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本土麻疹疫情升溫...恐連爆3年》公衛專家解析傳播風險與防疫關鍵

信傳媒

更新於 01月16日10:27 • 發布於 01月17日00:31 • 陳稚華
台灣本土麻疹疫情持續升溫,確診病例遍布全台,專家提出數據分析現況及預防方式。(圖片來源/freepik)
台灣本土麻疹疫情持續升溫,確診病例遍布全台,專家提出數據分析現況及預防方式。(圖片來源/freepik)

台灣本土麻疹疫情持續升溫,確診病例遍布全台,疾管署10日宣布,中部醫院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9例,包括醫護人員、病患及陪病家屬等,此波疫情仍持續監測中。

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在2030年前消除麻疹目標,要求各國在特定地理區域內,連續至少12個月無地方性麻疹傳播,並需有高效能監測系統支持。然而,近期國際間麻疹疫情仍呈現上升趨勢。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以越南為例,2024年確診病例達6,725例,較2023年增加130倍,造成13人死亡;泰國同年確診病例達7,507例,較前一年增加197倍,疫情也隨著國際移動擴散至澳洲地區及台灣。然而反思台灣目前麻疹免疫情形,麻疹疫苗1978年起於台灣全面施打,1981年後出生民眾,由於多數靠麻疹疫苗提供被動免疫,隨著時間保護力已經失效。

究竟麻疹疫情還會持續多久?台灣各年齡層麻疹抗體盛行率是多少?又該如何預防並有機會達到WHO設定在2030年前消除麻疹的目標?

麻疹傳染力驚人,專家解析歷史流行趨勢與疫苗防治挑戰

前行政院衛生署副處長許國雄先解釋,麻疹是很古老的疾病,每個人都可能會得到,「麻疹傳染力高,若以COVID-19來講1人可以傳5-7人,麻疹1人可傳20人,且1-2週都具有傳染力。」

麻疹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起紅疹、發燒、流鼻涕、咳嗽、畏光,另外,麻疹的3C症狀,潛伏期10-14天,前驅期約3天,病人先出現咳嗽、鼻炎、結膜炎的症狀。同時,出疹前1-2天,口腔黏膜上會出現科氏斑,外觀如同鹽粒灑於紅肉,並於發疹後一天消散。

陳秀熙表示,1970前為麻疹世界流行期(R0值為12-18),1970至1980為MMR疫苗開始接種期,高接種率使個案數急遽下降;1980至2000年為麻疹疫情低疫苗覆蓋地區流行期,2000至2020年為高疫苗覆蓋地區麻疹預備根除期,但有些國家出現抗體衰退疫苗突破性感染,麻疹疫情再現,導致根除計畫受阻;2021至2023年COVID-19麻疹根除期;2024至2030為WHO根除麻疹挑戰期。

陳秀熙指出,WHO建立2021-2030 年麻疹及風疹戰略框架,願景為無麻疹與德國麻疹世界,目標是實現並維持各區域麻疹與德國麻疹消除目標。「消除麻疹與德國麻疹標準為特定地理區域(如國家或地區),連續至少12個月無地方性麻疹傳播、必須有高效能監測系統支持。此外德國麻疹還有無地方性傳播引起先天性德國麻綜合症病例的額外標準。」

陳秀熙也提到,COVID-19導致疫苗接種中斷,增加麻疹爆發與死亡風險。他指出,2019年西非15國的MCV1接種率平均為66%,遠低於WHO的95%目標,且僅7國引入第二劑疫苗(MCV2),只有佛得角、岡比亞、加納在麻疹控制上顯著進步,多國麻疹爆發頻繁,疫苗覆蓋不足。

年輕族群為何成麻疹高風險群?專家解析免疫力下降關鍵

近日台灣中部某醫院累計麻疹確診病例19例,感染者主要集中於25-44歲族群,至於為什麼主要感染在相對年輕的族群呢?

陳秀熙分析,由於該族群距離最後一次疫苗施打已超過20年,其體內的免疫保護力已不足,進而與其他族群相比為主要感染族群,「對於接觸者將監測持續至2025年1月底,並加強醫療機構內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疫情擴散。」

他進一步指出,根據數據顯示,台灣自1986年後透過疫苗接種政策,麻疹個案數大幅下降,於1998年疫苗施打率達95%以上,使2000-2010年期間,麻疹趨近於根除狀態。但近年國際旅遊增加與疫苗保護力降低導致的個案回升,提醒需持續強化疫苗施打率與病例監測,以確保公共健康安全。

而根據2020年國民免疫力長期調查,陳秀熙根據數據指出,台灣年輕族群(20-34歲)麻疹抗體陽性率僅37%至54%,且缺乏病毒暴露經驗,使感染風險增加,預估連續3年都會有麻疹感染事件爆發。這些族群多出生於「接近根除年代」,接觸麻疹病毒機會少,免疫保護力下降。陳秀熙指出,相較之下,55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族群抗體陽性率達93%以上,可能因自然感染產生免疫力。

<strong><span style=
陳秀熙指出,台灣年輕族群(20-34歲)麻疹抗體陽性率僅37%至54%,且缺乏病毒暴露經驗,使感染風險增加,預估連續3年都會有麻疹感染事件爆發。(圖片來源/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YT直播)

防範麻疹感染!專家建議疫苗接種與個人防護並行

對於未接種疫苗的嬰幼兒、孕婦和健康狀況不佳,以及醫護人員、頻繁接觸外國人的從業人員等,陳秀熙表示這些都是屬於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接種疫苗。「同時,1981年後出生的民眾,就算已經完成兩劑疫苗的接種,由於多數靠麻疹疫苗提供被動免疫,然而疫苗保護力已隨著時間失效,應格外注意。」

至於要如何防護與避免感染?

陳秀熙強調,面對麻疹疫情的來襲,疫苗接種、維持個人衛生、避免密集場所、戴口罩,這些常見的防護措施,是避免感染的不二法門,也因為感染麻疹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致命疾病的風險,因此呼籲大家注意個人衛生並提高防疫警覺。

陳秀熙提醒,有麻疹症狀就要早期就醫、確診者也要做好隔離,目前研究提出5大行動,包括提升領導與管理能力、追蹤進展並年度報告、開展補種與免疫活動、準備應對疫情爆發、實現2021-2030麻疹與風疹戰略目標。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