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維出身台灣工具箱龍頭明昌家族,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無用的富二代,他從基層業務員做起,並請纓登陸、整頓虧損的中國廠,向員工下「罪己詔」,減薪又下跪,工廠自此連年賺錢,碰上金融海嘯也不例外。
戰功獲得父親張秋龍的認可,3年前他接任副董事長,打破代工思維、成立設計團隊,產品陸續拿下國際設計大獎,同時致力打造智慧工廠,去年創下15億元營收。前進的腳步一如他的偶像鋼鐵人般,沒有極限。
**
快步走在今年9月底剛啟用的新廠內,張庭維身段柔軟、不時停下腳步與第一線員工交換意見。從小在工廠長大的他,大學畢業後進入明昌歷練15年,3年前剛接任副董事長,儘管穿著一身名牌,卻沒有一絲富二代的驕氣。
「每年7到10月是我們的出貨旺季,最好時台灣廠區1個月可出250個貨櫃。」張庭維興奮地說,「我剛看了一下,廠內沒多餘的物料堆積,代表現在出貨出得很順,運到美國正好是黑色星期五跟耶誕節的購物季。」
張庭維小檔案
- 出生:976年生(42歲)
- 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
- 現職:明昌國際工業副董事長
- 學歷:中興大學化工系
- 經歷:明昌國際業務部專員、業務副總
- 休閒:看球賽、慢跑
- 座右銘:掌控人生關鍵的不是基因,而是信念
- 經營心法:幹部要比老闆強
不安現狀 工廠物聯化
作為台灣的工具箱龍頭,明昌能替客戶客製化上百種箱體烤漆,加上專利的鋼珠設計,使用者一次只能拉開一個抽屜,且抽屜收回後可自動上鎖,避免工具箱因載重不平均傾倒,去年創下15億元營收。全球最大手工具、居家五金業者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美國家庭裝飾品與建材零售商家得寶(The Home Depot)、德國手工具大廠KS Tools等都是其客戶。
代工生意做得穩妥,張庭維卻不安於現狀。3年前他打破傳統代工生產的思維,成立設計團隊,使明昌旗下的醫療設備工具箱品牌Bailida,一改冷冰冰、硬邦邦的外觀為圓滑的線條,一舉拿下去年德國漢諾威iF設計獎跟金點設計大獎,還打入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
「我接下來的目標是把工廠物聯(網)化,打造一座智慧型的未來工廠;3年內公開發行、上市上櫃。」張庭維滔滔不絕地描述公司願景,我好奇,大學畢業就進入家族企業,難道不曾想要從事其他行業?張庭維大笑:「還真的沒有。這都要歸功我父親,他從小幫我洗腦洗得太徹底。」
爸爸創業 工具箱起家
1976年,張庭維的父親、明昌國際董事長張秋龍,向一位香港商人頂下生產鋼製辦公家具的明昌。「我的上一代務農,但我對做農業相當沒興趣,一直想要搞一點事業。」大甲高工畢業後進入藥廠當業務的張秋龍回憶:「那時我跟青輔會貸款了200萬元,我二伯也借錢給我,就創業了,一開始公司只有6個人。」
但辦公家具業競爭激烈,明昌做不出規模,後因貿易商找上門,問他能不能生產收納DIY手工具產品的工具箱,儘管當時台灣有5、60家同行競爭,但退無可退的張秋龍只能咬牙接單。
從小型的隨身工具箱,大至被稱為「男人廚房」的半人高工作站,張秋龍都接單。他引進塗裝生產製程、塑膠製品製程的產業水平整合,靠著物美價廉的品質,搭上歐美居家DIY的風潮,很快在市場上站穩腳步。
1986年,明昌躍居台灣第一大工具箱出口商,並在2005年陸續推出五金工具箱自有品牌BOXO,2年後又跨足醫療領域,推出醫療設備工具箱品牌Bailida。「我爸不是黑手出身,他不懂技術,但他很會用人,找了很多專業經理人來幫他。」張庭維說。
張秋龍接手明昌的那一年,張庭維出生。作為家裡第一個出生的男孩子,張維庭備受父親疼愛,但他小時候調皮,一隻手差點毀在工廠。「我爸說不可以到工廠玩,但怎麼可能?結果手就被砂輪機捲進去,幸好沒斷掉。」還有一次,張庭維拔下張秋龍鍾愛的黑膠唱片機唱臂當指揮棒,「我爸沒說什麼,他對我還蠻包容的。」
事實上,無話不談的2人不像父子,更像兄弟,「可能我跟我爸的生日只差一天,都是射手座的,有點英雄惜英雄的感覺。」
「小時候我爸都會講,公司以後是你的,你要好好看,看以後怎麼經營。後來國小、國中念書時,放假有機會都在工廠跟生產線上的人互動,我從小跟工廠有情感上的連結。」
2002年,張庭維大學畢業後赴美準備與女友一同讀MBA,父親趁著開學前的假期召他回台幫忙,沒想到這一待就是15年。
明昌國際 大事記
- 1976年:頂下香港明昌鋼具公司,生產鋼製辦公家具
- 1981年:轉型生產DIY工具箱
- 1986年:躍居台灣第一大工具箱出口商
- 2003年:成立明昌常州廠
- 2005年:成立五金工具箱自有品牌BOXO
- 2007年:創立醫療設備工具箱自有品牌Bailida
