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Smart智富》月刊邀請暢銷作家夏韻芬回答讀者理財問題,讀者可到本刊網站留言,隔月會挑選熱門問題刊出。要知道夏韻芬最新動態,請至「當代理財生活網」查詢。
Q我是位小資族,平常有在存ETF領股息,並利用ETF股利為自己加薪。最近看到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未來可能調漲,好像會影響到廣大的存股族。想問補充保費是什麼?和持有部位數有關嗎?(網友 Teresa)
A用ETF配息來創造金流收入是現在不少人的投資策略,但同時可能面臨2種相關稅收,其1是綜合所得稅(以下簡稱綜所稅),也就是會納入個人的年度所得裡;其2是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以下簡稱補充保費),當單筆股利達新台幣2萬元(含)時,就有機會被課徵2.11%的補充保費。
不過要注意的是,ETF股利並非全都要繳稅,最主要原因在於ETF的股利是由很多種來源所組成,有些項目不會計入個人所得(免綜所稅)、免補充保費,但有些項目則兩者皆需課稅。以台股ETF來說,配息來源主要有5種,分別是「股利所得」、「利息所得」、「收益平準金」、「資本利得」和「其他所得」。當中除「其他所得」得依項目而定外,僅「股利所得」和「利息所得」這2項需申報綜所稅與課徵補充保費。至於要持有多少部位才可能有機會被收取補充保費,得依ETF當次配息公告中這2個項目的比率而定。
以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2024年5月的除息公告為例,當次季配息總額為0.51元,其中股利所得、利息所得占比各為27.32%和0.13%、合計為27.45%。也就是說持有1張00878當次能領510元現金股利,且當中僅約140元(=510元×27.45%)是與補充保費有關,故需持有約142張857股以上(=補充保費門檻2萬元÷140元),才會達補充保費的課徵標準。因此即便是調高費率,對部位數不多的小資族而言其實沒有太大影響。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ETF配息來源並非每次都相同、比重也非固定,因此利用單次配息結構來推估未來配息的補充保費張數,參考性其實很有限。
Q我跟先生已近中年,希望未來能有個屬於自己的安身之所,所以自去年開始認真看屋,並以雙北地區為主。無奈預售屋、新成屋價格愈漲愈高之下,部分理想物件都在經濟預算之上,已開始轉看中古屋。因此想問中古屋在挑選上,有哪些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網友 葉老師)
A在政府新青安政策下,這幾年來房市確實有愈來愈高的現象,當然屢創新高的股市,對房市或多或少也有推波助瀾的效果。而在高房價時代買房自住,無論是預售屋、新成屋還是中古屋都各有優缺點,除找到合適的物件外,買房最重要的還是得量力而為。
一般來說中古屋因為屋齡高,通常伴隨水電管線與結構安全等問題,因此這些項目也會是挑房時的觀察重點。常見管線問題如漏水、漏電、壁癌滲漏、電線壽命、排水等情況;結構安全上可直接從梁柱、牆面、地板做觀察,如梁柱與樓地板是否歪斜、牆面是否裂縫等……。另外除了房屋本身,周遭相關要件也很重要,大至食衣住行的生活機能、都市規畫或未來發展性,小至社區文化、鄰居素質、公共區域的維護情況等……,都可一併納入觀察。
雖然中古屋物件在市場上數量相對少,得等到有人釋出才有辦法買,但好處是可以在看屋時馬上掌握內部格局與屋況,較不會出現交屋前後格局不符等問題。另外提醒,若要買中古屋,財務可能要寬裕一些,因除了自備款外,可能還有老屋裝潢、整修等費用,當然如果沒有整修需求,立即入住也無不可,祝你早日找到合適的物件。
Q很多書籍或課程都提到投資要趁早,主因是利用時間而產生複利效果。但我想問的是,不管存什麼標的,真的只要把時間拉長就能產生複利效果嗎?(網友 金蓮)
A大多數人都聽過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雪球理論—想讓雪球愈滾愈大有2個要件,一個是夠濕的雪,以及很長的坡道,當中坡道指的就是時間。因此在投資市場中,想要透過複利效果來放大財富,則必須考量「報酬率」與「時間」。掌握這2項條件之後,要試算複利其實並不難,但最不容易的地方在於,你所投資的標的每年都要能繳出穩定的報酬才行,而在真實世界裡,光是這點就有不小的難度,因為漲跌起伏才是市場的常態。
相對於股票、期貨等標的,複利效果通常較容易實現在定存、債券這類固定型產品上,因為只要銀行沒有倒閉、發債機構沒有違約,基本上只要持有一段時間,就能有穩健的收益。不過除了上面提到的固定收益型產品外,長期趨勢向上的標的如追蹤台灣50指數的ETF也是不錯選擇,像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或追蹤標普500(S&P 500)指數的Vanguard S&P 500(VOO)等……,複利效果通常也不會令人失望。
延伸閱讀
▶00878、0056王者之爭! 00919填息回神、有望成第3檔「百萬級」人氣ETF?▶ETF存股榜》真心換絕情?00919配息創高、存股族不買單?006208摘單月MVP
小檔案_夏韻芬
學歷︰政治大學EMBA、輔仁大學社會學系
經歷︰非凡財經台《當代理財王》節目主持人、董氏基金會健康雜誌總編輯、《工商時報》、《中時晚報》撰述委員
現職︰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三立《HOLD住財富好韻來》節目主持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