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立隆電(2472)車用電子營收爆發性成長:解析成長動能

優分析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03月26日04:09 • 優分析

立隆電(2472-TW)近年來積極佈局車用電子市場,並於2024年迎來爆發性成長,營收年增率高達39.1%,成為公司整體營收成長的主要動能。本文將深入解析立隆電(2472-TW)車用電子營收大幅成長的關鍵因素,並探討公司如何透過技術創新、客戶關係維護和市場拓展等策略,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維持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立隆電公司簡介

立隆電成立於1976年,初期透過與日本TOWA、ELNA等公司合作,以代工生產模式取得技術轉移,逐步發展成為專業的鋁電解電容器製造商。歷經多年技術積累,立隆電(2472-TW)在高分子固液混合鋁電解電容器(Hybrid)領域擁有領先優勢,為其在車用電子市場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立隆電主要專注於鋁電解電容器的生產,鋁電解電容器是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的被動元件,主要功能是儲存和釋放電能,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產品中。其子公司立敦(6175)則負責生產上游材料鋁箔。

立隆電(2472-TW)的產品線涵蓋液態鋁電容器、高分子固態鋁電容器以及高分子固液混合鋁電容器。2024年,鋁電解電容營收佔比為63%,鋁箔營收佔比37%。

在全球鋁電容器市場上,立隆電位居全球第五,是日本鋁電廠中,唯一被認可技術可與之匹敵的台灣公司,月產能高達6億顆。除了蘇州廠、惠州廠因應中國客戶需求外,泰國廠也將在2025年正式投產,以建立第二套供應鏈,因應客戶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的考量。其中,GPU晶片廠輝達(NVDA-US)是其客戶之一。

車用電子營收爆發成長的原因

2024年車用電子營收年增率高達39.1%,是各應用領域中表現最為亮眼的。車用電子營收之所以能有如此顯著的成長,主要歸功於以下幾點。

  • 車用電子市場需求爆發性成長: 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轉型浪潮,這直接帶動了對車用電子元件的龐大需求。立隆電敏銳地掌握了這一趨勢,並對2025年的車用電子市場抱持高度樂觀的態度。
  • 高分子固液混合鋁電解電容器(Hybrid)的技術領先優勢: 在眾多車用電子元件中,高分子固液混合鋁電解電容器(Hybrid)的需求尤為強勁。法人機構指出,隨著Hybrid電容器在車用電子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立隆電的產品組合將得到顯著優化,預計2024年的毛利率將達到30.89%。
  • 中國市場國產替代政策的推動: 受惠於中國市場積極推動鋁電解電容器的國產替代政策,立隆電在2024年第三季的汽車電子營收佔比一舉衝上35%,充分展現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 成功打入Tier 1車廠供應鏈: 立隆電預計在2025年將再獲得一家德國Tier 1車廠的客戶認證,這意味著公司已成功進入所有主要Tier 1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的供應鏈,為未來的營運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維持成長動能的策略

為了進一步鞏固在車用電子領域的領先地位,並確保未來的持續成長,立隆電正積極實施以下策略:

  • 深耕車用電子客戶關係,並積極拓展伺服器應用: 立隆電將車用電子視為核心發展方向,並同時積極拓展伺服器應用市場,展現了公司對高成長產業的重視與投入。
  • 持續投入研發,強化技術領先優勢: 立隆電深知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因此將持續投入研發資源,不斷提升產品性能與技術水平,以滿足客戶日益嚴苛的需求。
  • 加速全球產能佈局,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除了現有的中國蘇州廠和惠州廠外,立隆電位於泰國的全新工廠也預計將於2025年正式投產。該廠將導入最先進的生產設備與技術,主要服務對象為東南亞及歐美市場的車用電子客戶。透過在泰國建立生產基地,立隆電能有效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並進一步提升對全球客戶的服務能力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車用電子成長對公司的影響與展望

就營收比重而言,車用電子佔33.3%、電源節能佔14.8%、工業醫療佔2.7%、消費性電子佔10.5%、電信網通佔8.8%、資訊雲端佔3.5%,代理商則佔26%。車用電子是公司主要營收來源。

展望未來,立隆電(2472-TW)將2025年鎖定為車用電子發展的關鍵年,且車用電子在2025年第一季表現亮眼,預期全年將有大幅成長。受惠於中國鋁電解電容器國產替代效應,2024年第三季車用電子比重已達35%,優於同業平均。

公司預期2025年將再取得德國Tier 1車廠(指直接供應汽車製造商的頂級零組件供應商)的認證,擴大在Tier 1車用零組件廠供應鏈的佈局,為2025年的營運帶來正面展望。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與技術創新,立隆電若能持續深耕技術、強化客戶關係、並有效應對市場競爭與挑戰,將可望在車用電子領域取得更為輝煌的成就。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