- 2015年:張庭維接任副董事長
- 2018年:台灣增設自動化設備生產廠房
銜命接班 父子爆衝突
「我耶誕節回到台灣,待了2個多月,準備回美國前,我爸找我談了很久。他認為未來我都是要接班的,怎麼不乾脆現在就接班?」張庭維苦笑,「我們那天講到凌晨2點多,我都懷疑我爸下午有偷偷睡午覺,不然怎麼能講這麼久?我都被講到精神渙散了,現在想起來我爸有點權謀。」
張庭維放棄美國的學業進入明昌,自嘲「太愛講話」的他,從基層的業務專員幹起。「我最自豪的是,沒有我搞不定的客人,再怎麼難的客人,只要我下決心、工廠也可以配合,我都可以想辦法把客人的訂單要回來。」
但年紀輕輕進入台灣傳統中小企業體系,張庭維看什麼都不順眼。「對父親來講,這間工廠就像他另一個兒子,是他很努力、拉拔起來,而這個兒子還跟我相同年紀,我批評公司等於批評他,但在我看來,公司你帶二十幾年了,怎麼會做得這麼爛?」
父子衝突的最高峰,發生在張庭維回到明昌的第2年。「那天我爸爸跟我說:『在公司你講話我沒在信,我信副總更甚於你。』這句話某種程度滿傷人的。我是你兒子欸!」
派駐中國 下跪拚狼性
「可能是射手座有致命的樂觀,難過的事在我心裡不會放太久。」張庭維笑說,「後來我冷靜想想,公司的人跟了我爸二十幾年,有革命情感,我做了什麼事情是值得他信賴的?我告訴自己,要試著欣賞公司的狀況。」
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2005年,張庭維向張秋龍請纓派駐中國,整頓連年虧損的明昌常州廠。
當時常州廠內有員工不滿薪資條件、要求加薪,外有同行削價競爭。2007年又爆發副總集體帶核心幹部出走,讓張庭維一度心灰意冷,「那時我常常半夜很難過,眼淚都掉下來。」
但過河卒子只能向前衝,後來,張庭維在他生日當天,去上了一堂企業管理課程,老師一句:「你要拿出好報酬,才能期待人家給你好表現。」將他點醒。
隔天,張庭維宣布替自己減薪15%,還寫了封「罪己詔」的親筆信給員工,細數自己慣於替失敗找藉口,讓團隊失去狼性,導致營利出現損失等問題,並在一早7點半,在公司門前,寫著明昌二字的巨石前下跪2小時,一級主管則站在他身後陪罰,員工上班時都看傻了眼。
說起這件往事,張庭維有些不好意思,一度要求我們別寫。「我決定要下跪,有先知會董事長跟總經理,他們覺得雖然那年經營不好,但有嚴重到未來的老闆要下跪嗎?」後來張秋龍認為,只要不會對公司傷筋動骨,都可以試試,張庭維也就如願下跪。
「公司管理不好、虧損,不要怪別人,要怪就怪老闆,革命要先革自己。」張庭維分析,「對大陸員工來說,他們總覺得台灣老闆不知道什麼時候包袱款款(台語「收拾行李」)就要閃了,這讓我跟員工的互信就產生了問題。」
石破天驚的一跪,果然收到成效,他重新調整薪資結構,並翻修員工手冊,改掉不合理之處,員工看見張庭維的決心,隔年儘管碰上金融海嘯,常州廠居然出現成立以來首次轉虧為盈。
「後來我們連賺3年,不管人民幣怎麼漲,公司都持續賺錢。」張庭維自豪地說,「我就是要讓他們了解,老闆沒有藏那麼多的貓膩(指小動作)。大陸員工也是有感情的,這幾年大陸變化很多,像勞動合同、基本薪資增加,很多廠收掉了,但我們都熬過來了。」
常州廠的管理逐漸步上軌道,面對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2012年,張庭維也心動自創中國品牌工具箱。「人做得順,屁股就會癢。」張庭維妙喻,「工廠我都管得起來,怎麼品牌做不起來?大陸市場這麼大,分一點餅乾屑很難嗎?可是做品牌不像管工廠,要喝酒、搏感情,我還累出一身病。」
回台力推 智慧生產線
拚了3年,中國自有品牌慘賠新台幣1億元告終,但成功整頓常州廠的戰功,還是得到張秋龍的認可,2015年便召他回台接班。
近年,張秋龍逐漸退居幕後,張庭維則大力主導智慧生產系統。「過去員工下班前寫報表,主管隔天處理,但這只能管理歷史。我們這套拿到專利的報工系統,讓產線上的資訊即時流通,哪裡有問題,第一時間就能補救,我們下一步是讓機器、資訊物聯(網)的速度更快。」
這天,張庭維帶我們走進他的辦公室,指著牆上數不清的鋼鐵人公仔,「我每次看到鋼鐵人,就有莫名的舒服感。他聰明、有錢、人又有愛心,算我的超級偶像。」他滔滔不絕地說著今年他又報名了企管進修班,這段時間不停地南北奔波,張庭維的接班之路也一如他的偶像,沒有極限。
後記:被當爪爪又怎樣
張庭維喜歡看棒球,是20幾年的死忠兄弟象迷(現更名為「中信兄弟」),只要有空,必定帶全家直奔球場。「我老婆是我大學同學的妹妹,當初就是因為她喜歡看棒球才交往。」
不過,今年中信兄弟戰績不佳,無緣闖進季後賽,熱血球季提前結束,張庭維顯得有點無奈。問他是否知道,因兄弟隊身穿黃色球衣,時常被網友戲稱為「蕉農」,或取香蕉外型酸兄弟象迷是「爪爪」?對此,張庭維倒是毫不在意,「我知道我們被叫爪爪,欸,爪爪有什麼不好,被叫爪爪就爪爪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