24小時以上,可以加速後續的堆肥分解。

發酵條件

堆肥條件以厭氧固態發酵最佳,添加稻稈作為碳源以及雞糞作為氮源 (氮碳比20),水分含量60%,溫度50度C。

大家可以看到,這樣PLA的堆肥降解反應需要這些特殊的條件,才能達成在一個月左右降解,且不具惡臭,所以PLA的分解真的不如外界想像的容易,也很難達到100%。

生物可分解性塑膠聚乳酸的降解條件研究 (Taiwa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Food Science (March, 2021) 59(1):11-17)。(圖片來源:韋恩的食農生活提供)

減量、重複與做好回收才是負責任的消費者

韋恩的分析其實是想提醒,目前為止,沒有一種完美的生物可分解塑膠,不是買了哪種宣稱可以100% 分解的塑膠,我們就放心了,因為那可能是一場誤會或廠商的刻意誤導。身為負責任的消費者,還是要盡力做到減少塑膠的使用 (Reduce)、盡量循環使用 (Reuse)、做好回收(Recycle)。

【本文獲韋恩的食農生活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生物可分解塑膠(PLA)的事實與誤解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延伸閱讀
全球快消市場包裝環保化!可回收塑料成包裝新解方?
一次性塑料有替代方案嗎?科學家利用大豆分離蛋白製造「純素蜘蛛絲」聚合物薄膜
疫情助攻冷凍食品熱賣,也讓包裝材質更永續環保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